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十一合集(十)-邴原的堅持】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在遼東成為「萬世師表」的邴原,後來就回到青州,被曹操辟為司空掾。這是《三國志》的說法,就是表示事情發生在曹操南征開赤壁之前。孟德下去的時候就是丞相了。

接下來,邴原的女兒「早亡」,這種都指未成年啦,而秤象的曹沖剛好也夭折了,曹操就跟邴原說,我兒子跟你女兒一起埋葬吧?

邴原拒絕:合葬不是禮法當為。今天我為你效力,你願意用我,就是因為我們都要「守訓典」,如果我聽你的合葬他們,那跟凡庸之人有什麼不同?

曹操表示,好吧。然後一轉頭就去甄氏那邊弄了另一個亡故的女孩兒來跟曹沖合葬。這要看曹沖傳,不過也可以為我們解釋,曹操的舉動大概就是想幫曹沖冥婚一波。

題外話不說不快,普遍認為曹沖是建安十三年過世,年十三歲。但陳壽寫的其實是:「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

老實說,疾病及(到)亡有多久,沒寫。

那你說,如果不是建安十三年,陳壽幹嘛這樣寫?其實很多事情本身就記載不完全。只要曹沖不是死在曹操身邊,當時並非皇族也非大官的曹沖啥時死的,沒有記錄很正常。

大致上來說,只能確定曹操南征劉表孫權之前,曹沖就生病了。而等到曹操回鄴城(至少建安十五年),曹沖已經死了。

在許昌或譙郡弄個甄氏亡女的難度,要比在鄴城高很多滴。

那這邊陳壽就是記了不明說,透過互現來告訴我們:曹操敬重邴原,但實際上雙方是合不來的。最後,陳壽只續寫邴原跟張範一起被任命為「丞相徵事」,這跟崔琰的職務變動同時。

之後邴原代替涼茂(魏書十一第三人),擔任曹丕的五官將長史。但他都待在家不跟人往來,只有公事才會出門。

「太祖征吳,原從行,卒。」

曹操征吳三次,從建安十七開始兩年一次,二十一年那次是疫情大流行,大多數會死都是這一次。

但第一次的奧妙就是,打完就建魏國了(所以陳壽記荀彧是這次死,但第三次的詔命仍是署荀彧的名)。

以暗示邴原跟曹操對於禮法認知的不同,同樣應該是十七年就過世比較適合。不過,這也是曹操與曹丕之間最重要的「謎之時間」。

且讓我們往《原別傳》去。

這裡說,張範跟邴原「志行有符,甚相親敬」

曹操則頒令曰:「邴原名高德大,清規邈世,魁然而峙,不為孤用。聞張子頗欲學之,吾恐造之者富,隨之者貧也。」

結論顯然被截掉,我們只知道最終是兩人同舉。

那曹操的意思應該是:邴原很拿翹,張範也想這樣幹,我認為這會造成不好的影響。這就會串到另一件事上頭:田疇辭爵。

我們已經知道,曹丕站在田疇這邊。當時為五官中郎將的曹丕,「天下向慕,賓客如雲」。都敢反對老爸的意見了。

順便補充個資料,赤壁之戰前,荀彧有去見曹丕誇獎他。

這是一個我後來不怎麼放在心上的老論述,今天看起來還是得挖回來。也就是在曹操南征時,荀彧跟漢獻帝朝廷基本就已經擬定,扶曹丕以制曹操的路數。

好,說回這建安十五年左右,曹丕如日中天,但邴原並沒有去曹丕家門口排隊。曹操就派人去跟邴原假裝閒聊提到這件事。

邴原說:「吾聞國危不事冢宰,君去不奉世子,此典制也。」

(陳壽也強調邴原的「重典」,而且邴原提醒曹操:只要你也重視,我就會站在你這邊。)

「國危不事冢宰,君去不奉世子」,有另一個版本更容易理解:「國危不事冢宰,君老不奉世子」。

這樣說吧,國家有危難,宰相難辭其咎。這時候繼續聽從他的指示,國家就會覆滅。君王老了或去世了,你就以太子或新帝的意見為依歸……我說真的這個好不好很難講,但諸葛亮做過示範。

一口一先帝,先帝的意向才是國策的根本。你就知道那才是「標準作法」,就像什麼繼承要由嫡長子一樣。問題不在好與不好,單純就是中國人的大絕招:「老祖宗的規矩。」

這兩句拆開來說是這樣,但潛台詞就是同一句:君王才是我們應該效忠的對象。

曹操聽了,一拍手道:「好,就決定是你了皮卡丘!」

所以,邴原成為了五官中郎將長史。

張範傳有云:太祖征伐,常令範及邴原留,與世子居守。太祖謂文帝:舉動必諮此二人。

邴原跟張範,就此成為曹丕的監督人。

魏書真的是複雜到令人頭疼。

簡單說,荀彧用「朝廷大義」框住曹丕,讓曹丕「為國效忠」。而曹操則藉邴原之力,用「禮典」限制曹丕,避免「為子不孝」。

《原別傳》最後一個故事,就是曹丕問他的賓客跟員工:「今天你跟你爸都得了絕症,有一顆藥可以治療:你會吃?還是給你爸吃?」

這種題目大家當然是可以嘴得滿天飛,而邴原就坐在一旁不說話。

曹丕就問:「長史以為如何?」

哪裡想到老邴原露出一臉生氣的表情,說了一聲:「給父親吃。」就再也不吭聲了。

也許你覺得荒謬可笑,但綜觀曹丕的人生,孝與不孝,那確實是他的一大枷鎖。

avatar-img
255會員
90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王脩一開始很配合孔融,但後來決定趕走孔融。同樣是被孔融舉薦上來的邴原,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魏書十一是一個關於世族力量的大篇章,前面七人都看過了,現在來到第八跟第九人:北海朱虛的邴原跟管寧。邴原對一般三國讀者來說,不算是有名人。某方面來說,他也算是被陳壽給打壓了。 按照邴原的家傳,他其實是一個可以跟鄭玄齊名的北海大儒。不過陳壽用「一方豪俠」的角度來寫邴原。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魏書十一,第五人,田疇。這我以前倒是有讀過,現在看來,陳壽把他放在中間很妙。 這裡的重點會放在田疇拒絕曹操的封爵,進而引起的討論與風波……
魏書十一不止有學術界知名的士人,也有富得流油,足以操控曹魏經濟的商家大族。 河內,張家。不認識?司馬懿的老婆張春華,就是河內張家人。
王脩一開始很配合孔融,但後來決定趕走孔融。同樣是被孔融舉薦上來的邴原,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魏書十一是一個關於世族力量的大篇章,前面七人都看過了,現在來到第八跟第九人:北海朱虛的邴原跟管寧。邴原對一般三國讀者來說,不算是有名人。某方面來說,他也算是被陳壽給打壓了。 按照邴原的家傳,他其實是一個可以跟鄭玄齊名的北海大儒。不過陳壽用「一方豪俠」的角度來寫邴原。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魏書十一,第五人,田疇。這我以前倒是有讀過,現在看來,陳壽把他放在中間很妙。 這裡的重點會放在田疇拒絕曹操的封爵,進而引起的討論與風波……
魏書十一不止有學術界知名的士人,也有富得流油,足以操控曹魏經濟的商家大族。 河內,張家。不認識?司馬懿的老婆張春華,就是河內張家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三分星野》的劇情主線是諸葛亮,舞台在江東;那麼,劇情張力就由曹操負責。畢竟,蜀吳聯手,一起對抗雄曹。
Thumbnail
曹操的刻畫,以及曹操和荀彧之間的對手戲,我認為是本劇最大的亮點,很有創意。擺脫傳統戲曲和演義中的尊劉貶曹的刻板形象,著重曹操英雄、霸氣形象的描畫和孤寂。
Thumbnail
曹操與馬超為什麼會打「潼關之戰」?歸咎其因,雙方都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中,即便心中有疑,卻不想核對,最終造成雙方的爭戰。
曹操於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在赤壁遭遇大敗,龜縮北方,孫劉聯軍戰勝大捷,天下已然形成三足鼎立
Thumbnail
魯桓公本想調和宋、鄭兩國的不和,豈料宋莊公不領情,魯桓公改與鄭厲公結盟⋯⋯
Thumbnail
在這裡要提前下一個定論: 曹操沒有的這個家族,他最後是擺不了這麼大的攤子的。 這個家族為曹操提供了大量忠誠的人才儲備。 第一代宗族大將中,曹仁、夏侯淵、夏侯惇、曹洪、曹純這都是各挑一攤的方面大員以及核心崗位上的幹部; 夏侯淵虎步關右,夏侯惇督導東部戰區,曹仁把守南大門,所有的重要軍區全是曹操
接上文,曹操討黃巾、破袁術等,隔年再征陶謙,不料,後方兗州卻搖搖欲墜…
三國志,魏書第一卷,啟程。 本篇是三國志-魏書第一卷-武帝紀,以紀為稱, 是因其子曹丕後篡漢,追封曹操為魏武帝,稱曹操為太祖。 本章不只考察三國志本志,也往上考察後漢書和漢書,以用於更加貼近史實。同時也考察相關人物的傳記,完整曹操的生平事蹟,並依照判斷使用裴松之的註解。 開始吧。
Thumbnail
《三分星野》的劇情主線是諸葛亮,舞台在江東;那麼,劇情張力就由曹操負責。畢竟,蜀吳聯手,一起對抗雄曹。
Thumbnail
曹操的刻畫,以及曹操和荀彧之間的對手戲,我認為是本劇最大的亮點,很有創意。擺脫傳統戲曲和演義中的尊劉貶曹的刻板形象,著重曹操英雄、霸氣形象的描畫和孤寂。
Thumbnail
曹操與馬超為什麼會打「潼關之戰」?歸咎其因,雙方都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中,即便心中有疑,卻不想核對,最終造成雙方的爭戰。
曹操於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在赤壁遭遇大敗,龜縮北方,孫劉聯軍戰勝大捷,天下已然形成三足鼎立
Thumbnail
魯桓公本想調和宋、鄭兩國的不和,豈料宋莊公不領情,魯桓公改與鄭厲公結盟⋯⋯
Thumbnail
在這裡要提前下一個定論: 曹操沒有的這個家族,他最後是擺不了這麼大的攤子的。 這個家族為曹操提供了大量忠誠的人才儲備。 第一代宗族大將中,曹仁、夏侯淵、夏侯惇、曹洪、曹純這都是各挑一攤的方面大員以及核心崗位上的幹部; 夏侯淵虎步關右,夏侯惇督導東部戰區,曹仁把守南大門,所有的重要軍區全是曹操
接上文,曹操討黃巾、破袁術等,隔年再征陶謙,不料,後方兗州卻搖搖欲墜…
三國志,魏書第一卷,啟程。 本篇是三國志-魏書第一卷-武帝紀,以紀為稱, 是因其子曹丕後篡漢,追封曹操為魏武帝,稱曹操為太祖。 本章不只考察三國志本志,也往上考察後漢書和漢書,以用於更加貼近史實。同時也考察相關人物的傳記,完整曹操的生平事蹟,並依照判斷使用裴松之的註解。 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