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補教紀事2

  我教的是國文、社會科和作文。

  基本上我認為文科必須要能夠一起教,或是能某種程度做到信手捻來,才有辦法在教學上對學生產生意義。必須在教學現場說服學生能夠「一起看」。

  (當然這在師培現場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吃老師們的自覺)

 

  國文不可能只考課文相關--國文可怕的地方在於範圍相當曖昧,簡單可以單純考你字音字形字義註釋,魔鬼一點就考延伸。所以補習班老師常常自製印好幾頁那種字音字形字義列表。(但其實這跟英文單字表一樣,安慰用居多)

  更魔鬼一點就考幾乎跟歷史混在一起的國學常識。

  例如就看過考華清池是指誰。(楊貴妃)

  最沒人性的,是考同類型文體。詩詞歌賦就考其他的詩詞歌賦。白話文更廣,他隨便挑個什麼文章都能變成閱讀測驗,或是藏在題幹裡搞你。

  如果文科都是背一背就好,那真的不要花錢來補習。請在家、在學校把整本國文課本背到滾瓜爛熟,你頂多就是六十及格,而且還要祈禱學校段考會給基本題--至於會考、學測等級真的自求多福。

  所以國文老師上課經常會被指謫:怎麼都上不是課本的東西?怎麼都在閒聊?怎麼都在漫談?

  --只能說,不爽不要學,考出來不要回來哭。(真的遇過太多次回來哭的,以為我在閒聊,題目就真的這樣考,之後狀況只會隨著教改越來越嚴峻)

  要知道,國文就是一種語言。在學外文有各種彈性、靈活的學習方法的潮流下,國文的學習方式幾乎沒有同步跟進。這無可厚非,我們總以為自己很懂「母語」,學起來應該很「理所當然」。但天底下就沒有理所當然的東西,在義務教育幾乎普及的當下。新聞留言區依舊一堆讀不到重點的、被帶風向的文盲。留言一堆錯字、標點亂用、寫不出重點,甚至連謾罵都很勉強。


  我的教學方針都是「先跟生活產生連結」。

  從字音字形字義,到國學常識、延伸閱讀。我盡可能從「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切入。從作者身世、時代背景、寫作動機都全盤介紹,文章本身其實意義不大,重點是有了這些背景知識後學會去判讀,這樣才能打通經脈。

  很費時間,但只有這樣的教學和成長才是有意義的。

  這也不是我獨創,我國中國文恩師就是這樣教的,他沒在管所謂的「進度」。國文所需的每一種知識都不吝教給我們,至今有八成的東西是源自於他,我也希望我能用同一套標準教育我的學生。(而且人家是學校老師,要管好幾個班,他都沒有妥協了,我手邊學生小貓幾隻,我有何資格妥協?)


  文科的進步是潛移默化的,成長得很慢,但成長上去就很難下來,端看學生和家長怎麼調適。

  前幾天,一個學生跟我說下學期他要改去補理化,因為家長認為國文進步太慢。

  我舉雙手雙腳贊成。理科就是觀念通了,分數成長很快。

  我只留一句話給我學生:「你要沒進步?還是進步得很慢?」


  當然,這套做法也會引來行政或家長的抗議。尤其追求完全效率化的線上課程,他們說:家長要看到分數,要看到學生有在背,成績要快速起來……云云。

  我通常都大手一揮:補習就是找醫生,覺得這個醫生療法不好,就換一個。我(還)不想昧著良心亂開重藥,覺得我不好就把我開了,我樂見其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夏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