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如果你想看起來瘦,那就跟胖子交朋友吧!

高明的定價需要了解價格與人類感知之間的複雜關係,同時要感知消費者對價格變動的心理反應。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透過Stanley Smith Stevens的「功率曲線理論」的介紹,來認識人類的感知如何形成,在某些情況下,雙倍的投入並不會產生雙倍的感知效果。

Stevens的研究表明,物理強度與主觀感知之間的關係往往是非線性的。例如,在一個漆黑的房間裡,如果先點一盞60瓦特燈泡,接著再點第二盞60瓦特燈泡,室內看起來會亮一倍嗎?幾乎每個人都會回答不會的。點了第二盞燈後房間看起來會比較亮,但是亮度不會比只點一盞燈時多一倍。Stevens指出,光源亮度必須至少多出4倍,心理上主觀的亮度才會看起來多一倍,加倍的照明並不會使人感覺到亮度加倍。這個現象可以透過Stevens的功率曲線來解釋,功率曲線揭示了刺激強度必須增加到一定程度,人的感知才會有顯著的變化。

書中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假設我想在聖誕節裝飾房屋,希望燈飾比鄰居亮眼耀眼。依據Stevens的研究,如果鄰居裝飾燈數量是100盞,我想要讓自家的燈光顯得比鄰居亮一倍,就要裝大約400盞才行,這就是功率曲線規律的體現。

有趣的是,Stevens發現這個規律不只適用於光線亮度,也適用於溫度、味覺、嗅覺等各種感官領域。比如在調製飲料時,要讓飲料的甜味感知加倍,只需將糖分增加70%左右即可。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主觀感知與客觀刺激的偏離呢?另一位心理學家海爾森(Harry Helson)解釋說,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總是以一定的「基準」或「錨點」為參照,來判斷新刺激的程度。

他曾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先讓受試者舉一個重量X的啞鈴,然後立刻讓他舉另一個重量Y的啞鈴,並詢問Y的感受如何。結果發現,如果X>Y,受試者會說Y很輕;反之如果X<Y,受試者就會說Y很重。這說明前一個刺激形成了「錨點」,影響了後一個刺激的感知判斷。這個「錨定效應」不僅發生在重量判斷中,也普遍存在於各種感知領域。比如如果我們先嚐了一口苦咖啡,接下來喝一口微甜的紅茶,會覺得茶特別甜。

消費者的決策過程往往受到先前經驗的強烈影響,這就是Helson的研究中的「錨定」。他認為「錨定」這一概念有兩種形式:對比錨定和同化錨定。對比錨定發生時,消費者會將當前體驗與先前經驗作對比,從而感知差異;而同化錨定則是當消費者缺乏明確評價標準時,傾向於依賴提供的參考訊息作為決策基礎。例如,在定價策略中,如果消費者先接觸到高價格的產品,再看到低價產品,他們可能會感覺後者的價值更高,反之亦然。

有意思的是,Helson還發現「錨點」的影響力會受多種因素的加強,比如時間越近、出現頻率越高、強度越大、涉及自我概念等,效果就越明顯。當舉完3盎司砝碼幾秒後,5盎司的砝碼就會讓你覺得重。舉完5盎司砝碼後,等一小時再舉3盎司砝碼,對比的影響就消失了,你忘了前一個感覺的重量,這就是「近期」的影響,時間一長「錨點」效應會減弱。

「頻率」對「錨點」也有很大影響:一連多次舉3盎司砝碼,會讓你適應那特定的重量。然後接著舉5盎司砝碼,就會感覺它很重。多舉幾次3盎司砝碼的「錨點」,比單舉一次更有影響力。

另外則是「較高階特質」:Helson在實驗中途,要求受試者將整個托盤的砝碼移至別處。托盤(以及上面放置的砝碼)整體重量是實驗裡最重的。但是這個很重的托盤,並沒有讓受試者感覺到接下來舉起的重量有較輕的感覺。受試者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金屬砝碼上,而不是托盤,而且根本沒注意到托盤的重量。這個實驗證論了「錨定」不是肌肉的反應,而是心理的。

這些研究發現雖然只是心理學實驗,但對我們實際工作中的定價策略頗有啟發。我們可以刻意利用「錨定效應」,來影響消費者對價格的感知:

  1. 在推出新產品之前,先鋪陳一個較高的「參考價格」,讓後來的實際售價看起來很實惠。
  2. 在重要的行銷場景,先引導消費者接觸於價格相對較高的產品,形成「高價錨點」。這樣他們在看到必較低價的產品價格時,就不會覺得太高了。這就是為何汽車展覽場中都要擺設所謂的「旗艦」車種,這些車子可能不是用來賣的。
  3. 反之,如果銷售談判過程中遇到顧客對價格的抱怨和疑慮,不妨先給出一些「極端高價」實例,形成高價錨點,讓我們所提出的價格顯得合理。

當然,這只是利用心理學原理營造有利的價格環境,真正的定價還需要多方面綜合分析,考慮成本、競爭力、目標客群、預期利潤等多個因素。但是了解了這些背後的心理機制,我們就能夠更有意識地去調節和影響顧客的價格感知,從而降低顧客的抗拒情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隨時都希望當學生的57歲大叔,樂於學習新鮮事物,希望可以一直學習到掛。基於輸出是學習最好的方式,透過寫出筆記來建立輸出;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寫作來自我思考,加深日常生活所遭遇的事物的感受。「察覺」與「慎思」,是對自己即將邁入60歲的期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