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朋友結婚x離別x記憶x愛與離別

前陣子

我的朋友告訴我他要結婚了

我覺得那個畫面好奇妙

我朋友沒怎麼變

還長著跟國中時代一模一樣的臉

然後他跟我說他要結婚了

簡直就像是有個國中生下課跑來跟我說他要結婚似的

那樣讓我感覺到一股荒謬感

關於年紀這件事情

我一直都還是沒有很明確的體悟

對於自己都還一直不覺得是個所謂大人

覺得自己不過是大學的延伸

心靈上仍覺得自己相對於小孩子而言就是個看比較多事情的大哥哥

周遭的朋友們也是如此

對我來說

只是變胖的大學生而已(偷嘴XD

但不知不覺

這些長相依然是當初模樣的朋友們

都已經是三十歲左右的人了

都踩在一個

不小的年紀

或者可以說是

我所認為的大人年紀了

想到這件事情的當下就很沒有真實感

只是多讀了點書、多做了一些工作

然後我就是大人了嗎?

我不過低著頭走好腳下每一步

然後抬頭就變成大人了?

我不還是我嗎?

我覺得

或許這就是成年禮的重要性吧

透過儀式

透過挑戰

讓自己獲得認可的標籤

即便自己長得還多麼稚嫩

或者跟過去多麼相似

但當擁有所謂大人才有的標籤後

或許會讓這個大人的真實感更重一點吧

也可能

是我自己太幸運

幸運到了這個年紀

還沒有承擔到大人的責任與壓力吧。

⠀⠀⠀⠀⠀⠀

國三真的是很奇妙的階段

在幾年前

我帶的一批國三學生

那天是只有那個學生來上課的日子

那堂下課

學生突然問我:要怎麼讀書?

這個學生之前是愛玩的學生

考前也不可能會複習

上課也不一定會上課

基本上都在玩樂聊天

這樣的學生

我說真的我也大概沒有抱持著什麼想要讓他喜歡讀書或是考好的想法了

但就是這樣的學生

這麼突然地

問了我這個我從來沒想過會從他嘴巴中說出來的問題

對我來說

這種轉變就像是一種長大

而這樣的長大感

在上週接連發生

首先是一個學生因為上課很躁動,所以聊了一下

後來聊到他躁動的原因之一是

他發現他會考大概因為自己成績太爛,考不到自己想去的學校

然後他說

他感覺到原來我們這些老師之前說的是對的

讀書真的是讓自己有選擇,自己好像真的該好好讀書。

在那個當下我也又是驚訝了一下

又一個孩子,在看到會考這堵高牆後,想法上發生了改變,說出了我從未想過會在他嘴巴裡面說出的話。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生的長大;

之後

另一個成績很好的學生

問了我為什麼門羅宣言之後,歐洲人就這麼聽話真的不來美洲了

我在跟她解釋之餘,我也感到欣慰

我總覺得她的學習方式是用背的

總覺得如果是之前的她

大概只會去記得「門羅宣言→歐洲人不干預美國事務」

這樣

不會去思考為什麼

因為考試也根本不會考為什麼,只會考門羅宣言的影響而已

所以當她問了這個問題

代表她有在思考

不只是單純背知識而已了

這樣的轉變對我來說,又是一個學生的長大;

最後的長大感就很具體了

就是二個學生帶起了眼鏡

換了一個感覺

換了一個模樣

讓我感覺到

自己參與了他們的變化

也就參與了他們的長大。

想了想

或許長大跟變老

都是一瞬間的吧。

⠀⠀⠀⠀⠀⠀

我一直很喜歡現在和國三學生的相處模式

已經發展很成熟

不會有太多的期望與失望

不會有太多的生氣與衝突

總是會覺得

真好,這樣的日子可以一直進行下去該有多好

但其實我是知道的

這樣的日子之所以如此靜好

是因為我們要離別

因為要離別了

我知道努力已經沒什麼用了

會改變早就改變

不會變的就是不會變

所以我已經不想著去改變什麼。

如果今天又給我加了一年的相處時間

我難免責任心又會作祟

會想要再多給點什麼

會想要再多嘗試什麼

會想要再多努力什麼

或許就沒有現在的這份寧靜。

因為離別,所以無力

因為無力,所以放下不執著

反而可以平靜地跟他們相處。

⠀⠀⠀⠀⠀⠀

不過每每想起即將而來的離別

除了有點感傷之外

也有一絲絲的期待

期待如果我們有未來的話會是怎樣的互動模式

畢竟他們畢業之後

我不是老師他們不是學生

我不用再強撐著無所不能的面具

可以稍微轉換我的身分

對待他們也不用再要求東要求西

因為已經不用對他們的人生負責

在這些枷鎖都去除掉之後

會變成怎麼樣的相處模式呢?

所以

如果我們有未來的話會是怎樣的互動模式

這令人好奇和期待。

如果我們有未來的話。

⠀⠀⠀⠀⠀⠀

現在在上會考的複習課

當我在問還記不記得某某概念的時候

好像更像是在問:

你還記得我們的過去嗎?

當我要求某某概念不能忘記的時候

好像更像是在要求:

不要忘記我們的過去。

因為我已經沒有什麼新的東西能教

我已經沒有更多的東西可以給予

我們之間已經沒有更多的未來

所以好像

只能像現在這樣

要求你記得過去的這些

記得我而已。

⠀⠀⠀⠀⠀⠀

我看著好幾條河道流向出海口

感受那些原本雜亂無章的流水

都上了軌道

在河道裡面井然有序的前進

不用我再多做什麼

他們也會好好向前

看著這份景色

感覺到一股安心與美麗

不過美麗不長久

因為河道的盡頭便是大海

無邊無際、充滿未知的大海

陸地所不能涉及的大海

他們

終究像海邊的那兩艘小船

即將遠洋

即將讓陸地

又失去兩艘小船的重量。

⠀⠀⠀⠀⠀⠀

佛教裡面有「如是」和「如如」的說法

「如是」是我們為了認知用文字去解釋了某個概念

比方說無敵這個概念太抽象

所以用仁者解釋了無敵

無敵的人就是有仁義的人

「如如」則是闡述事物的本質

也就是沒有仁者無敵

無敵者無敵。

沒錯,這就變成了一句廢話。

但的確這樣好像可以破除很多的妄想

比方說

總以為相愛就能相守不分離

但這就是「如是」的概念

把相愛的概念跟相守不分離的概念連結在一起

因而產生了幻覺

但事實是

相愛不一定能相守不分離

唯有不分離者不分離

所以不存在「為什麼我這麼愛他,他還要離開我?」這個說法

愛與離開並不是掛鉤的

是我們人類用概念把它掛鉤的

愛是愛

分離是分離

不分離者不分離。

⠀⠀⠀⠀⠀⠀

愛是愛

快樂是快樂

愛並不是快樂

所以

愛了也不一定快樂

不快樂也不一定不愛了

所以

愛不是都是快樂的

痛苦也是愛的一部分

正如離別的苦

也是愛的一部分。

相聚的快樂是愛

分離的痛苦何嘗不是愛

燦爛與腐爛

都是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