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實習日誌113.05.21_夥伴們再見

【成長與反思】

我是畢業亮孩,是清大學生,還有實人自然講師這個讓我覺得像是外掛一般的身分在,但是除此之外,我究竟是誰?我想讓孩子們認識的又是誰?我想讓大家認識的又是誰?

在今天實習生返校聚會後我又重新思考了一次這個問題。

在實習第一天(培訓日)自我介紹後,我給自己的答案是:我是一個普通的早餐店女孩。之前我常想著用學歷和身分去向他人證明自己的價值,卻因此失去了方向,所以為了療癒自己我將在孩子們身上看到的,自己過去的碎片一片一片的拼湊起來,想讓自己更完整。當老師對我來說除了很治癒外,在觀課議課的過程中,也記錄了許多亮語老師們在課堂上會使用的技巧,如果能內化成自己的方式,之後能為孩子們帶來更精彩的自然課。

現在,我又有些不確定了。

在下午的會議中,阿亮老師拋了一連串有些沉重的問題,讓我們反思。

在課程上我的初衷是想要增進上自然課的控場能力和課程設計能力,磨練看見孩子的眼光。而我有種慢慢從旁觀者變參與者的感覺,會試著多了解孩子的想法。我上台更勇敢、大方,在實習過程中看到孩子的更多面向、對孩子的情緒更敏感。

在個人成長上我的思考更樂觀,變得更真實、坦承,用Tony老師之前分享過的話來說就是:「做人處世說話更有智慧一咪咪」,從之前會把別人說的話都當真,到現在偶爾可以分辨出那些話是在開玩笑聽聽就好。遇到狀況會試著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難過會即時說,開心會馬上分享),我身邊的朋友們對我的改變也給予了正面的回饋。

我認為自己有所成長,也有人見證了的我的成長,但這次實習的過程我真的有投入嗎?還是只是假裝參與其中?

【對自己的喜歡負責】

當初主動和阿亮老師提起參與實習時,我對自己有多少期望?我想做到什麼程度?我想得到什麼收穫?那時,我覺得自己作為老師的能力不足,想要多學一點、多練一點,或許這樣我就能證明自己的價值;能夠讓孩子們在上課時不打瞌睡,而是露出開心學習的笑容……。我有獲得想學的心法,但目前難以把學到的抽象概念轉為現實運用。

我在實習過程中無法全心投入,對課業的煩惱、感情的喜憂、興趣的貪戀在我的腦海裡各執一方,我還無法對我的喜歡負責。這句話是多少年前出現在我書桌前牆上的便條紙上的?

喜歡上一個事物很容易,但我缺乏負責到底的勇氣。社團、球隊、打工我都喜歡,卻都因為我的「計劃」退出或推遲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這句話成了我最愛用的藉口,但是如果真的喜歡且願意負責,又有多少的變化能夠影響你執行計劃,影響你去追求喜歡的目標。很多人和我說現在不確定自己的目標沒關係,我還年輕可以多嘗試。可是等到我確定目標的那一天,我還年輕嗎?目標真的有確定的那一天嗎?或許我該長大成為能對自己喜歡負責的大人了。

【目標與期望】

反思Emo完了,來列一些實際的目標與對未來的期望:

目標

  1. 七月負責的自然課用數學課的邏輯設計及上課。(方法參閱:實習日誌113.04.03_地震那天-驚魂未定
  2. 善用ChatGPT 備課、預評、想像畫面。
  3. 練習平常多保持笑容(我發現我只要不笑看起來就很嚴肅,所以平常多笑笑,不笑的時候看起來就會很兇)
  4. 讀好擴散、考好試、順利畢業。
  5. 找回理智線,控制好情緒波動。
  6. 自律一點,調整作息,不熬夜讀書玩遊戲。

期望我能好好做自己,五、六月好好沉澱準備,七月以自然老師芝麻回歸!夥伴們再見!

身為一個理組學生,在之前上地震那堂課結束後我想到了一個可能會讓人頭痛的比喻,和大家分享: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當然,老師也可能是學習資源,但我覺得老師最重要的能力是引導,幫助孩子學會學習)

最後再自我鼓勵一下:未來的我呀,加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實人教育練習生/清大學生/密室逃脫工作人員/劇本殺迷/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好好做人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