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這本書是我去年12月底,因為期末所以報告很多,整個人當時候情緒有點崩,當時候就想看一些療癒性的書,然後又想要看醫生寫的,就選了這本書來看
這本書作者,是日本的精神科醫師平光源,下面選了一些書中內容和我的心得來分享
本書中,有個病患跟作者說:「我好想死」,作者面對病患,不想說「別這麼說」、「活下去吧」這種話,反而是說出「去死也沒關係」
這個病患,以前認為被別人認可才是活著的唯一價值,所以才會覺得無法獲得認同的自己不如去死一死,順利的話很好,一旦失敗就完蛋,當一直沒有成果、一直覺得很失敗時就會想死。
然而,我們並不是為了成功或者獲勝才誕生的,討好別人和獲得他人認同,和活著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段內容,也讓我想到「被討厭的勇氣」裡面提到: 「老是想要尋求別人的認同、在意他人的評價,到最後你過的就是別人的人生」、「為了不讓所有人討厭而汲汲營營的生活,不只非常不自由,同時也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要貢獻他人這顆導引之星還在,就不會徬徨,做什麼都可以。誰要是討厭你,就讓他討厭好了,只要活得自由就行」
這就讓我想到,在分享想法時,其實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認同自己的想法,畢竟人人想法本來就有所不同,如果要讓所有人都同意自己的想法,真的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這時候就可以想想看,我分享這些內容時,能夠讓讀者有所思考、啟發、樂趣等,而至於他人是否接受各種想法,則是對方的課題,分享文章,就當作一次交流和對話吧
其實這點也讓我想到自己的目標吧,我目前大學裡除了課業之外,也當然會有課業之外的興趣和成長目標,這些也會需要時間和精力投入,這時候面對他人的一些活動邀請,就會需要評估這個事情所需時間和價值,想想看這是否是在自己的目標上,如果不懂得評估和拒絕的話,就始終都在為他人而活,而不在自己的目標上
例如結婚或生小孩這些事情,被父母說「至少要這樣、至少要跟別人一樣」,聽了真的難過,這些都是偏見,「過去都這樣」只不過是歷史
拘泥於父母或祖父母口中過去的常識,被難以實現的想法所束縛,因為這樣而無法活在當下,真的很可惜。十年前的常識
這段讓我想到就是,任何人是與父母不同的人,可以活出與父母不同的樣子,父母生小孩,不代表自己要生;父母不寫部落格,不代表自己就不能寫,父母不減肥,不代表自己就不能減肥。
即使小時候可能受他們影響,但是在長大後經由學習和思考後,可以對自身進行檢視和調整,活出自己的生活
其實把時間放遠來看,例如到了500年以後,任何想法也都是屬於舊想法,所以,其實新和舊也都是相對的概念
因此面對各種想法的時候,也需要評估一下自己的情況,去思考這個想法適不適合自己,適合他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適合上一代的也不一定就適合自己,我的人生,是自己的呀
誠摯面對「活著」這件事,甚至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這樣的你真的想死嗎?你的五臟六腑真的像要你去死嗎?膩的新在現在仍然拚命跳動,它是真的想要死嗎?體內為數六十兆的細胞呢?
你只是對於現在生活方式感到疲倦和絕望而已,正因如此,在選擇死亡之前,要不要結束過去,選擇別的生活方式呢?
不講求「做什麼(do)」,也不要因為做不到而感到不安或沒有價值,允許並認同自己「單純存在(be)」。而且,你之所以想死,是因為你比何人都還要誠懇而且拼命地活著,因為你是如此的努力
而書中其他部分也有提到像是:
「你就當作自己已經死了一次,拋開所有束縛,或許就能看見新的事物喔」、「不能死的限制會衍伸出必須活下去的想法,人反而會因此想死,因此要拋下包含死亡在內的一切」
「以現在不順遂的狀況為前提思考未來,所以不安的感覺會更強烈,然後漸漸陷入絕望;然而,關鍵在於了解『現在的痛苦將永久持續下去』只是錯覺」
其實我自己有過一段時期,覺得我在世界上做什麼都沒有意義,設想今天宇宙這麼大,我做什麼對於宇宙來說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用這樣的想法思考,很容易會覺得做什麼都沒意義,然後就會覺得我死了感覺也沒差
但我後來看了一些書、文章、影音等等,我發現,即使宇宙很大那又如何,有個感覺是最真的,那就是我的感受呀。我做什麼事情,從宇宙來說不重要;但對自己以及可接觸的人來說,確實重要,因為這些感受是真的,是巨觀和微觀的區別
人生四千個禮拜就提到:「說不定你已經在做的許多事,其實比想像中更有意義,但你先前無意間貶低了那些事,認為不夠重要」「例如就算你心知肚明自己不是托爾斯泰,只要你寫的小說能感動同時代的幾個人,那就值得了」、「你要拒絕把這數千個禮拜,和抽象、要求過高的傑出標準綁在一起,要不然這數千個禮拜永遠只會顯得不足」
就以寫文章這件事情來說吧,就不需要以那種影響幾千萬人的高標準去看待,而是充實做好每一步,能有幾個讀者能在讀時有思考和收穫,那就有發揮它的價值了,而且自己後續也還可以持續回顧,你是自己最棒的讀者
而其實在大學久了之後,多少會有些倦怠感,我有參加一些線上的興趣社群,在這個興趣圈內可以創作、聊天、討論、參加活動等等,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貢獻感和獨特性
例如活動有自己參加後,整個活動就變得不同了;一件事情大家有不同看法,彼此交談能激盪出許多想法;創作能有自己的風格、想法、經驗等等融入其中
我們一段時間給予自己和他人一段體驗,創造一段值得在生命後續品味的回憶,例如舉辦的活動、跟大家討論的過程、大家的創作等等,對於興趣圈的自己和他人來說,都相當具有意義,真的很感謝現在有網路社群,讓我能和有共同興趣的人可以一起交流和貢獻
而很多資源裡面也提到,可以做些不一樣的嘗試,一開始可以不要設限過多,就讓自己都去試試看,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事情,而我自己常用的做法,有包含創作、看幾本不同領域的書、參加不同領域網路興趣愛好圈、回味以前的相簿和日記等等
而裡面也可以有變化,例如有些創作主題的變化,現在網路就有很多興趣圈,因此每種創作也都有它的受眾
然後嘗試過後,可以找幾個事情長期參與,很多事情有貢獻、產出、互動等,同時兼具利人利己,會讓我感覺比較有意義,然後再去思考看看當前生活中哪些有作業感的事情可以減少或刪減
而對於痛苦的話,我感覺興趣社群和創作,實在可以給我很大動力,例如有時候準備考試的時候,想著自己未來還能持續投入、參與、產出等等,就可以告訴自己堅持下去
我不會是獨自一個人,而是有大家,可以把些想法先收集起來,等到考試後就從裡面挑幾個來做,也謝謝社群的大家,真的很溫暖,遇到很多困難事情時,也都能想著我是為了社群大家所努力,就讓自己更能堅持下去
上面這些內容就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