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照顧小孩,可能會讓大腦皮質縮水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一、 最近有個研究發現,新手爸爸的大腦皮質也會減少,承擔越多照顧責任、跟小孩感情互動越緊密,大腦皮質減少的程度越高。

二、 原本認為這種減少,只是大腦皮質因應新生兒出現的修剪、調整,但追蹤一年後,發現承擔照顧責任越多、大腦皮質減少越多的爸爸,出現更多的憂鬱、焦慮症狀,睡眠品質更差。

三、 女性生養小孩帶來的大腦皮質減少,又比新手爸爸影響更大,產後憂鬱的比例比新手爸爸更多。

四、 「媽媽腦」確實存在,生養小孩的過程會帶來「突觸修剪」,增強某些功能,如感受小孩情緒、察覺小孩需求、強迫性地一定要照顧好小孩的能力。

五、 但在「突觸修剪」時,媽媽在肌肉運動、記憶、情感與決策的灰質外層也會減少了一些,所以有些媽媽會覺得自己變得情緒化與健忘。

六、 「媽媽腦」會持續,失去的灰質不會長回來,但增強的EQ、同理心與照顧能力會留存,直到當了阿嬤,又可以照顧孫子。

七、 這些研究告訴我們,生養與照顧好小孩對父母是很大的壓力,需要修剪大腦來應對,容易身心俱疲。

八、 以前會有整個家族協助新手父母照顧小孩,也會有大小孩幫忙照顧小小孩。現在的新手父母,常要兼顧工作與家庭,如果缺乏外援,就容易感覺無法負荷。

九、 最近這研究讓我們必須重視:新手爸爸跟新手媽媽一樣,也會有身心壓力的問題。

十、 如果沒有家族力量支援照顧小孩,理論上應該要讓爸爸媽媽一起請育嬰假,一起照顧小孩,時間至少一年。

十一、 認真照顧新生小孩一年的爸爸,失去的大腦灰質還能不能長回來,目前還不知道,有待研究。可推測的是,生養、照顧小孩的經驗,會讓父母變成跟以前不一樣的人,某部分是正面的,會讓人心智更成熟,更能理解別人的想法。

十二、 但我們也不能過度美化教養的經驗,這畢竟還是長期壓力。生養小孩的壓力,會讓缺乏資源的年輕人畏懼,降低生養小孩與結婚的意願,少子化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

  1. Fatherhood alters brain structure, increasing both bonding and mental health risks
  2. Brain study identifies a cost of caregiving for new fathers
  3. Fatherhood Alters Men’s Brains
  4. Matrescence: lifetime impact of motherhood on cognition and the brain
  5. THE SCIENCE BEHIND ‘MOMMY BRAIN’
  6. How Motherhood Changes Your Brain




avatar-img
1.5K會員
498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個中文字面上很難理解的心理機制「雙曲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可以說明許多人遭遇的人生問題。 「雙曲貼現」,是指人類的大腦傾向選擇眼前可快速實現的享受,然後得到滿足。即使一旦做了選擇,就可能會犧牲未來更大的利益。
要如何讓你養的貓咪不要抓沙發或其他家具?用罵的用吼的可能只有反效果。最近有個法國研究團隊發表的新研究值得參考。
今天這篇文章,或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焦慮、過度的期待。一次異性戀性行為,其實不需要像A片演的那麼久。那真的是「演的」,跟現實世界不一樣。
最近有個科學研究,證明小乳房女性在演化上還是有些優勢:她們可以餵給自己的小孩比較營養的乳汁。
工作時間減少,快樂程度與生活滿意度會增加,至少在歐洲國家的研究是這樣。 常看到中年臉友反應,現在有許多台灣年輕人找工作,工時太長、常需輪班加班的,不做。工作太勞累的,也不做。以「追求快樂」的角度來看,這些年輕人可能是理性選擇。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有一個中文字面上很難理解的心理機制「雙曲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可以說明許多人遭遇的人生問題。 「雙曲貼現」,是指人類的大腦傾向選擇眼前可快速實現的享受,然後得到滿足。即使一旦做了選擇,就可能會犧牲未來更大的利益。
要如何讓你養的貓咪不要抓沙發或其他家具?用罵的用吼的可能只有反效果。最近有個法國研究團隊發表的新研究值得參考。
今天這篇文章,或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焦慮、過度的期待。一次異性戀性行為,其實不需要像A片演的那麼久。那真的是「演的」,跟現實世界不一樣。
最近有個科學研究,證明小乳房女性在演化上還是有些優勢:她們可以餵給自己的小孩比較營養的乳汁。
工作時間減少,快樂程度與生活滿意度會增加,至少在歐洲國家的研究是這樣。 常看到中年臉友反應,現在有許多台灣年輕人找工作,工時太長、常需輪班加班的,不做。工作太勞累的,也不做。以「追求快樂」的角度來看,這些年輕人可能是理性選擇。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最近總覺得自己又被打回原形,回到每天焦頭爛額的新手爸媽時期。一早睜開眼睛就是上班,下班之後照顧小朋友的吃喝拉撒,一路忙到睡覺。
Thumbnail
暑假帶著孩子們東奔西跑,連上班都帶著他們進公司(自家經營的小公司)。 今天我準備開始工作,整理一下心情,把東西定位,這時我注意到我兒子,從下車開始到坐在椅子上,他已經將手機打開,沉靜在自己的網路世界,我猜他在看短影片,有時候笑有時候皺眉。他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話,大家在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不知道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在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孩子與祖父母共同生活,可能會對祖父母的健康變化感到擔憂與困惑,培養優勢觀點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能力,優勢觀點並非忽視問題,而是從中看見機會,學習在困境中發現積極的一面,讓孩子理解人變老是自然的,不僅可以更尊重長輩,也同欣賞珍惜跟長輩互動的時光。
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幾乎沒有一刻閒著。 孩子還是嬰幼兒時,父母有哪一夜可以睡好睡足?孩子悶哼一聲,父母立即彈起來察看,每分每秒都對孩子呵護備至,沒有一刻敢掉以輕心。 孩子漸漸長大,要操的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以前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就好,現在卻得面對更多層面的壓力,譬如孩子升上小學,立
嬰兒像白紙,形貌色彩決定於父母 前言 上週六去新竹,二女搬新家。小外孫三歲了,已經很會說話了,還帶我們去他的房間看他的玩具。看著他從小嬰兒慢慢的一點點的成長茁壯,心理難免有些感觸。兒女成長時,我大多在花蓮上班,因此一切都是內人在負責,內人一個人負責三個兒女的方方面面:學業,才藝,生活,補習,朋友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許多人都說過,陪伴小孩長大,也是療癒自己的成長歷程。但這療癒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照顧小孩勞力辛苦不說,心理上孩子也尚未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大腦認知。
最近總覺得自己又被打回原形,回到每天焦頭爛額的新手爸媽時期。一早睜開眼睛就是上班,下班之後照顧小朋友的吃喝拉撒,一路忙到睡覺。
Thumbnail
暑假帶著孩子們東奔西跑,連上班都帶著他們進公司(自家經營的小公司)。 今天我準備開始工作,整理一下心情,把東西定位,這時我注意到我兒子,從下車開始到坐在椅子上,他已經將手機打開,沉靜在自己的網路世界,我猜他在看短影片,有時候笑有時候皺眉。他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話,大家在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不知道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在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孩子與祖父母共同生活,可能會對祖父母的健康變化感到擔憂與困惑,培養優勢觀點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能力,優勢觀點並非忽視問題,而是從中看見機會,學習在困境中發現積極的一面,讓孩子理解人變老是自然的,不僅可以更尊重長輩,也同欣賞珍惜跟長輩互動的時光。
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幾乎沒有一刻閒著。 孩子還是嬰幼兒時,父母有哪一夜可以睡好睡足?孩子悶哼一聲,父母立即彈起來察看,每分每秒都對孩子呵護備至,沒有一刻敢掉以輕心。 孩子漸漸長大,要操的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以前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就好,現在卻得面對更多層面的壓力,譬如孩子升上小學,立
嬰兒像白紙,形貌色彩決定於父母 前言 上週六去新竹,二女搬新家。小外孫三歲了,已經很會說話了,還帶我們去他的房間看他的玩具。看著他從小嬰兒慢慢的一點點的成長茁壯,心理難免有些感觸。兒女成長時,我大多在花蓮上班,因此一切都是內人在負責,內人一個人負責三個兒女的方方面面:學業,才藝,生活,補習,朋友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許多人都說過,陪伴小孩長大,也是療癒自己的成長歷程。但這療癒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照顧小孩勞力辛苦不說,心理上孩子也尚未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大腦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