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知識的某一階段很難,就多花時間在同階,多看、多問、多聽,遲早可以爬上去。如果實在爬不上去怎麼辦?走雜學的路,換一個角度看,很有可能知識A之所以很難,是因為需要知識B跟C去串聯,你沒有B跟C的基礎,當然看不懂A。 不要輕視他人,很有可能某位知識總量比你低的人,在某項專業上比你強,而恰好你需要他協助,填補你未知的部分,才能更進一步。
階梯式的閱讀,時間不免會花上更多,但這又有什麼關係,你趕著考試嗎?
為了自己成長,也沒有終極目標,那就別想太多,專注在多閱讀、多寫作上。閱讀跟寫作是互補的,前面提到一些概念,今天我們來談,怎樣從寫作中找尋互補項目。
首先,你還是要有基礎的閱讀量,能夠寫出一篇幾百、上千字,夠完整的文章,還做不到的,筆者只能勸你繼續讀,把自己當成學生,放下社會人的矜持。
可以做到的時候,寫作會帶來很巨大的提升。一開始可能只在很小的領域,做到能夠起承轉合一篇,但不會感受到阻礙。這是第一個要克服的,剛剛踏入此領域的人,很容易把讀過的,當成未來唯一的套用模板,然後就停止進步了。
視野的擴張中,會讓你發覺,自己原有的知識量,可能在更大的範圍、系統中,只佔了一小部分,如下圖。
當然,不會這麼誇張,這是多年後回去看自己,正常的情況,這種擴張是漸進的,閱讀更多後,在原有的知識量中,加入了一些,讓視野擴大了點,於是你知道欠缺了什麼,該去找哪些資料看。如下圖。
最後,你的一套知識論述,會透過閱讀量增加,獲得更多領域的知識,呈現一種逐步擴張的樣貌,如下圖。
示意圖只是概念,意思是閱讀的視野擴張,你會從寫作中發覺,狀況大概兩種,內在跟外在因素。
內在因素,是指你在寫作的過程,要融入自己新獲得的知識,但這知識明顯的與既有的體系不合,或是有衝突。外在因素,在你寫作出去時,被人指正似乎不是這樣解讀,或是與既有體系一點都不合。
兩者都很難處理,多數人的視野擴張,第一步是讓新知識改頭換面,方便融入自我的體系,這其實是對的,專業科系也是如此,問題是融入需要功夫,類似小說中的武功心法,不同科系都有一套世界觀、價值體系,便於解讀新知識。這在社會科系上很常見,像是考古資料挖出了5千年前的某種部落型態,證據就擺在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