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18 如何向無神論者講福音

    無神論者「缺乏對神明存在的信仰或相信神明並不存在,有時會自認比不可知論者更固執己見」。(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2nd ed. (Oxford: OUP, 2005) , s.v. “Atheism.”)

    對於超自然、非物質的神明是否存在,禱告是否與神明真實的溝通,不可知論者的答案是「不知道」,但無神論者的答案是「否定的」。無神論在人類歷史由來已久,時至二十世紀中後期冒起、多年影響宗教界甚至遍及流行文化的「新無神論者」,透過生物學、心理學、神經科學,以及哲學等知識,以「科學世界觀」否定上帝的存在和宗教的價值。獲哲學界推崇的基督徒護教家普蘭丁格(Alvin Plantinga)分析,新無神論者所聲稱的科學世界觀,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自然主義(naturalistic)世界觀」:人類用科學方法所偵測到的物質世界(大自然)就是現實的全部,因此超出這範圍的上帝和死後世界並不存在。(Alvin Plantinga, Where the Conflict Really Lies, (New York: OUP, 2011), ix-x)

     

    基於無神論者的世界觀,如何與他們介紹「何謂禱告?」,甚至進一步與他們分享福音?基督徒可以把禱告定義為「任何被認為是向神明發言的溝通方式」(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2nd ed. (Oxford: OUP, 2005) , s.v. “Prayer.”),作為與他們對話的共同語言。這個定義的關鍵詞是「被認為是」,即暗示向神明(基督徒的說法是三一上帝)發言、與神明溝通,不是所人有都這麼認為,最少基督徒和無神論者對於禱告行為的本質各有不同的理解:基督徒認為禱告行為的本質是人向實際存在的上帝發言、與祂溝通;無神論者則認為這不過是人向虛構出來的神明發言,與實際不存在的他者溝通,充其量只是舒緩焦慮、增強自尊的心理機制。雖然雙方對於禱告行為的本質有歧見,畢竟無神論者的自然主義世界觀不可能相信上帝的存在,遑論科學方法偵測不到「與上帝溝通」的行為,但無神論者無法否定、科學方法也偵測得到禱告行為的結果,有望促成基督徒與無神論者對禱告的作用有一致的描述、對禱告的價值有共同的肯定(共同語言得以建立)。

     

    禱告行為其中一個基督教和自然主義世界觀都認同的結果就是對人身心健康所起的作用。描述身心健康的科學方法,既符合自然主義世界觀(視物質世界為現實的全部),又為基督教世界觀(受造界的秩序和規律乃傳統科學的前提)所接受;身心健康的價值也得到雙方的肯定(科學為醫護事業服務,福音書記載耶穌醫治病患)。一個學者團隊曾經研究禱告與冠狀動脈繞道術後復健的關係。病人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面對有待恢復的健康和繁複的日常照護,時常會患上憂鬱症;而術後憂鬱症是病患未來心臟疾病復發和死亡率的指標。研究發現,術後患上憂鬱症的病患當中,有三分之二用禱告搭配心理治療,並認為禱告是他們改善身心健康的屬靈工具。研究人員還發現另一個禱告與健康的關聯:病患禱告的意願愈強烈,他們的樂觀、盼望,以及克服疾病的效果會愈大,而憂鬱程度則愈低。(Bernard Spilka & Kevin L. Ladd, The Psychology of Prayer: A Scientific Approach,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201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