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教會參加主日,杜明達牧師用「以便以謝」(Ebenezer)作為題目,提醒我們:撒母耳在想什麼?上帝最在乎什麼?上帝為什麼不計較人類的叛逆?我們應該怎樣回應上帝。整場信息,使我非常之受用。試將個人微末的感受陳述如次。
以便以謝出現在《聖經.撒母耳記》上7:12,經文提到撒母耳在基列耶琳設置一塊石頭,命名為「以便以謝」,意思是「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這塊石頭成為以色列人紀念神幫助他們戰勝非利士人的標誌。
當時是士師時代,撒母耳既是先知、祭司,更是政治領導人。當以色列人正和非利士人爭戰之際,以色列人的信仰光景其實早已背叛耶和華,他們崇拜外邦神祗亞斯他錄;以色列人是在撒母耳教導之下認罪、迴轉歸向神,才得到神的大能協助,勝過非利士人。
當時撒母耳帶領以色列人的信仰改革重點是:除去以色列人的不義、錯謬,禁止再度崇拜巴力及亞斯他錄,引領以色列人更新意識,重新將身心靈與神相交,單單事奉耶和華。
撒母耳透過禱告求神賜下力量,並帶領以色列人成功制伏非利士人,其後成為以色列人的士師。「以便以謝」對於現代人而言,至少有四點要義值得我們認真領受:
㈠感恩的標記:以便以謝象徵著對神的感恩和紀念。提醒人們在困難和挑戰中,神的幫助是持續不斷的。這教導信徒要常常記得神的恩典,並在生活中設立「紀念碑」來感恩。
㈡依靠神的力量。這段經文教導信徒,不論面對多大的敵人或者困難,都要依靠神的力量,而不是仰賴自己的能力。神過去曾經怎樣幫助以色列人,今後也同樣會幫助所有依靠祂的人。
㈢信心的增強:透過以便以謝提醒信徒,過去的經歷可以增強未來的信心。記住神的作為,有助於在未來受到挑戰時繼續保持信心和希望。
㈣集體的見證。以便以謝的設立不僅是撒母耳個人的行動,也是整個以色列民族共同的見證。
撒母耳當時教導以色列人認罪、改變、迴轉歸向神的作為,在今天仍有深刻的意義;這與今天在教會團契中彼此激勵,改變生命,共同見證神的作為,可謂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