更新於 2024/04/19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策略思維:從電影大賣空看麥可·貝瑞率先預測出房市崩潰做空規避金融風險

新書《全球經濟18年大循環:順著景氣循環四大階段,投資獲利和避開風險》一書提出警示:按照景氣循環週期,全球經濟景氣18年一個大循環,自2008年後,下一波的景氣崩盤就在2026年?(真文化出版)。


據報導,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主角原型、準確預測2008年美國房市崩潰的投資人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又出手放空,押注超過16億美元(約新台幣510.85億元),賭華爾街股市會崩盤(See:中央社,2023-08-16,電影大賣空主角原型出手砸逾500億賭華爾街股市崩盤)。


知名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分析「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電影「大賣空」主角本尊貝瑞(Michael Burry)近期的動作。他認為,巴菲特近來不斷累積現金,而貝瑞正做空美股,都是在等著為股市崩盤後進場做準備(See:經濟日報,2023-08-17,富爸爸作者:巴菲特和大賣空本尊都在等美股崩盤)。


對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頂級經濟學家史蒂夫·漢克(Steve Hanke)表示,這兩位投資名人可能正在為「麻煩」做準備。巴菲特的舉措,「符合經濟衰退的預期,以及目前股價太貴的事實」,「這也符合他為暴風雨可能即將到來而積累現金,以便在暴風雨來襲時有能力進場抄底的長期做法」,而貝瑞押注美股後市可能大跌,「在我看來,這招很高明」,且他預期美國經濟將在2024年上半年陷入衰退(See:時報資訊 ,2023-08-29,巴菲特、「大賣空」男主本尊都押空 經濟學大師:是高招)。


2015年真人實事改編成的劇情片《大賣空(The Big Short)》改編自麥可·路易斯(Michael Lewis)的《大賣空:祕密布局,等待時機(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早安財經文化出版)》,主要講述了2008年次貸金融危機發生的故事。本片獲得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個獎項提名,最終贏得「最佳改編劇本獎」。


《大賣空(The Big Short)》一樣是由布萊德·彼特(Brad Pitt)製作並飾演班·里克特(Ben Rickert),克里斯汀·貝爾則飾演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雷恩·葛斯林飾演賈德·佛奈特(Jared Vennett)、史提夫·卡爾飾演馬克·鮑恩(Mark Baum)。除了麥可·貝瑞是本名外,大多數的角色都是根據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改編而來。


影片一開始引用了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名言,作為警示:


「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看似正確的謬誤論斷。」

~馬克·吐溫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 Mark Twain


影片最先解說是: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的劉易斯·拉涅利(Lewis S. Ranieri)設計出「房貸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或私營房貸證券(Private Label MBS)」,評等大都是「3A等級(AAA rating)」。


本片由三個獨立但同時發生的故事組成。


一、獨眼俠麥可·貝瑞慧眼獨具率先發現房貸風險高,運用"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s, CDS)"對做!


第一個故事是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飾演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他是加州聖荷西對沖基金「豪裔資本(Scion Capital )」經理人,勞倫斯·菲爾茲(Lawrence Fields)為其投資金主。麥可·貝瑞幼年左眼失明只剩右眼獨眼但慧眼獨具,他最先於2005年3月起發現這些房貸證券實際上是風險極高的浮動利率次級房貸(extremely risky subprime adjustable-rate),不少貸款人都已遲延違約,違約率日益增高,而當違約率超過15%時,就毫無價值。


貝瑞因此開始向高盛銀行、德意志銀行、美國銀行、瑞士信貸等買進針對次貸交易的「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s, CDS)」(這是混合信貸與保險以供規避信用風險的合約,這是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當證券價格下跌時,信用違約交易的價格會隨之上漲。當時,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認為違約率低,泡沫僅限於特定區域,絕大多數的人也都相信房貸市場正常,並不認為會發生此事。勞倫斯·菲爾茲還起訴麥可·貝瑞。


由於本片涉及許多艱深的金融術語,擅長喜劇的導演亞當·麥凱(Adam McKay)因此找來女星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名廚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女歌手席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與行為經濟學家理查·塞勒(Richard Thaler)等人用白話來解說,製造出黑色喜劇效果。


首先是讓瑪格·羅比一邊洗泡泡浴、喝香檳,一邊解釋何謂房貸證券:劉易斯·拉涅利的房貸證券為大銀行帶來驚人利潤。他們透過出售每張證券獲得的2%的費用賺取了數十億美元。但隨後,他們開始耗盡抵押貸款。畢竟,只有這麼多的房子和這麼多有足夠好工作的人來購買它們,對嗎?因此,銀行開始用風險越來越大的抵押貸款來填補這些證券。這樣,他們就可以讓這個利潤機器繼續運轉,好嗎?順便說一句,這些有風險的抵押貸款被稱為「次級房貸(subprime)」。所以,每當你聽到「次級房貸」這個詞時,就想像「狗屎」。麥可·貝瑞發現這些據說65%是AAA評等的房貸證券實際上大部分都是「狗屎」,所以現在他要"做空(short)"這些證券,這就意味"對做(bet against)"


二、旁觀者賈德·佛奈特冷眼分析如法炮製,對上"擔保債權證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funds, CDO)"!


第二個故事則是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飾演賈德·佛奈特(Jared Vennett),其原型是德意志銀行的債券交易員格萊格·利普曼(Greg Lippmann)。他聽到麥可·貝瑞準備做空房貸市場的事,他旁觀者清投機而善於冷靜分析,預備如法炮製,他找上當時負責避險/對沖基金「前點投資組合(FrontPoint Partners)」擔任操盤手的史提夫·卡爾(Steve Carell)飾演馬克·鮑恩(Mark Baum),原型是避險基金經理人/史蒂夫·伊斯曼(Steve Eisman)。


賈德·佛奈特向馬克·鮑恩說明:房貸市場違約率日益增長已經達到4%,只要違約率達到8%,價值就會歸零,只要購買CDS(信用違約交換)當保險,就可獲得10倍甚至20倍的收益獲利。號稱65%都是AAA評等的房貸證券,其實有95%的FICOs是「消費者信用評分(Finance and Controlling, FICO)」低於550的次級房貸。當風險過高時,就會被重新包裝成「債務抵押/擔保債權證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funds, C·D·O)」(這是把一堆MBS包裝起來所謂的多元化組合),而信用評等機構就會將其重新評分為92%或93%的AAA評等。這就是會讓房市危機演變成全國性的經濟災難!


接著,就由名廚安東尼·波登用主廚在廚房用把沒賣出去的比目魚燉成海鮮湯來比喻說明CDO(債務抵押/擔保債權證券):這些賣不掉快過期的魚就像BBB級的證券,丟掉垃圾桶認賠了事嗎?當然不可能。這些賣不出去的證券無論多糟,都會被拿來燉成海鮮湯,那就不是原來的魚,而是全新的產品了。這就是CDO。


三、老槍手班·里克特瞧見"眾人企盼世界末日的到來"斥責:將造成家破人亡、人間浩劫!

第三個故事是來自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查理·蓋勒(Charlie Geller)與傑米·希普利(Jamie Shipley)的原型分別是查理·萊得利(Charlie Ledley)與傑米·麥(Jamie Mai)。他們成立「棕地基金(Brownfield Fund )」想來跟摩根大通(JP Morgan)簽署ISDA Agreement(國際交換暨衍生性商品協會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ISDA)以便能交易長期選擇權(Deal in long-term options),但其基金資本僅3千萬美元,與ISDA資本進入門檻(capital requiments 15億美元)相差甚遠。


查理·蓋勒與傑米·希普利在一堆募集招股公開說明書(Prospectuses)當中發現了賈德·佛奈特的房市泡沫推銷資料(housing bubble pitch)提及房產市場即將崩潰,CDS有10倍的收益。他們想到故鄉的布萊德·彼特(Brad Pitt)飾演的班·里克特(Ben Rickert),原型是班·霍克特(Ben Hockett),他是大通銀行(Chase)新加坡銀行退休的交易員,因為厭惡這行而退出。查理·蓋勒與傑米·希普利最終說服班·霍克特入局。


「真相就像詩歌,而大多數的人討厭詩歌。」 在華盛頓特區酒吧偶然聽到的

"Truth is like poetry. And most people fucking hate poetry." Overheard at a Washington, D.C. bar


馬克·鮑恩的團隊到邁阿密與佛羅里達實地訪查的結果發現,確實頗多違約未能繳貸,房仲也透露出房價下跌,但房貸仍持續售出。鑒於貸款違約率(Delinquency rates)日益增長,馬克·鮑恩因此找上三大信用評等機構之一的"標準普爾(S&P)"查探為何信評仍是AAA並未降等的原因,結果,眼睛視力近瞎的女職員,被逼問到最後只好說出,不這樣評,銀行就會去找隔壁的另一間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然後,還有CDO經理人,其既是美林證券CDO的客戶,同時又是CDO的投資人。CDO A裡有CDO B,CDO B裡有CDO A,然後再放進去CDO C,形成雙層CDO(CDO-Squared),CDO中的CDO,CDO還能包含交換(the swaps)所押注剩下的部分,稱為「合成CDO(Synthetic CDO)」,房貸市場衍生的房貸證券市場約有20倍大。


「如果MBS是火柴,而CDO是浸透煤油抹布的話,那合成CDO就是原子彈,而啟動按鈕在酒鬼總統手上。」

"If the mortgage bonds were the match, then the CDOs were the kerosene soaked rags, then the synthetic CDO was the atomic bomb that the drunk President holding his finger over the button."


接著,導演就讓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博士(Dr. Richard Thaler)與女歌手席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在阿拉斯加賭場用賭局來解釋何謂"合成CDO"?


賽琳娜·戈梅茲:好的。合成CDO是怎麼一回事。假設我賭1,000萬美元在21點牌局的這手上。


理查·塞勒博士:這一手1,000萬美元,大概就是一個房貸證券的規模。好的,席琳娜有二張明牌18點,對上莊家7點,這一手牌相當不錯。勝算不錯。事實上,她這手牌獲勝的機率是87%。


賽琳娜·戈梅茲:所以,我的勝算很大。我正處於連勝之中。這個地方的每個人都想加入。我怎麼會輸呢,對吧?


理查·塞勒博士:這是一個典型的謬誤。在籃球運動中,稱為「熱手謬誤(the Hot Hand Fallacy)」。一個球員連續投籃進球。大家就認定下一次也會進球。人們認為發生過的事情,未來也會繼續發生。在房地產景氣時期時,房價一直漲啊漲,人們就認定房價不會下跌。


賽琳娜·戈梅茲:那些旁觀者心想,我賭邊注的話,也不會輸。這就是第一個合成CDO。旁邊就有二人賭我贏3比1。


理查·塞勒博士:旁邊還有人對她二人的賭局再對賭,就是第二個合成CDO。賠率20比1。


賽琳娜·戈梅茲:這樣的循環反覆,就有越來越多的合成CDO。


理查·塞勒博士:原本1,000萬美元的賭注,就滾雪球變成幾十億美元的賭注。


「其實,人人內心深處,都企盼世界末日的到來。」 村上春樹小說"IQ84"

"Everyone, deep in their hearts, is waiting for the end of the world to come." Haruki Murakami's novel "IQ84"


查理·蓋勒與傑米·希普利興奮歡呼還跳起熱舞。唯獨老槍手班·里克特瞧見"眾人企盼世界末日的到來"斥責:將造成家破人亡、人間浩劫!


然後,房地產市場開始崩潰。2007年4月2日,發行次貸證券的新世紀金融聲請破產保護,裁員3,200人。


母公司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凱西·陶(Kathy Tao)還向馬克·鮑姆施壓,要求他出售"做空(short)"的部分給摩根史坦利。結果,賣CDS給馬克·鮑姆竟然就是母公司摩根史坦利,而其長期曝險(Long exposure)竟高達150億美元。


最終,房地產市場徹底崩潰,麥可·貝瑞的基金價值增加了489%,總利潤超過26.9億美元,其中勞倫斯·菲爾茲一人就獲得了4.89億美元。賈德·佛奈特獲得4700萬美元。查理·蓋勒與傑米·希普利獲得8400萬美元。馬克·鮑姆平倉獲得10億美元。


最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接連宣布破產。

銀行把錢拿走,還甩鍋給移民、窮人與老師,卻只有一個銀行家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卡里姆·謝拉格爾汀(Kareem Serageldin),因偽造帳冊詐欺等罪入獄。


總共損失了5兆美元,包括:養老金、房地產、401k退休福利、存款與證券,800萬人失業,600萬人無家可歸,而這還只是美國的部分。


2015年時,還有數家大銀行販售起所謂的「定製分級機會投資(Bespoke tranche opportunity)」,據彭博社分析,這其實就是改個名字的CDO而已。


總結:人為的貪婪與腐敗,製造出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浩劫、世間煉獄!


按全球經濟循環原本有週期:1.經濟復甦期、2.經濟繁榮期(以至高峰)、3.經濟衰退期(以至泡沫經濟)、4.經濟蕭條期(以至谷底)(可參:真文化出版新書《全球經濟18年大循環:順著景氣循環四大階段,投資獲利和避開風險》)。


可是,也因為世間人為的貪婪與腐敗,製造出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浩劫、世間煉獄,讓普羅百姓平凡眾人猝不及防。唯有麥可·貝瑞等人率先預測出房市崩潰、金融危機,堅持對做做空而獲利,但,終究仍無法挽回這場人間浩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大賣空
4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