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出版遊記不是一件好生意?那寫遊記呢?

曾經在哪裡聽說過,出版遊記不是一件好生意。大約2-3年,一本遊記就已經屬要淘汰的老書了,主因似乎是裡面的旅遊資訊過時。
但我看遊記,從來看的不是旅遊資訊。我愛看作者如何在一個陌生地點探索,遇見什麼樣的陌生人,有了一場有趣的對話,很可能還有吃鱉的鳥事 (哪個旅人不吃鱉←好像很適合當書名)。


印象中,循線(?)在圖書館借到了一本很舊但很有緣的旅遊散文。作者自費出版,在網路上沒有其他的蹤跡,僅有圖書館有一本藏書。我很珍惜的細細讀了每個字。
村上春樹《遠方的鼓聲》是他旅居希臘、義大利的三年間所寫的散文,非常好看。但我現在似乎沒辦法一次讀完一本書 (膩或精神渙散),但每次回來讀個一兩篇,都是幾十分鐘的享受。












北海道旅行前,我計畫不帶電腦,而是帶書去閱讀。

當時在圖書館預約《單騎伴我走天涯 : 一名單身女子的歐亞大陸之旅》,作者 Murphy Dervla 從愛爾蘭騎腳踏車到印度德里,穿越歐洲,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而且是1960年代時候的事情。

聽起來非常酷的經歷,回台之後領到書,讀了 1/3 之後卻讀不下去了。我覺得不是文筆的問題,而是似乎沒有共鳴。我沒有騎腳踏車長途旅行、也沒有克難旅行的嚮往。然而,話說回來《不去會死》也是騎腳踏車橫越大陸的故事,我就很喜歡,可以一再重讀。


Youtube 旅遊的影片很多。依我的觀察,Vlogger 拍日常生活的觀看數都較好,出遊那集的觀看數明顯較差。
我也意識到,即使是自己喜歡的影片創作者,我會先看他的日常影片,最後才會看他的旅遊影片。
我問過說書人,她說:「他去旅遊和我有什麼關係。」(嚴格上來說,說書人也覺得別人的日常跟她沒關係。)


這樣說起來,旅遊文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現象呢?讀者是不是會 OS:「旅遊散文有什麼好看的?我又沒去過那個地方,又不是我去玩,我為什麼要看別人去玩的文字紀錄呢?」

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作家寫的旅行散文,會不會提高讀者閱讀的意願呢?


我不覺得自己是挑(名)人閱讀,方格子上很多創作者的遊記我都讀得很開心。關鍵似乎不在炫麗的文筆,而是質樸的真誠感,能引領我進入想像。

以上是我最近閱讀遊記,以及寫不出遊記的思索。


好奇,你們會閱讀旅遊散文嗎?喜歡的旅遊散文書是哪一本呢(或誰寫的)?
喜歡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喜歡文字多,或是照片多的旅遊散文呢?

先謝謝大家的回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喬安納)與伴侶說書人手牽手踏上環遊世界的冒險,7個月中踏足了四大洲、16個國家。歷經印度重病,德國被偷光光,亞馬遜雨林釣食人魚,冰島極光,沙發衝浪阿爾卑斯山的無電小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