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美學大師克羅齊在其《美學原理》強調藝術的創作與欣賞是一種形象的直覺活動,正確的「審美態度」應該是人對審美對象「外觀的直覺」。
大學時代讀到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正是沿承唯心美學的思路,明確指出:「美感來自對形象的直覺。」使我如獲至寶。
雖然心理美學之外,還有非常多種美學理論,朱光潛却是我的啟蒙者,使我擁有一支打開美感世界的鑰匙。對於形象作「無所為而為」的直觀,不僅豐富了我個人的心靈生活,也在其後的文科教學生涯如魚得水。
形象的直觀方式有很多種:視覺的直觀、聽覺的直觀、觸覺的直觀、嗅覺的直觀、味覺的直觀等等。但是,直觀並非都產生美感。因為美感的直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織和補充,全方位、多感官的體驗,最能感知到形象事物的美感。
視覺直觀是通過視覺感知和理解事物的方式,涉及觀察、分析和內化視覺信息的過程,我自己也常常作這樣的練習。
首先我們可以集中注意力, 將全神灌注在所觀察的對象,排除所有外界的干擾。這樣可以更清晰地捕捉到對象的細節和特徵。其次是觀察這些細節,觀察對象的形狀、顏色、比例、紋理、結構等。関注這些細節是如何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怎樣的整體結構。
再次是作整體的感知,也就是 不僅關注細節,也把握整體的構造和布局。觀察對象整體形象、對稱性、平衡感和和諧度,這些都對美的感知有莫大的幫助。
再將觀察到的對象與其他類似或不同的對象進行比較,找出其獨特之處。對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賞對象的美。然後,通過觀察,興起情感聯想和個人經驗的回憶。
視覺的直觀不僅是理性的分析過程,也是情感的體驗過程。這些對象可能喚起某些情感或回憶,增強美感的深度。當然,一定程度的背景知識和文化素養,比如在欣賞一幅繪,先了解其創作者之生平、創作的背景等,可以更加理解其藝術創意和美感,但這並非絶對必要。
以下這幾張相片,都拍攝自興大校園。這些抽象的紋理或刻痕,都可以作「無所為而為」的玩賞,從而引發個人深刻的審美愉悅。您知道嗎?這些都不是稀罕的東西,它們都是樹皮。它們移了形、變了位,改成另一種認知方式,然後,這些豐富的形象,都化成美麗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