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致所有的Z世代:你所有的生涯困惑,這篇有解答

作為一個前財富五百強的管理顧問,分析問題及思考問題背後的原因,是我的長板與習慣。我是Z世代,但是是走在前面一點(aka.較年長)的Z世代,也因此進入社會後,最先體認到與前幾個世代明顯的價值觀衝撞。

也因此,我一直想搞明白這件事情,然而網路上很多「描述Z世代特質」的文章是由前幾個世代的人寫的,我覺得不夠深刻,所以我花費很多時間去從多個資料中歸納總結、結合自身經驗,得出以下結論,一方面分析自己,另一方面也希望給更年輕的一批Z世代解答生涯困惑:

Z世代定義:1997年出生,為什麼1997年為起始點?因為1997年Google誕生,標誌著網路時代的崛起。


Z世代性格底色:必須有策略性的規劃人生,才能在資源日益稀缺的世界,獲得一席之地

*圖表資料來源: World Bank,Kantar諮詢

Z世代成長的過程,面臨的是資源逐漸稀缺的社會,好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因此為了搶奪高薪的工作,每個人都習慣「更有策略性的去獲取優勢、提前規劃人生」。

Z世代的父母輩(X世代)可能只需要專注於「課業表現」,拿到一份好的畢業成績,即能獲得一份「保障生活基礎及未來發展性」的工作。Z世代面臨的社會則完全不同,課業表現只是眾多「考核點」的一個,你的全方位表現,包含「領導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數位工具使用能力...等等」都是獲取「好工作」評量的一環,競爭無比激烈。

而如何鍛鍊這些能力,並在履歷上彰顯,勢必要做好「提前規劃」,規劃的前提在於有效掌握「獲取信息」的能力,畢竟很多資訊不會平等的分配給所有人,要在激烈的賽場上獲勝,需要有技巧的找到「最好的資源在哪?獲勝的方法與策略?」

因此,許多Z世代是信息檢索達人。


Z世代受惠於網路資訊的普及,相比前幾個世代的年輕人更早熟

習慣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也導致了Z世代的一個特色,那就是不輕易「相信」。

前幾世代的年輕人,受限於資訊壁壘、經驗不足,很容易聽信「長輩的諫言」。然而,Z世代活躍於網路,從老闆A渠道獲得的資訊,還會從B、C、D、E渠道進行驗證,來確認對不對。

Z世代特色:習慣從多方管道獲取信息,再做綜合判斷。

因此,在我看來,習慣從多種不同管道獲取信息,從而得到「資訊優勢」的Z世代,不僅不躺平,還非常精明,他們只是提前「看清了真相,而決定在真正能產生結果的事情上施展力氣」。


Z世代的人生的起跑點,大多在「尊重需求」,而非X世代(Z世代父母)的生理需求:

圖:馬斯洛需求金字塔

我觀察到的Z世代(包含我自己,及同儕們),家裡通常只有最多一個兄弟姐妹(也就是說,現在家庭大部分只會生一個小孩,兩個是正常,三個少之又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平均給到每個子女的關懷,比上個世代更加充裕。現在很少聽聞年輕人嘗過「挨餓、受凍」的滋味(大多一出生都能滿足最底層的生理需求);至於安全需求,家裡孩子少,父母投注在「一個孩子」身上的時間與精力也變多,孩子內心的安全感相對充足,甚至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學」確保人身安全是常態。人際關係的社會需求在社群媒體的大規模滲透下,就算不出門,也能透過「線上連結」而滿足。

因此,不同於Z世代的父母(大多為X世代),還曾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Z世代的起跑點,在於「尊重需求」,而非「生理需求」。

X世代的人,可能會為了保障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去選擇一份相對安全有保障,但不一定是自己有熱誠的工作,然而以「尊重需求」為起跑點的Z世代,出社會直接希望的是能「彰顯個人價值、獲得成就感與意義」的工作。


Z世代的危機與機遇:工作機會減少、注重自我獨特性、擅長自我營銷、AI賦予一人公司的可能性

以前的人,學歷不高,卻有大把賺錢機會;Z世代卻是學歷很高,卻沒有多少「能夠承接他們高期望(彰顯個人價值、獲得成就感與意義)的工作機會」。

AI的崛起,矽谷的科技公司裁員,股價反而飆升的現象,透露了一個警訊——大公司不再需要這麼多人。

雖然AI的崛起使得大公司大規模裁員,卻也賦予每個人更大的power,在更短時間內,完成以往需要一個團隊才能完成的任務。

我可以預見「擅長使用網路平台自我營銷」的Z世代,應該能藉著AI時代的改變,利用AI工具,以最低成本打造更多「小團隊、甚至一人公司」,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也因此,他們能真正獲得「展示自我獨特性、地理移動性高」的工作,實現過去的世代難以達到的「夢想與工作合一」的境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Eve's Salon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