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11)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嘿,這就是台灣近20年的理論,中國的人口基數可以補上。可喜可賀,人海戰術從軍事到其他層面無孔不入,只要人多就可以解決問題。那印度跟非洲為何不行?是不是就有很多理由可以講?這些理由恰巧就是說明中國並不特別的原因。接下去,我們之後要來談,為何中國量體很大,卻無法補上,取代的理由,所以全球化的理論走到死胡同,除非中國願意加入西方建立的貿易秩序,進行徹底的政治改革,不然就是得打一仗來重整資源。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

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人類行動的驅動,本質上是技術,用物理的講法即為如何去控制能量。地球可獲得所有的能量,廣義上都屬於太陽能,狹義上則可以分再生跟非再生形式,這國中都會講,筆者也不多提。

我們永遠要記得,這個年代需要怎樣的能量,來催動其技術運作,幾乎就能抓住這段歷史的脈動。

掌握能源就掌握時代的人類歷史

幾千年前,人類能掌控的就火焰,精確說是燒火,燒木材、燒木炭等等,透過火焰可以冶煉銅,幾百年的時光,匠人找到許多像礦石的東西,粉碎、混合得出早期的幾種合金。這個時代,只要能控制銅礦,以及擁有大量可資利用的木材,無論是自家砍來或是貿易得來,就能建立龐大的國家。

再過千年,對火焰的掌控更好,也有初步的絕熱技術,加上對礦石的理解,鐵器開始普及。鐵器的普及也代表人類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開拓更大的耕地,從冶煉當中學到的各種材料知識,擴及到各項生產,這個年代也差不多,控制富鐵礦,擁有大量燃料者有優勢。並從此刻開始,人類也從沼澤等地帶,發掘泥炭等新燃料,並用在冶鐵上,得到早期的鋼材。

冷兵器時代就是如此,礦區、林區等資源都可以壯大一個國家軍事實力,農耕地的擴大則能增加人口,擁有更多的軍隊。就大方向來看,在人類可以控制木炭、煤炭這類燃料時,技術的極限就在那。

而科技的進展是螺旋型的,不同領域會互相支援,如下圖

raw-image


同領域代表同顏色,這圖片要表達的概念是,許多技術的成長並不是直線型,而是A領域的技術啟迪了B使其更好,更好的B技術加強了C成長,C技術則正好提供了D技術轉變的關鍵,然後轉變成功的D技術剛好可以幫助A升級。

跨領域技術螺旋向上,成就精微複雜的當代製造業

這個螺旋可能有很多技術參與,甚至跨到難以想像的領域,所以現代製造業才會無比複雜。但人類的思考非常直線,幾千年後的人類,仍習慣技術的累積是單一領域的直線成長,一旦無法理解不同領域的技術會相互協作,就會相信技術可以跳躍式成長。

進入中世界,開始摸到工業革命的邊緣,狀況將要急速改變。人類對能源的利用,從直接燃燒熱源,變成燒開水(蒸汽機),將熱能轉成機械能,蒸汽機的活塞運動可以透過齒輪、凸輪等結構改變運動方向,各種機械結構陸續出現。

在人類揭露了電力後,發電機、馬達的出現,讓能量的運作進一步發展,燃料燃燒的熱能,燒開水變成蒸氣後轉成機械能,機械能推動發電機產生電能,電能傳到很遠的地方去,藉由馬達變回機械能。

大家可以想想,工業革命後幾百年,有多少身邊的現代化機械,核心概念就馬達,只是怎麼轉而已。加上微電腦控制,還是控制馬達前後左右,電力的來源,就算發電廠是核能,依舊是……燒開水。

能源製造模式無甚變化,使用效率卻大幅躍升

突然之間沒那麼偉大了,人類對能源控制技術的變化,從直接燃燒變成燒開水,然後一直燒開水,找到更有效率的燒開水形式。

能量轉變的過程都會損耗,所以科學家一直想要直接獲取電能,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電能是現代共通的能量使用方式?

答案很簡單,方便。

試想一下,夏天很熱要開電風扇,你把樓上的蒸汽機打開,燃燒蒸氣去轉動發電機,發電機傳電力去轉電扇。呃,蒸汽機要多大才能產出足以家戶使用的電力?到頭來都是要計算,人類發現轉動發電機還是越大越好,降低電力傳輸成本,總是比家家戶戶裝蒸汽機好。

  • 編:所以儘管一開始就倍受懷疑,但前陣子常溫超導體的消息依然成為熱線新聞

所以不要輕視科技發展,老覺得自己有超環保超有用的新模式,大致上你想得到的,其他科學家都想過了。之所以做不到,多半有其他理由,邪惡資本家宰制世界,不讓偉大科技出現,通常是最糟糕也錯最多,但意外有說服力的理由。

講這麼多,現代的驅動力是什麼?或者我們轉個角度去看,掌握了什麼東西,就可以在國際之間擁有大權?

不要說軍隊,這是前提,沒有強大的防守軍隊,我們卻有龐大的金山,無異於懷璧其罪。

新型態能源在哪?石化能源下製造業的難解困境

現代的驅動力,不是控制單一原物料,是掌控能源的使用,現代製造業系統的運作,依靠便宜的能源來生產多種原物料。現代已經不是有鐵礦就好的年代,鐵要成鋼,變成各種現代製造業需求的特殊鋼,就要各種稀有元素礦藏。

而要精煉這些礦藏,不管哪種提煉法,都會耗費大量的能源,製造巨量的汙染。

請記得熱力學,一個元素會以某種化合物存在,就表示自然條件下這最穩定,人類要將之提煉,就得打破化合物的連結。物理上的意義叫做高能摧毀,化學上的說法是活性更強。

就是耗能跟污染。

你繞越多彎,耗能跟污染就越大,你絕對無法規避這個法則。

你以為可以,其實是增加的耗損汙染,以其他形式轉移出去,不是消失。我們可以做的是增加再利用率,以及發展更新的能源,例如核融合這個物理聖杯,筆者身為物理學家已經等很久了,數十年前就說要再50年,現在還是50年。

為何如此期待?這才是真正可能改變一切的東西。

要不然,人類還困在石化燃料的世界中,各種綠能其實都是透過石化業及其相關生產出,只是提高了再利用率,節了流但沒開源。

這跟本篇的驅動力何關?

在於怎樣擁有能量、控制能量,成本越低越好,所以才會得到石油世紀的表象。

 

 

 

 

 

 

avatar-img
26.0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單純?一點都不單純,筆者上篇的示意圖,嚴格說算傳統產業,若是現在講的科技業,情況更為複雜。因為,每一道製程,每一個零件,由於其精密程度提高,限制更加嚴重。我們可以理解為工具機需求變高,愈發精密的零件需要更精密的工具機,而製程從毫米到微米再到奈米,能夠生產的廠商更少。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單純?一點都不單純,筆者上篇的示意圖,嚴格說算傳統產業,若是現在講的科技業,情況更為複雜。因為,每一道製程,每一個零件,由於其精密程度提高,限制更加嚴重。我們可以理解為工具機需求變高,愈發精密的零件需要更精密的工具機,而製程從毫米到微米再到奈米,能夠生產的廠商更少。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以下取材自紐約時報: China’s factory exports are powering ahead faster than almost anyone expected, putting jobs around the world in jeopardy and setting off a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Thumbnail
改革开放后,中共统治的合法性从建立遥不可及的共产主义转换到了经济发展上。而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但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又无法提供创新,所以只得一直靠引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同时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悬殊,国内消费能力不足,还需要国际市场。 而另一方面,这套政治经济制度的低人权状况会导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
中國大陸近幾年內憂外患,憂的是國內房地產崩跌,有意識的壓制科技業發展,疫情政策讓許多外商出走,打貪又逼迫富人;患的是中美關係緊張,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全球各個國家似乎只能在中國與美國間選擇,台灣的媒體充斥著中國經濟衰敗的新聞,而中國政府禁止其國民談論經濟等。
Thumbnail
前言: 在全球化的時代,國際交流扮演著促進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關鍵角色。台灣,儘管面臨地緣政治的挑戰,卻以其獨特的方式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積極參與的姿態。本文將深入探討台灣在國際交流中的努力,以及這種積極參與的趨勢所帶來的專業見解和建議。 台灣的國際舞台角色: 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台灣是全球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以下取材自紐約時報: China’s factory exports are powering ahead faster than almost anyone expected, putting jobs around the world in jeopardy and setting off a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Thumbnail
改革开放后,中共统治的合法性从建立遥不可及的共产主义转换到了经济发展上。而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但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又无法提供创新,所以只得一直靠引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同时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悬殊,国内消费能力不足,还需要国际市场。 而另一方面,这套政治经济制度的低人权状况会导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
中國大陸近幾年內憂外患,憂的是國內房地產崩跌,有意識的壓制科技業發展,疫情政策讓許多外商出走,打貪又逼迫富人;患的是中美關係緊張,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全球各個國家似乎只能在中國與美國間選擇,台灣的媒體充斥著中國經濟衰敗的新聞,而中國政府禁止其國民談論經濟等。
Thumbnail
前言: 在全球化的時代,國際交流扮演著促進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關鍵角色。台灣,儘管面臨地緣政治的挑戰,卻以其獨特的方式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積極參與的姿態。本文將深入探討台灣在國際交流中的努力,以及這種積極參與的趨勢所帶來的專業見解和建議。 台灣的國際舞台角色: 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台灣是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