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6|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生存報告_20240526

距離上次寫文,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改來清理一下灰塵了🧹

這半年來一直為了通過試用期考核,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在準備、練習、複習、再複習。偶爾也體驗了爆肝工程師的加班時刻。幸運地,總算通過3+3個月,總共2次的考核,正式取得工程師的稱號了🎉

趁今天有個空檔,來分享自己如何熬過從轉職Lv.0升到Lv.n (n > 0)的吧📝


踏入職場以來經歷最久的試用期

別懷疑,我的試用期就是6個月,這在當初二面跟直屬主管談的時候就知道了。多數身邊親友都覺得疑惑,怎麼會把試用期拉這麼久?我猜主要原因,大概是轉職身份的關係。

先不說各方轉職的成效如何,通常轉職課程會專注在特定的技能,並且以能實作為優先考量。相較之下,理解基礎概念的時間會被大大地壓縮,參加轉職的“學生”們大概也聽不下去,最後形成了現在常見的課程安排趨勢。

會實作當然很重要——這幾乎是你能否被邀請面試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在生成式AI(ChatGPT、Google Gemini、Claude etc.)快速成長,效果也不會太差的今日,做出有點樣子的程式專題,已經不是太困難的事,只要你的詠唱咒語(aka 問AI的prompt)下得夠好。講得白話一點,就是要問對問題,才比較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我認為問對問題的關鍵,在於對問題的理解程度,而這需要對問題相關的基礎概念有所理解。因此,在無法從本科系的訓練,確保基礎概念的理解程度時,拉長試用期算是相對合理的做法。

事實上也是每3個月就要考核,第一次至關重要,除了能拿到進入第二次考核的的門票之外,多少也能證明即使是轉職的我,也能勝任現在的職務,所以前三個月特別地拼命,準備第二次時也不敢鬆懈。皇天不負苦心人,我還能在這裡寫轉職心得,不用再從頭開始😅

當公司內技術等級頂端者的徒弟

接獲面試邀約時,公司HR說跟我面談的人,是未來的直屬主管,當時沒有特別留意對方的職等,直到我拿到錄取報到書的那天,才發現他是公司的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技術長)。剛轉職的菜雞如我,得到的第一份工作,就要在公司內技術等級最高的人底下做事,是不是太刺激了?!

剛開始對負責業務不是很熟,但主管也沒那麼多時間慢慢帶我(拜託~CTO捏),所以第一天onboard講完檔案配置、處理流程後,我還是花了2~3天自己理解所有的內容,有看不懂的趕快整理起來,隔天馬上問主管。不過,有些問題他願意好好解釋,對他而言太trivial的,還是請我先Google找點資料看看再說。

大概過了一個星期,我就開始動手改&寫程式碼了。覺得太快嗎?我當時也這麼認為www 但上工就是要做事&交出成果,只讀程式碼不會有任何產出的。而且,主管每天——到現在也是——都會來關心工作進度、有沒有遇到問題,不動手根本沒辦法交代,再怎麼怕搞砸,還是得努力讓事情推進。雖然主管曾說過,現在的流程還算完善,我做錯了什麼都還有機會補救,不用擔心太多,但不要勞動到他救火,還是比較好的吧(再說一次,拜託~CTO捏)。

通過第一次考核後,主管大概對我的能力有點信心,即使還沒有完成第二次考核,就開始派給我一些正職人員才會做的工作,比如篩選實習生履歷,甚至參與二面、帶實習生工作。當初HR為了讓我及時收到投來的履歷,還把我加進人力銀行的公司成員頁面......就算我之前當過小管理職,也沒有這樣的“禮遇”呀!

雖然有同行的朋友認為,主管的做法有點偷吃豆腐,怎麼還沒讓我轉正就做那麼多事,但也有另一派朋友的說法,覺得我在主管心目中,已經是正職員工,試用期考核只是個行政程序,心態要所有轉變才行。我自己是偏後者的想法:既然這間公司還待得下去,在CTO底下可以邊做邊學更多(當然學了就得盡快跟上才行),只要還是職務負責範圍內的工作,仍會欣然接受。

轉正之後,該做的事只會愈來愈多,沒有太多的時間慶祝。為了督促自己縮短跟主管、部門其他RD同事的技術等級差距,不要拖累大家,原本準備考核的時間與精力,現在都轉往充實工作技能上。套句onboard當天,主管對我說的一句話:

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過去技能仍有派得上用場的一天

在決定轉職的那一刻,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要跟過去所有累積的人脈、做事方法說再見。畢竟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應該需要重新適應跟學習工程師該有的“樣子”。不過,事實證明,這個想法要微調一下:除了程式技術,具備合適軟實力的工程師更有價值

其實剛到職不到一個月,我就被主管帶去外面見客。原來是年底有個標案的final proposal,我們跟合作夥伴一起去投標,有一部分的技術跟我接手維護的功能有關,所以主管決定直接讓我參與,了解整個流程。雖然一開始主管只是讓我與會,沒有要我特別準備什麼資料或報告,但當時心裡真的嚇壞了(OS:您確定要帶一個什麼都還不懂的菜雞去見客嗎?!!!)。

但就在準備跟合作夥伴的下一次會議,我試著修改功能demo簡報的這個moment,我發現主管很倚重我做簡報的能力。在線上一面的時候,他就曾誇獎我的簡介簡報做得不錯,當時不以為意,直到現在才意識到我做簡報的等級,差不多就是主管寫程式的等級。不枉費之前將近10年的時間,一直跟簡報打交道累積起來的sense。

還有一個意象不到的舊技能,也在final proposal之後用上。當時主管跟業務一起來找我,居然是請我暫時做PM(Project Manager),規劃出的專案執行細項跟工時。這種規劃經常要在需求不明朗的情形下,寫出合理又符合期望收益的內容,跟觀落陰沒什麼兩樣,我其實很不喜歡做這種事,但還是冷靜下來聽聽來龍去脈。

原來是業務報了價之後,對方覺得太高,想知道為什麼我們要這麼貴,希望能提供報價明細——以人天花費列出。當下主管還得忙其他任務,沒有其他人比我更了解這個標案,只能先放下工程師的身份,先以PM的角度完成規劃,讓業務可以跟對方交差。雖然之前做PM的體驗很差,但多少有學到一點方法,能完成初步的樣貌。有趣的是,跟每個部門同事討論時,他們都疑惑我怎麼在做PM的工作......嗯對,只是理由一言難盡。

無論如何,在持續精進工程師技能的同時,這些以前習得的工作技能與經驗,並不是絆腳石,而是讓我的工作能更順利進行,也跟主管、其他RD之間產生互補,有機會幫助他們完成任務。若這是本科系工程師可能缺少的技能,也許我能把它們當作我的附加價值,只要把工程師技能繼續點滿,就能成為一項優勢也說不定呢😆


接下來還會繼續在工程師這條路上努力,或許寫code時間會多於寫文章的時間吧。不過,有遇到什麼有趣或想分享的,還是會盡力撥空整理出來。

也許我會走得很慢,但期許自己終究能走到,無論是讓工程師技能更上一層,或是下一篇分享更新的時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