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心靈的聲音》助人,到底需不需要回報?


「助人,是人類最美好的一項特質。」

「也正因爲如此,人們在痛苦時,才能夠看見那雙朝自己伸來的援助之手。」

──瞎咪小



然而,這份真摯的情感卻會被有心人給利用,亦或是,好心被狗咬。

也有許多時候,你的善意會被視作理所當然,連一聲謝謝都得不到。

又或許是,你需要幫助時,你曾經幫助過的對象卻對你視而不見。

這種情況難免讓人感到心寒,甚至憤怒。

可能會想著⋯⋯

我以後不會再幫忙他了!

我以後不會再幫助任何人了!


我能夠理解這份心情,但我想舉個例子讓大家思考看看。

今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

你在外出的路上撿到一個皮夾,裡面有三千塊、各式證件。

本著失主內心可能會相當著急的念頭,你立刻將皮夾送到了派出所。

很巧的,失主正好就在派出所內報案。

他盯著你手上的皮夾,你則帶著不確定的眼神看著他。

「那是我的皮夾。」

「真的嗎?那太好了,還給你。」

正當你為自己做了一件善事而感到開心時,對方在翻閱皮夾後,面色不善的對你說⋯⋯

「少了兩千塊,請還我。」

「我沒拿,我撿到就直接送過來了!」

「警察先生,我要告他侵佔。」

這件事絕對令人火冒三千丈,整棟大樓都可以燒光。

幾天後,命運的抉擇出現了。

你的面前又出現了一個錢包,打開一看,又是三千塊、各式證件。

「我這次不會再把錢包送到派出所了!」

「讓其他倒霉鬼送去吧!」

「哼!!」


有了之前不好的經歷,出現這樣的想法完全合理,但有沒有想過⋯⋯

萬一,這次這個失主非常需要這三千塊呢?

他可能是低收入戶,或是其他不能失去這筆錢的情況呢?

今天,你因為過去的經驗,選擇視而不見。但萬一,它被貪心的人給撿走了呢?

這位失主勢必痛苦萬分⋯⋯

換位思考一下。

假如,你是一位失主。你很重要的東西不慎遺失了,你非常的焦急、不安、害怕、擔心。

這時,有人發現了你的遺失物,但他卻因為過往不愉快經驗,選擇視而不見,甚至做出更不好的事情。

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們沒辦法知道,受幫助的對象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更不可能知道對方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回應我們的善意。

所以,「我們需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幫助他人?」

我們撇開倒楣遇到心懷不軌對象的情況,有以下幾個基本問題需要思考:

  1. 你認為對方需要跟你說謝謝嗎?
  2. 對方需要心存感激嗎?
  3. 對方需要給你回報嗎?
  4. 你有困難時,對方必須給予你幫助嗎?
  5. 你幫助別人,是為了得到以上三點的任何一點嗎?

我想應該有許多人會因為上述幾點沒有得到滿足,導致內心不平衡,而感到忿忿不平。

但是,在我們尚未行動前,我們都不曾考慮過這些。

我們想的大多是:「他好可憐,幫他一下好了」、「他好辛苦」⋯⋯等等原因。

我們的本意是,希望他們可以不要那麼難受,不是嗎?

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要在事後符合我們認為的期望?

我們,為什麼要對他們有所期望?

不需要!

「我們之所以幫助他,是因為他需要幫助,就這麼簡單。」

我們能做的做完了,事情就算結束了,對方怎麼想、怎麼做,很重要嗎?

重要的是,你盡你所能的幫助他了,那就好了,不是嗎?

他的行為可以作為評斷這個人的標準,讓我們在未來採取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這世界需要幫助的人太多太多了,每一份善意都非常珍貴,不要因為少數人的態度,讓自己的善意消失。

我不曉得是不是真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我只曉得,你的一份善意,可能就是別人眼裡的耀眼光芒。

我不會鼓勵別人要行善,畢竟這屬於個人意志。

但我希望,如果你曾經因為幫助別人而遭遇苦難、或是內心感到不平衡,能夠想想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幫助別人。

最後,我覺得是最重要、也是最現實的一點。

幫助別人之前,記得睜大眼睛看仔細了,你幫助的對象是處在什麼情況,同時好好評估自身的能力以及風險承受能力。

「我們要的是善良,而不是無知的善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