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過度思考日記】7/17

從之前幾篇文章,應該看得出來我很喜歡欣賞音樂作品,和研究創作者在作品中想傳達的感受。不過在聽這些作品的時候,我時常抱持著一個疑問,而這個疑問直到最近習慣寫作以後才慢慢想通。

創作的誕生大多源自內心某種未解的情緒,為了抒發情緒,才會寫下了文字、或拿起相機拍照、或編出一首歌。

但我在創作的時候,常常在抒發完了情緒以後,就沒有動力再繼續創作了。這時的作品很可能只是個半成品,看起來還有點殘缺,但這時的我,已經找不到動力完成它了。我喜歡的創作者們看起來都有自己一套方法,端出完整的作品。我一直很疑惑他們都是抱持著什麼心態完成作品的?

最近比較習慣寫作以後,我就慢慢懂了。

一方面,我覺得只要養成創作的習慣,問題自然就會解決了。每天花時間看自己寫的東西,覺得少了些什麼就多寫一點,哪裡太冗贅就刪減,和作品生活在一起,作品自然就會愈來愈好。

而另一方面,我覺得就如同這個地方的名字:創作就像是日記。

創作就是在紀錄自己,是當下心情的截圖。就像在寫日記一樣,雖然那天是那樣想的,對事情有那些感受,但事情過了以後,我可能就不再那樣想,也沒有那些感覺了。作品並不是自己,而是某個瞬間的自己。

感受過了以後,要繼續完成作品,就像是「現在的自己」在和「過去的自己」溝通。現在的自己可能會化身為外部的觀察者,檢視作品呈現是不是當初想要的感覺,在技術面上打磨作品的完整性。也可能,在觀看這段「紀錄」時,發現過去的自己沒必要用那種方式畫地自限,再次踏入當時的情緒,同理當時的自己,為他改寫故事。

怎樣的作品,是完成的作品,只有創作者自己知道。



把作品和自我分離,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不會因為作品受到批判,而感到備受攻擊。

作品就只是日記。

他們在看完日記以後說:「你也寫得太爛了吧?」,我會說:「日記哪有爛不爛的問題?」

他們在看完日記以後說:「你怎麼可以寫出這種東西?」,我會說:「我只是把那時候的感受寫下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