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惟集諦(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raw-image

因為有死亡,身體是不能帶往來世的,
它是像瓦器一樣脆弱不可依靠的東西。
不用在身體之上安立什麼很堅固的執著,
因為它就是會壞、就是會老、就是會變。

在生與死的思考之中,
我們要非常清楚—唯有「法」,

才是永久的依靠!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廣論‧消文】
一、科 判

raw-image

二、消文

本週進度: P177L10第四死後成辦~ P179L03能轉中有諸種子故.餘亦如是。
師父開示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76a&st1=1203&af2=76b&af3=77a&et3=982


癸三、死歿及結生之理
子一、死緣
子二、死心
子三、從何攝煖
子四、死後成辦中有之理
① 從何處成辦中有 ② 成辦中有之因 ③ 中有身形等
④ 遣除對“於前世身不起欲樂”之誤解
⑤ 造善不善中有顯現現前之相
⑥ 中有所見 ⑦ 中有顯色 ⑧ 中有何處有無
⑨ 中有行態 ⑩ 中有壽量 ⑪ 中有者將成其他中有之理
子五、次於生有受生道理


第四.死後成辦中有之理者。

第四,人死後如何形成中有 (中陰身) ? 換句話說,從這一生到下一生去,是怎麼相續下去的?

① 從何處成辦中有 

如前所說識從何捨.即於彼處.無間而成.死與中有.如秤低昂。

如前所說,當「識」於心間(肉團心)離開身體的那一剎那,有情便會死亡並當下趣入「中有」,這中間的時間是沒有間隙的,死和中有就如同天秤的兩頭,一邊向下,另一邊同時就向上。

② 成辦中有之因

依二種因.謂我愛已生故.無始樂著戲論已熏習故。善不善業已熏習故。

至於「中有」形成的「因」是有二種:
( 1 )是「惑」,或稱為無明。由於對五蘊身,誤認為是一個「我」,而產生「我愛」的貪執。無始以來,不斷熏習「我執」戲論的貪著。
(2)是因為惑的關係,而造了種種的「業」。然後隨著善業或惡業的熏習,而投生到善趣或惡趣。這就是使我們生死一直相續不斷最主要的兩個原因。

③ 中有身形等

又此中有.眼等諸根悉皆完具.當生何趣即彼身形.乃至未受生有以來.眼無障礙.猶如天眼。身無障礙.如具神通。

另外,中有的有情還完全具備眼根等根門,將要受生到哪一趣,就會顯現哪一趣的身形。在下ㄧ生還沒有結生之前,中有具有業神通力,眼睛像天眼ㄧ樣,沒有ㄧ點障礙,身體也像擁有神通一般,暢通無阻,什麼地方都去得了。( 但中有的神通跟佛菩薩的神通不一樣,他這個神通是隨業力而現的。)

《俱舍》亦云.「為當本有形.此謂死以前.生剎那以後.同類淨眼見.具業神通力.根全無障礙.不轉為尋香。」

《俱舍論》說:中有是具有像「當來本有」的身形(即下一生本有的模樣),所謂本有是指受生第一剎那之後,一直到死亡之前的生命階段。中有身只有同類中有和已修得清淨天眼通者可以看見,具業神通力,五根似乎完全不受障礙。一旦形成了某趣的中有身之後,就不可能再轉變到其他道。」

(「業通」便是由宿業而感得的神通力。又作報通。在一切神通力之中,業通的力量最為速疾。《俱舍論》:「一切通中,業通最疾。淩虛自在,是謂通義。通由業得,名為業通。此通勢用速,故名疾。中有具得最疾業通,上至世尊,無能遮抑,以業勢力最強盛故。」)

不轉為尋香:「不轉」是說這個中有出來了以後,不會轉變的。什麼叫「尋香」呢,這個中有,我們叫做「尋香」。

此說中有是同類見.及修所得離過天眼能見。成辦何趣中有.次定不可轉趣餘生.《集論》中說容有轉改。

這是說只有即將投生到同一趣的中有,可以看到彼此;另外就是已經證得離垢天眼通的一些行者,才能夠看到中陰。中陰身在哪一趣形成,就一定投生在那一趣,無法再轉成其他趣的中有。但是《集論》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中陰身在沒有投生之前,仍有可能轉變的。

世親菩薩所著《俱舍論》和無著菩薩所著《集論》對中陰身能不能轉變,又不同看法。

本有者.《俱舍論》中總說四有.死已未生是為中有.當正受生初一剎那是為生有.從此第二剎那乃至死有最後剎那以前.是為本有.臨終最後剎那是為死有.此望將來受生之死有.是其本有。有誤解此說為前生身形.又有見說是後形故.說三日半為前生形.次三日半為後生形。此說全無清淨依據.唯增益執.

至於「本有」一詞,在《俱舍論》中總說了「四有」─中有、生有、本有、死有。:
(1). 從死亡至受生之前便是「中有」。
(2). 受生(入胎)的第一刹那便是「生有」。
(3). 從第二刹那至死有的最後一刹那之前便是「本有」(意指從受生後,到死前之間的生命)。
(4). 臨終的最後一刹那便是「死有」。
有關中有的身相,是依其下一世將投生到哪一趣,就是哪一趣的模樣。但也有人對《俱舍論》一頌中提到的「本有形」,誤解為中有是依照其前世本有的身形出現。又有人採折衷的說法,認為中有的七天壽命中,前三天半是前生的身形,後三天半是來生的身形,這種說法完全沒有根據,只是論者自己的增益執著。

④ 遣除對“於前世身不起欲樂”之誤解

《瑜伽師地論》說識不住故.於前世身不起欲樂。故有說云.見前世身而生憂苦.亦屬增益。

《瑜伽師地論》中說「識不住」,就是指神識已經離開身體,一旦進入中有身以後,不會再對前世的身體產生愛欲。由此可知,所謂「在中有看到前世的身體會生起憂惱」的說法,也是毫無根據的增益執。

⑤ 造善不善中有顯現現前之相

造不善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陰闇夜。作善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

中有的特徵:

所見景象:造惡者的中有,所看到的大多是黑暗,一如黑毛氈,或是暗夜的景象;造善者的中有,所看到的是光明景象,像是白光,或是晴朗的明月之夜。

⑥ 中有所見

見己同類中有.及見自等所當生處。

能見之境
他們能看見與自己同一類型的中有有情,以及自己將會受生的地方。

⑦ 中有顯色

入胎經云.「地獄中有如燒杌木.旁生中有其色如煙.餓鬼中有色相如水.人天中有形如金色.色界中有其色鮮白。」此是顯色差別。

顏色差別:《入胎經》又提到「中有」的各種不同顏色:「一些受生地獄的中有是像燒焦的木杉。一些受生旁生的中有是像煙。一些受生餓鬼的中有是像水。一些受生人道欲界天的中有,色如黃金;色界天的中有,其色鮮白。」以上是說六道諸趣中陰身色相的差別。

⑧ 中有何處有無

從無色沒生下二界則有中有.若從下二生無色者則無中有。於何處沒.即於其處成無色蘊.堪為根據諸教典中除此而外.未說餘無中有之例.故說上下無間.皆無中有.亦不應理。

有無中陰身的差別:
由於無色界的眾生本來就沒有色蘊,所以也就沒有中陰身。因此從「無色界」受生於下二界(色界、欲界)才具有會有中陰身產生,如果從下二界受生於「無色界」,死時便會當下形成「無色蘊」所以沒有「中有」。除此以外,堪為憑據的教典再沒有提到其他沒有「中有」的特殊例子。因此,認為直接上生(天趣)或墮落(地獄)均沒有「中有」的說法也是不合道理的。


⑨ 中有行態

經中又說天之中有頭便向上.人之中有橫行而去.諸作惡業所有中有.目向下視倒擲而行.意似通說三惡趣者。《俱舍論》說.人鬼畜三.各如自行。

行走方式:
經中(《入胎經》)又說轉生天道的中有,頭朝上,往上而行;轉生人道的中有,往前直行;所有造惡業者的中有,雙眼下視、倒立而行;這裡說的造惡業者,似乎是通說一切三惡趣的中有。《俱舍論》有另外一種說法,說人、鬼、畜生的中有,各自行走的樣子還是如人、鬼、畜生。

⑩ 中有壽量

壽量者.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若得生緣.則無決定。若仍未得則易其身.乃至七七以內而住.於此期內定得生緣.故於此後更無安住。堪依教典.悉未說有較彼更久.故說過此更能久住.不應道理。

至於「中有」的壽量,假如中有有情未能獲得受生的條件(緣)。那最長只能維持七天,如果中陰身在七天之內,能夠得到投生的因緣,就可以馬上投生。

如果七天之內,沒有遇到受生的因緣,中陰身就要更換一個新的蘊體,共有七次更換蘊體的機會。所以,最多這個中陰身能安住七七四十九天。

一般來說,中陰身停留的時間,不會超過七個七天的,在四十九天內肯定會得到生緣,所以七七之後不再安住中有之中。依據教典,完全沒有提過中陰身有比四十九天更久的例子。所以,有人說中陰身能住更久的說法,是不合理的。

⑪ 中有者將成其他中有之理

如天中有七日死已.或仍生為彼天中有.或轉成辦人等中有.謂由餘業轉變勢用.能轉中有諸種子故.餘亦如是。

另外,中陰身在命終後,是可能轉變為其他中陰的。

例如,即將投生於天道的中陰,經過七天還沒有受生,有可能仍然生為天道的中陰,也有可能轉生為人道等的中陰,這是因為還有其他餘業的勢力,改變中陰種子的緣故;其他道的情況也可以依此類推。

(所以縱使沒有遇到生緣,在天道內沒有遇到生緣,還是會隨著因緣轉變的情況下,反正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絕對會投生。所以天人的中有,依由因緣的轉變,變成人道的中有的情況也是有的。)


師父心靈對話

(1)怎麼看待「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好像和《廣論》觀點有些不同 ?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76a&st1=1203&et1=1410

(2)中有所現出來的形相,就是下一生的形相已經決定了,有沒有改變的機會 ?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76b&st1=628&et1=850
(3)你百分之百對了,你已經百分之百錯啦!? 為什麼?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76b&st1=1227&et1=1589

(4)「見前世身而生憂苦,亦屬增益」,為什麼跟瀕死經驗的人分享不一樣呢?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77a&st1=150&et1=222
(5) 找到生死的因 !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76a&st1=1474&et1=1744

善知識心靈對話

(1)如何幫助高壽的長輩,順利往生極樂世界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Z6X4vwC7s



avatar-img
26會員
67內容數
一旦我們的內心調到一個學習的角度, 無論面對任何境界,我們只會計算學到了什麼——昇華內心,服務他人。 我們最在意的是內心的收穫,所謂欲平天下者,先平自心。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2春103班部落格 的其他內容
注視死亡才知道該怎麼活 有人說:「不要一談佛法就談生死。」實際上必須注視死亡,我們才會知道該怎麼活著!——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聖者之心,如照世明燈, 先教人覺察自心,明了種種得失、禍福的因由, 人們便可以修改痛苦及痛苦的因,廣種快樂及快樂的因。 如能潛心聖人之學,便是點亮自己的心燈。 這盞燈會照亮自己,也會照亮他人。 有一天,會照亮世界。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當感覺到一個問題卡了你太久的時候, 要記住對佛菩薩祈求,然後要勤行懺悔、 服務大眾集資糧,資糧夠了的時候你就會超越。 所以要想辦法收拾難題,不要讓難題收拾你。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注視死亡才知道該怎麼活 有人說:「不要一談佛法就談生死。」實際上必須注視死亡,我們才會知道該怎麼活著!——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聖者之心,如照世明燈, 先教人覺察自心,明了種種得失、禍福的因由, 人們便可以修改痛苦及痛苦的因,廣種快樂及快樂的因。 如能潛心聖人之學,便是點亮自己的心燈。 這盞燈會照亮自己,也會照亮他人。 有一天,會照亮世界。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當感覺到一個問題卡了你太久的時候, 要記住對佛菩薩祈求,然後要勤行懺悔、 服務大眾集資糧,資糧夠了的時候你就會超越。 所以要想辦法收拾難題,不要讓難題收拾你。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死亡,是古往今來人類無法逃離的永恆困境,所有生命不管再如何長壽,最終都會走向乾癟、虛弱以至於腐敗。正因為死亡代表著對於在世的割裂,它大多時候都乘載著某種負面形象,陰森恐怖的骷髏頭、代表不祥的黑袍、可以將人攔腰斬斷的鐮刀……人們大多避談死亡,這事畢竟總帶著一些淚水和遺憾。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宇宙間舉凡一切會動的東西,最終都會壞去,因常性不可得,我們執意著那些必然會逝去的,孰不知這一切在壞盡的最終,還是會由一種截然不同的立場、
Thumbnail
感性而論,則是大友在與鐵雄走過殘瓦的破敗之後,再次以抱著希望的眼光回望廢墟下的殘破世,洞悉了人之意志本真就是一場苦難。但同時也理解,唯有龐大的情意,才能將離別以後牽掛了半生的思念,化作巨大的意念──即使是雨中之淚,但一瞬的現身與存在也能作為永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死亡,是古往今來人類無法逃離的永恆困境,所有生命不管再如何長壽,最終都會走向乾癟、虛弱以至於腐敗。正因為死亡代表著對於在世的割裂,它大多時候都乘載著某種負面形象,陰森恐怖的骷髏頭、代表不祥的黑袍、可以將人攔腰斬斷的鐮刀……人們大多避談死亡,這事畢竟總帶著一些淚水和遺憾。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宇宙間舉凡一切會動的東西,最終都會壞去,因常性不可得,我們執意著那些必然會逝去的,孰不知這一切在壞盡的最終,還是會由一種截然不同的立場、
Thumbnail
感性而論,則是大友在與鐵雄走過殘瓦的破敗之後,再次以抱著希望的眼光回望廢墟下的殘破世,洞悉了人之意志本真就是一場苦難。但同時也理解,唯有龐大的情意,才能將離別以後牽掛了半生的思念,化作巨大的意念──即使是雨中之淚,但一瞬的現身與存在也能作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