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歐麗娟【中國文學史】課堂筆記——單元4.詩經(一)

raw-image

南北文學的差異延續至元明戲曲,同樣都是戲曲,卻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和表現內容。

根文學的意義是文學最初的根源,有力的規定人們指向的形成和發展,主導了人們的審美方向。

後世的文人也無法擺脫《詩經》和離騷的影響。因此風、騷可說是誘發、主導、促進、更新各種文化的基本力量。


《詩經》源起自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的歌謠,主要在黄土高原和黃河流域一帶,是周文化的產物,是高度歷史化和倫理化的作品。

頌是官方、朝廷一種比較正式的樂曲,莊嚴肅穆。雅是貴族的樂曲。頌和雅都與民間無關。

《詩經》的文學性,較能在風呈現。十五國同就是各國各地的民謠、歌曲彙整。國風大部份作品在春秋時產生。

風:牝牡相及(風馬牛不相及),國風因此包含許多婚戀題材。

收集詩歌:採詩、獻詩

《詩經》最早的形態是詩樂不分。

在《墨子》和《史記・孔子世家》都有提及《詩經》可配樂。


宋代程大易把《詩經》的詩分為兩類

樂詩,指可配音樂者。

徒詩,單只有文字。


周朝的佚詩,沒有被收進《詩經》中的作品,實際上不多。

《詩序》中風雅正變的三個維度:

以時和詩定正變,以時代盛衰論正變,盛世為正,衰世為變。

以志和情定正變,言志者言正、詠情者言變。

以詩的功能定正變,與美刺聯整起來,頌揚盛世為正,諷刺衰世為變。


《詩經》以抒情詩為主流,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

大小雅開創了政治詩的傳統。

《小雅・採薇》中,柳的離別寓涵,影響後世折柳贈别之習俗。

《豳風・七月》是後代田家詩的濫觴。

《王風・黍離》是「亡國之悲」的原型。

國風最集中的是婚戀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