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一種愛是放手(原文作者:畢柳鶯)

因為愛,所以放手。

但是被放手的人有智慧接受,這真的是因為愛,還是被煽動、被告知甚或被洗腦 ?

善終的課題需要先自我學習,而學習從當觀念開始。

書中書《 人,不會死:知道有靈魂的存在,你會活得不一樣嗎? 》作者矢作直樹是日本東京大學的急診醫學教授,書中敘述了他在醫院裡面遇見的各種靈異事件。⋯⋯他相信,人不會死,衰亡的只是肉體。(頁185)

如果這樣的觀念確立,那麼我們看待肉體衰亡(死亡)這件事就會比較坦然一點,接著才有辦法執行「放手」。

本書推廣的是斷食善終的課題,在過去醫療並不普及的舊時代,在家自然死是人類固有傳統。

19世紀後半葉,發現細菌相關等微生物是傳染病病源,醫學真正成為一門「科學」。20世紀初抗生素和疫苗的發現更是大大提升人類平均壽命。而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材的幾項革命性的發明;例如:心肺復甦術、血液透析術、心律調節器,緊急救護系統和加護病房的設立,人工餵食管、呼吸器長期使用於病人,還有各種器官移植的發展。( 頁046 )

而醫療經濟發達的結果,反而讓多數人於生命末期時,陷入面臨死亡方式的選擇困難⋯⋯到底要不要依賴「醫療」的輔助,然後歹活著?還有,現階段的醫療結構食物鏈有辦法讓「善終」的觀念正確落實在一般大眾的認知中嗎?我想,應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