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蘋果的產品策略(一)比起做事,不要只會「做人」?蘋果的AI進度真的不同凡響?|怪獸科技公司

我們很常講說不要只會做事,要懂的做人。但我們從來不缺會做人的人,尤其是 AI 當道的現在,只會做人是難以脫穎而出的。

吳軍博士曾說,人生不僅要做人,也要作詩。但究竟何謂「作詩」?又該怎麼培養自己「做詩」的能力?這篇文章,我們將從蘋果的產品策略作為案例來思考。

蘋果與 AI:技術創新與商業價值

蘋果於今(2024)年開發者大會發布其在 AI 領域的重大更新 Apple Intelligence,強調一般處理將在蘋果裝置本身進行,需要更多算力的較大操作將被發送到雲端,但不會存儲任何數據。

延伸收聽:
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你要追求的,不只是AI|怪獸科技公司

參考解析(Reference Resolution)優化

不久前,蘋果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的 AI 系統小語言模型 ReALM,用以幫助旗下語音助理 Siri 自然對話互動。

研究人員認為,ReALM 與目前最先進的 GPT-4 表現大致相同,但參數相對較少。更重要的是,ReALM 不僅可理解螢幕畫面上的實體,以及對話和背景的上下文關係,在處理特定領域的使用者語句優於 GPT-4,使得 ReALM 成為可在裝置端執行的理想選擇。

除了在語音辨識與理解能力上有卓越表現,ReALM 還能解讀電腦畫面和視窗內容,而不需額外截圖,這是目前 ChatGPT 尚未能企及的領域。

蘋果XOpenAI

我們在看科技時必須留意,不要忘記技術的商業價值。就好比 90 分、89 分,擺在客戶和使用者面前,會怎樣做選擇?以蘋果而言,劣勢在於受其產品服務的隱私政策限制,在資料數據蒐集規模上恐不及其他領先者,封閉式的特性也難以讓他者整合自家要求,但仍掌握除 Google 外,其他廠商難以觸及的終端通路(行動裝置)。

儘管在迅速發展的 AI 競賽落後如微軟、Google、Meta 等競爭對手,但蘋果最終目的,還是會設法建構自家生成式 AI,深度整合至其產品與服務當中。

蘋果的「不同凡響」?

面對生成式 AI 大浪,蘋果不像多數科技巨頭完全投入軍備競賽當中,加上堅持封閉自家生態系至今,不禁讓人思考其佈局是否為逆勢操作。

回到個人,從文化層面來說,我們深受傳統儒家文化的薰陶,相信有所謂的「聖人之道」。整個東亞,包含中國、日本、韓國、越南,都是集體性非常強的社會,也就是價值觀維繫在群我之間的關係。

因此,害怕被群體所排擠、選擇活在主流的價值觀之下,「大家怎麼做,照做就不會錯」是我們常遇到的最大問題。

叛逆的力量:打破常規真能成就更多?

在快步調的現代社會,當個怪胎沒什麼不好,因為不當普通人,才更可能超越平均值。

如果總是試圖融入群體,寧願當低調的百分之一,如何能帶來改變?但所謂的怪胎,並不是指做怪異行為引起注意,而是拒絕盲從於大眾,敢於突破既有價值體系與框架。

蘋果 - Think Different

不要別人做什麼就跟著做,也不要認為多數人所做的就是安全牌,而是要對自己真誠,問清楚為什麼,保持懷疑而且勇於當個「反叛者」。

就是這樣,在商品及服務的設計上,應該要「以人為本」。不同於追求複雜、多樣,蘋果賈伯斯的簡約設計反而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在商場上獲得極大的成功,體現簡單確實是複雜的極致表現。

碎片化資訊如何挑戰我們的認知

冷冽的一月天,一位四十三歲的年輕領袖,正宣示就任國家領導人。站在他身旁的是即將卸任的前元首,一位知名將軍,十五年前曾率領軍隊參戰,該場戰役德國戰敗。這位年輕的國家領袖,出身於天主教家庭,其後的五小時內,他就職大典的遊行表演,並一路慶祝到隔天清晨三點。

大家一定知道這人是誰吧?那天是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年輕領袖是希特勒,不是很多人認為的甘迺迪。

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因為我們不自覺就會做出許多假設,常根據一些不完整、甚至錯誤的資訊,來判斷我們所處的世界。在這個例子中的資訊並不完整,但許多人會在知道最後一項細節(也就是事情發生的年份)之前,認定這人就是甘迺迪。

假設的陷阱:為何我們總是根據不完整的資訊做決策

無論事前蒐集了多少資訊,我們也無法確保每項決策都正確。

這件事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的行為,深受內心假設或對事實的認知所影響,我們是根據自己「以為」的真相來做判斷

就在幾百年前,大多數人都還以為這個世界真的是平的,而這份認知大大影響了人類的行為;直到確立「地球其實是圓的」之後,人類的行為才出現重大改變,開始穿梭世界各地,建立貿易路線,並開始分享數學之類的新知識,各種發明和進步,也大量湧現。

只是單純修正一項簡單的錯誤假設,人類社會卻大步快速向前。

當事情如預期發生,並不表示可以一再重複這個成功經驗

多數人認為,掌握最多的資訊和數據即為贏家,所以我們閱讀書籍、參加研討會、蒐集專業知識、請教朋友和同事,以了解自己該做什麼,以及該怎麼做。

問題是,我們都碰過這樣的情況:在掌握了所有資訊及一堆絕佳的建議之後,事情的發展還是不如預期,不是好結果只維持了一小段時間,就是發生出乎意料的事。

人人都有 AI,你和別人差在哪?

大家手中都有工具,為何有些人可以「不一樣」,很有影響力?

脫穎而出的關鍵,在於不僅要知道怎麼做(know-how),還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做(know-why)。不一定要有「最好」的商品,「不錯」或「很好」已經可以,但如果不清楚為什麼,一切的比較或過程都沒有價值。

「比較好」的標準到底在哪裡?

蘋果做的每件事,都為了證明他們的為什麼(挑戰現況)。

無論蘋果做什麼產品、進軍哪個行業,有件事絕對清楚,那就是他們希望「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當蘋果推出麥金塔電腦時,圖形使用者介面的操作系統,與過去複雜的電腦語言介面完全不同,徹底顛覆了當時的電腦使用方式。

不僅如此,當絕大多數的電腦業者仍以企業用戶為主要目標時,蘋果卻希望讓坐在家裡的個人用戶也擁有和企業相當的力量。蘋果的為什麼(挑戰現況、強化個人力量)是一種重複出現的模式,不斷展現在他們的一言一行之中。

顛覆音樂產業的 iPod 與 iTunes

音樂產業的銷售模式,最初是販售整張唱片,之所以會有這種模式,是因為大家過去多半是在家裡聽音樂。在 1979 年,索尼發明隨身聽,改變一般人聽音樂的模式。但即使是隨身聽,卡帶或 CD,都受限於隨身攜帶的專輯數量。

MP3 的發明改變了這一切,數位壓縮技術大幅提升音樂容量與品質,輕鬆帶一個播放器就出門,徹底改變我們聽音樂的方式。

透過 iPod 和 iTunes,蘋果充分展現 MP3 及其播放器的價值,讓科技更符合人性需求。蘋果的廣告,不會鉅細靡遺地介紹產品細節,因為那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消費者想要什麼,而我們完全清楚「為什麼」我們想要蘋果的產品(能放一千首歌在口袋裡)。

結論:反過來,先問為什麼

先問為什麼

  • 做什麼 (What):定義做什麼非常容易,但這是多數人思維。
  • 怎麼做(How):大家通常是用怎麼做來解釋為何某些事物不同或優於其他事物(但這並非不同決策或結果的主因!)
  • 為什麼(Why):很少人能清楚說明,自己為什麼會做現在所做的事情。為什麼指的並非賺錢,這是結果,不是原因,它是一個目的、使命和信念。你們公司為什麼存在?別人為什麼要在意你們的商品?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 社群|怪獸科技公司 IG:怪獸科技公司/商管人文✖️人生職涯

📰 電子報|怪獸雙週快報:1 則熱門時事分析✖️ 2 本人生思考書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