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別勒索孩子(除非你想斷親緣)

假期未完,女兒說要外出吃午餐,就和她逛一逛找好吃的。

raw-image

甫坐下點好餐,店子另一角落傳來怒吼:「是我出錢養你的!你怎敢這樣對我?」雖然看不到面容,憑聲音望過去但見一老父加三小口,那咆哮的就是坐在角落沒露面的媽媽:「我怎能被你罵痴線?」那媽還在大叫吼,侍應趕上去請她一桌稍微安靜。

我失笑:「那你別出錢養我好了,反正你真失心瘋。」我女望着我搖搖頭,苦笑一下。「不是嗎?若果撫養孩子不是出於當父母的責任而是控制其不能罵自己,那孩子出走離家就指日可待。」我說的「出走離家」是頭也不回的那種。

女兒笑了笑往那角落瞄:「你知道那是大哥啊,我看他是青春期吧?十二三歲?那媽媽被他氣得暴跳如雷啊。」

「暴跳如雷也不能搞錯邏輯啊!」我反駁:「孩子無禮很氣人,但自己都火爆失控,再加上語無倫次,難道就是以無禮教育出有禮的孩子嗎?」況且若果我是那家孩子,早晚會想辦法離開兇得吃人的母親。「還未計算他日年老,安老服務費要由孩子負擔時,孩子可能把今天這咆哮懟會去,何其尷尬。」

我不支持那男孩搶白母親痴線,但見其母言行,他言雖不中亦不遠矣。

很不喜歡有「我出錢養育所以你要跟我一套。」的育兒理論。和外子有聊過童年,或多或少見識過有人被父母或長輩以大欺小:「你有本事你自己賺啊,你別用家一分毫。」「你現在吃喝睡穿都是我供的,你可別太有性格。」等等的說話都耳聞目睹過,聽者得到的訊息是不快樂的:即是我要有財政獨立才能夠不受家人頤使氣指?然後默默地拼命往那獨立的門跑過去打開,頭也不回地離家。

甚至有長輩會搶功勞:「要不是當年這樣教導你,你哪有今天的成就?」嘩多謝哂,但我不需要。從來覺得一家人,別說計較,最起碼別情緒或金錢勒索對方吧?原來長輩父母可以大欺小,哪來道理教育下一代?

「是我生育你⋯⋯」那你可不生又非我挑選着到這人世。

「是我供書教學⋯⋯」那你可不供我有社會保障不見得孩子會不幸過看你18年或更長時間的臉色做人。

「是我指點迷津⋯⋯」拜托你又非風水大師。

為甚麼要擺一副「因為我是成年人,就有恩於你這個孩子。」的樣貌?而孩子必須因為家庭結構從上而下的經濟/輩分壓力作食物鏈最底層?

很可能這是儒家思想的盲點,在下書讀得少,不甚了解儒家思想。就稍有涉獵過的「五倫」論我已不齒,根本就是「維穩」手段啊!天子就君臣倫,從下而達父子夫妻之類關係。這本是在下身處的時空沒有的人事。日子裏沒有君臣,哪我為甚麼要盲從這五倫下的父子夫妻之類道理?

我不否認家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和愛,但這和人倫、在家的角色沒有關係。以夫妻為例,古時為夫是家中財政來源(於古時中國的而且確),那妻子應順從夫君,這點是「維穩」無誤(畢竟古時只有三從四德而沒有分居離婚)。可是現在的社會動輒女性還得賺多過夫婿時,這點就未必人人會跟從。

推展開來,父子之間也貴於互相尊重而非「我生得你出你便要聽我話。」當社福機構和法律都有單獨於家庭以外的法規去保障孩子的生活時,長輩們的情緒勒索或金錢要脅早晚失效。

為甚麼不能信任孩子?為甚麼哪麼怕孩子們行差踏錯?觀照自己,根源都在於父母/長輩內心的不安。孩子心理原本健健康康,偶然發怒失控,請好好跟孩子說:「別這樣發脾氣,這樣是不對的。」身教、冷靜說明便可,毋須用到多餘但明知自己做不到的手段去勒索至親,那只是晦氣之舉,比眼前發脾氣的孩子更不成熟。要知道那條重重纏在孩子頸項的麻繩,早晚會成為自己風燭殘年時的腳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