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讀完《台灣豬,黑白切》後得知一整隻豬的「含金量」有多高,不同部位的肉依據各種烹調方法可做出多種料理變化外,豬油也可提煉出來燒菜,豬骨在時間催化下可滾出奶白高湯,內臟也是過去古早台灣社會最物美價廉的蛋白質攝取來源。
本身自詡為內臟狂好者,有幸室友也有一樣的「食性」,每次吃麵攤必定會點滿一桌小菜:除了滷蛋海帶基本班底外、麵腸、豬舌、豬頭皮…都整齊的排列在盤中,淋上古早味蒜味醬油再灑上一把蔥花,一口小菜搭配一口麵好滿足。
媽媽在家也會煮黑白切,乾連、豬舌、粉腸、大腸,切得滿滿一盤,讓我們吃得不亦樂乎。自己嘗試後發現媽媽真厲害,從攤販到桌上美食需要層層破關,不說要面對視覺上器官的原型外,未經處理過的臟器有股腥臭味要克服。
但親手做更有闖關達標的成就感,另外不得不說自己煮真的好便宜。跟著以下的做法不只好吃,也經濟實惠,跟著一起試試看吧!
❗溫馨提醒:以下圖片會有未處理過的豬肝和豬舌,如會害怕請看首圖即可。❗
參考以下的食譜
但我這次做起來口感偏硬,下次煮的時間需再縮短。
調料▼
因這次口味上不夠鹹,因此跟豬舌共用醬料。原食譜應是直接切片吃即可。
豬舌和豬肝都是在菜市場買的,豬舌一條50元,豬肝大約200g是20元。這個價錢讓我瘋掉,太便宜了吧!煮起來的難度也不高,分量十足吃起來很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