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必須保持學習,不過現實上卻是很多工作下班就累癱了,可能好好吃飯睡覺都有難度,更別說難得的周末空檔很需要一些能夠自我放鬆的行為,例如追追劇打電動這些,比較正面的就是得去健身運動,或是得好好陪伴家人等,今天就比較想從個人經驗來分享,一些不同的學習方式跟心得。
學習的動力是什麼?對於有些工作角色,其實做的事情很固定,如果所處產業也很穩定,通常很難感受到學習的必要性。相對的,對於某些行業知識隨法令需要更新,或是科技應用專業程度越高的,通常至少會在自己的領域中被逼迫持續學習。所以基本上還是被一種期望職涯發展或是人生階段可以更好,就會有所驅動,不論驅動力是什麼,就算是興趣也沒關係,要先找到這樣的動力來源。
有人可能會認為金錢才是最大的成本,某個程度卻時有些很不錯的課程費用相當的高,不過最關鍵的我認為還是時間。自己可以也願意騰出多少時間來做這件事情,最好是長期的做,有了動力之後,就是需要盤點時間,盤點自己有哪些空檔的時間,然後再來選擇媒介。常見的例如:通勤時間,下班後到睡覺前,周末,其它特別放假等。
對於某些大公司都會強調其訓練的資源以及投入,這真的是沒比較沒傷害,在上班時間上公司的課,特別某些企業課程的講師其實都是外界不容易上到或是超貴的,不僅自己沒有花到訓練費用,甚至同樣就在上班時間還有薪水可拿。雖然難免一定有一些課後作業需要完成,但自己認真學會之後,其實都會成為自己的能力。
有賴於科技的進步與便利性,現在真的有超級多的免費資源,但同時也多到有點選擇障礙,這部分最大的成本應該在於前期的搜尋查找,但如果頻道可以定期更新,這種資源非常適合一些零碎片段做為學習使用,特別是podcast某程度不會講到超級深入,但對於廣度還說很合適,也適合多工使用,例如通勤時間等。YT影片有的深度也能兼顧,也很合乎這年頭都用影片配飯的一些用餐時間,不過建議如果在公司吃飯還是可以跟同事多互動,也許是飯後大家各自休息時間時使用會更恰當。
不論是實體書或電子書,雖然出版業不景氣,但市場其實都很固定有許多的好書,也有許多的推廣閱讀者,這部分可以延伸自己喜歡的主題,或是因為聽了廣播或看影片介紹書,真的不錯就購入自己好好的讀一讀,閱讀可以深也可以廣,端看自己對這個主題的範疇想要到甚麼程度。
線上課程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可以利用片段時間或是晚上等時間,單價有高有低,但通常比起實體課程來得便宜,也通常可以針對講師稍做查詢就可以略知一二。這也算是自己常用的一種學習模式,特別有的主題可能自己看了同主題的一些書,但還是覺得不夠深入,假如剛好有線上課程(通常會有章節),就可以做為自己學習的補足,同時也記得善用某些課程早期是可以透過一些討論區或社群機制像老師詢問問題,就可以不再只是閱讀的內心對話,而有了非同步的溝通對話。
這類課程費用範圍很廣,講師為了可以在短時間快速教學,除了教學本質內容之外,通常會有一些活動體驗設計,更能透過體驗來學習,並且多了同學可以互動討論。這類課程的學習更大的價值其實是周遭的夥伴,如果可以參加這類課程,都強烈建議自己去認識一兩個新朋友,畢竟這些朋友都是願意自己花資源來上課學習,可以慢慢型塑自己有一個愛學習的同溫層。
如果只是一直學習,卻沒有使用,比較會偏向學習焦慮而沒有辦法為自己帶來一些幫助。我都會非常建議一定要硬用,然後再應用。跟工作有關的就帶入這些工具方法使用,如果實務的就練習做出一個小的試做,再沒有就自己寫寫筆記心得,透過書寫可以加深一次記憶,再可以的話公開分享或是實際的與人分享,公開分享可以得到一些反饋,而對人濃縮摘要的說更再加深自己的記憶,這些記憶的節點夠多,大腦就會幫忙串聯,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自己擷取。
最常見的就是法令知識,各種相關法令會有一些討論或是講座。然後基於面對人,一定要持續的學習溝通表達,或是簡報企劃,又或者各種分析工具使用與應用。再來就會是自己產業的相關知識,練習讓自己可以對內跨單位更容易理解。各種工具的應用,包含到如何與AI協作,保持學習與成長,不單只是保持競爭力,更是讓自己的職涯可以永續前行的關鍵,學習拓展想像力,有了想像就能創造。
#人事第零堂 #人事阿崴 #HRfrom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