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影筆記】腦筋急轉彎2

raw-image


《腦筋急轉彎》第二季同樣由皮克斯動畫和華特迪士尼影業共同製作,時隔九年推出的續集,於本月初上映至今成為今年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不只延續第一季情緒立體化的鮮明設定,還添加了新角色象徵青春期劇烈變化的內在。新角色疊加使小女孩的大腦運作更豐富,從情緒們的初次見面到認識熟悉,如同他們爬過一顆又一顆水晶球,我們意識到自己也經歷了跋山涉水般的努力才能好好接納每一部分的自己,包含了被大眾稱為「負面情緒」的那塊。對我而言,這是一部知易行難的作品,所以才在某些段落因感受強烈而落淚,因為我從中看見了曾經辛苦的自己,還有未來說不定也仍需這麼努力

我想大家對於樂樂、憂憂、怒怒、厭厭與驚驚都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就不在本文贅述。第一季幼年萊莉因家人遷居舊金山,展開了一段適應新環境的心理變化。從以前只知道快樂、只允許快樂的心境,在樂樂找尋核心記憶的過程發現他與憂憂的一體兩面。沒有悲傷的輔助,快樂將變得毫無意義。經由第一季的理解、和解,第二季剛開始時就能感受到樂樂與憂憂濃厚的夥伴氛圍。憂憂擔心自己前往自我意識生成之處會不小心破壞萊莉,樂樂說到「我可以去的地方,你也可以去」那一瞬間感受到樂樂的成長。憂樂衝突後的個性島嶼維持著穩定狀態,直至第二季探討的「青春期」出現,對於陪伴萊莉多年的五種情緒而言,青春期是全然陌生的字詞,連熟讀操作手冊的憂憂也第一次見。青春期不只帶來情緒控制台的崩裂與重新建構,也帶來了新情緒:阿焦(Anxiety)、阿慕(Envy)、阿羞(Embarrassment)、阿廢(Ennui)與念舊嬤(Nostalgia)。這一連串讓舊有情緒混亂的場面,也正反映出迎接青春期的措手不及

不只即將要與多年摯友分離,萊莉還需要面對升學後的人際關係壓力,青春期的情緒們變得敏感,稍一觸碰控制台都能讓情緒迅速蔓延而使萊莉變得喜怒無常。為了掌控生活步調以避免多年後落入幻想中的悲慘境遇,成為主要控制者的阿焦不斷催促著萊莉動起來、與新情緒們協力壓抑住元老情緒,並採用多種情境投射影響大腦。萊莉大腦深處不斷有東西在崩壞,原先「我是一個好人」的自我意識也遭受影響。一心想著要讓萊莉恢復原有元氣的樂樂一行人,在萊莉大腦奔波時覺察到雜亂也是構成這個女孩很重要的養分。往事不堪回首或許令人不適,但屏棄難堪過去的另一層意義即為否定自己,樂樂將「自己認為」不好的記憶球拋諸腦後,這個行為也是在抹滅萊莉。如同第一季習得悲傷也有存在之必須,這季則嘗試解鎖更多「人們認為」不好的情緒,從試圖駕馭並統合情感時出現的衝撞,感受每種情緒為自己帶來的能量。一切都充滿未知,如同乘坐被拋置腦後的記憶之河回主控台時,厭厭也曾為瞬間又大量的難堪情緒湧入腦海擔心,事實證明這個行為反而有效重建了萊莉的人意識。有嘗試而有認識,再經由認識後接納,不同於青少年萊莉的我,如今仍走在這條路上

電影上映後,社群媒體上迅速出現的觀後感以及大家自行發掘的細節,我為許多工作室的小巧思感動。在顏色配置上,雖然每個情緒都有明顯的代表色,但都加入了一點其他情緒的色彩,象徵著情緒們的相輔相成。在情緒性格上,我覺得第二季比第一季層次更豐富,角色們沒有絕對的喜怒哀樂,如同怒怒所言「我又不是一直在生氣」。在新角色阿羞與阿慕的體型差異上,當羨慕他人時會將自己縮小,而感到羞赧時則會將自己所作所為無限放大。在父母主控台的布幕上,我們發現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善於隱藏情緒。這些深藏的細節都讓我覺得九年是場值得的歲月,如果缺少這部分的用心,我感受的共鳴可能不會如此強烈

"You don't get to choose who Riley is. Anxiety, you need to let her go."
電影中後段的情緒覺察之路讓我落淚,其中在阿焦執著地抓住主控台時淚如泉湧,此刻的他已經混沌到使萊莉大腦產生劇烈的腦風暴。我並不討厭阿焦這個角色,這幾年嘗試著接納我的每種情緒,深知焦慮在我內心占比很大,尤其以我MBTI人格來看,J型(Judgement)高比例,再再顯示了阿焦在我腦內大概瘋狂的無可救藥。接納情緒並不是像電影一開始一樣讓他為所欲為,接納是感受這個情緒為我們帶來的益處,讓它在必要時顯現。當某種情緒過於高亢,其他情緒便能成為手煞車,沒有任何一種有絕對的主控權,但他們都有發言的資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