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雖自高,實為卑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慢雖自高,實為卑下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大莊嚴論經》,在《大正藏》第 4 冊 299 頁中欄到 301 頁上欄。

經中說,一旦心中有憍慢的話,就容易造作種種惡業。憍慢的人自以為高人一等,卻往往招來惡劣的名聲及不好的果報,反而使自己顯得卑下,因此應當斷除憍慢。

過去曾聽說,佛陀成道不久,就度化了優樓頻螺迦葉兄弟以及眷屬千人。這些人斷盡了煩惱,鬚髮自落發願出家,跟隨著佛陀到迦毘羅衛國,如佛的傳記《佛本行經》中廣說。

當時,閱頭檀王(也就是釋尊的父親──淨飯王)已經接受佛陀的教化,心性調柔和順;不過,其他的釋迦族人則是仗著自己種姓的高貴,心生憍慢。由於佛世尊的法相莊嚴,身材勻稱不胖不瘦,看到的人大家都百看不厭;但是,跟隨在釋尊旁邊的弟子多是長久修苦行的婆羅門,個個身形瘦弱,他們雖然心中懷有道法,然而外貌卻顯得非常憔悴、難看;這樣子跟隨在佛的身邊,在世俗人的眼光看來非常不相稱。

當時,淨飯王心裡想著:「如果能夠派一些釋迦族人跟著佛出家,這樣的話,看起來就相稱多了!」(因為釋迦族人都是王公貴族,吃得好,相貌、身材都比較莊嚴,這樣子跟著佛看起來比較搭配,淨飯王是這樣想。)淨飯王這樣想之後,就命人擊鼓高呼:「國王命令釋迦族每一戶都必須派一個人隨佛出家。」於是,遵奉淨飯王的命令,每一戶都安排了一個人前去出家。而出家要剃髮,理髮師優波離為這些釋迦族人剃除鬚髮的時候悶悶不樂,不斷地哭泣。這些即將出家的釋迦族人就問優波離:「你為什麼哭呢?」

優波離說:「現在你們都出家去了,以後我要依靠什麼生活呢?」這些釋迦族人聽到優波離這麼說,便將身上所穿的衣服、瓔珞以及身上配戴的裝飾品全部卸下來,集合成一個寶聚,全部送給優波離,並說:「這些雜物足夠你用一輩子了!」

優波離聽了之後,馬上生起厭離心,對他們說:「你們現在每個人都捨棄珍寶及裝飾物出家去,為什麼我還要收下這些東西呢?」

於是,優波離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你們這些釋迦族人,已捨棄了所有的珍寶,就好像拋棄了骯髒的廢棄物以及雜草、落葉,你們連最珍愛的寶物都捨棄了,我怎麼反而去貪取這些東西呢?

我如果拿取了這堆寶物,內心必然會生起貪染,執著這些都是我所有的,那將會是很大的過患。

各位釋迦族人已捨棄了令你們憂愁煩惱的珍寶,如果我拿取了,就成為我的大過失及憂患。

就好像有人吐了一堆食物,狗兒卻跑過來吃下去;同樣地,如果我收起了別人所拋棄的物品,那麼我和狗又有什麼不同呢?

現在我非常畏懼這堆珍寶,就像是想要遠離世間生、老、病、死四種毒一樣,我已經觸發內在的善根,絲毫不會貪戀眼前這堆寶物。

現在我一定要捨棄這些寶物,我想前往世尊所在的地方,請求世尊允許我出家。」

優波離說完了這段偈頌之後,又接著說:「看到別人求得殊勝的妙法,我開始生起崇尚嚮往的心,願我也能和他們一樣,成就同樣殊勝的因緣。現在我也想出家,應當要努力為出家做準備。」

接著,優波離心裡又想:「我現在下定決心一定要出家,只是我必須要努力地追求。一千位婆羅門種姓的人已經在佛的座下出家了,而釋迦族剎利種姓的五百人也能夠出家,婆羅門種姓與剎利種姓,這兩個種姓都是那麼的尊貴,而我不僅是卑賤的首陀羅種姓(也就奴隸種姓),更做著卑賤的工作,不知道是否可以跟他們殊勝的種姓一樣,於佛法中求得出家的機會?眼前我有什麼能力能在佛前出家呢?」

於是優波離又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剎利種姓純淨無雜染,婆羅門種姓廣學又多聞,他們的出身都像摩尼寶珠一樣,現在都聚集在這裡。而我的出身是首陀羅種姓,要如何才能參與其中呢?我

就好像是破碎的鐵屑,參雜在真金當中。

我曾聽說世尊佛具足一切種智,我現在應當前往慈愍一切眾生的佛陀那裡。只有佛陀能如實了知什麼應該淨化,什麼不能夠淨化,誰能出家,誰不能出家。

所有的外道都不知道解脫妙法,只有斷盡煩惱的人,才能夠如實了知該如何解脫。」

優波離說完偈頌之後,來到佛前,長跪合掌右膝著地,再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婆羅門、剎利、吠舍、首陀羅,出生在這四種種姓當中的眾生,是不是都可以出家呢?涅槃解脫的快樂,像我這

樣的首陀羅也能夠得到嗎?佛陀!您是救度世間眾生的聖者,您的大悲心周遍一切、平等普遍,願您慈悲憐愍,允許我加入出家的行列。」

這時,世尊知道優波離內心調柔和順,善根純熟可以度化,便舉起相好莊嚴的右手摩優波離的頭頂,對優波離說:「允許你出家。外道傳授隱密的教法,不輕易顯示給弟子知道,而如來不是這樣!佛陀的大悲心毫無偏私,一律平等地為眾生說法,指示教導眾生如何實踐殊勝的正法,並救拔一切眾生;就好像在市場賣東西,他不會挑選顧客的身分是尊貴或卑賤。佛陀的教法也是如此,不分貧富貴賤與種姓,只要有心,都能夠修學。」

於是世尊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無論是多麼飢渴的人,只要及時飲用甘美的清水,一定可以補充虛弱的體力。無論是誰,只要能拿著明燈,沒有不除滅黑暗的道理。

具有一切種智的佛,他的妙法普遍與一切眾生共有。無論是誰,只要能如法修行的話,哪有不能證得殊勝妙義的呢?

譬如服用石蜜,無論身分是貴重或卑賤,都可以藉由石蜜達到除濕氣的功效。

無論是生在剎利種姓或是婆羅門種姓,在佛法中都是平等無差別的;能斷盡三界苦,種姓是沒有任何差別的。

又譬如有三種藥能醫治風病、冷病與熱病,藥本身不會選擇病人的種姓,無論出身是尊貴或卑賤,藥都能夠平等地治療。

佛的法藥也是一樣啊,能治療貪、瞋、癡三種病;四種不同種姓的眾生,如果服用法藥的話,貪、瞋、癡這三種病也同樣都能去除,不會因為種姓的高低而有差別。

又如火焚燒東西,它不會揀擇薪柴的好壞(不論柴好或壞,一樣都可以焚燒)。毒蛇與毒蟲咬人也像火一樣,不會分別身分貴賤,碰到人就咬。

就像是用水洗澡,四種種姓的人都可以去除污垢。只要徹底斷除苦的盡頭,任何種姓都可以出離三界得解脫。」

這時,世尊就好像是在沒有烏雲遮蔽的晴空當中,發出如雷的聲音,這聲音既深又遠,不但像大龍王,也像牛王,既像迦陵頻伽鳥的妙音聲,也像蜂王,又像人王,還像天上的伎樂,佛陀發出梵音聲問優波離:「你好樂出家嗎?」

優波離聽到佛陀的聲音之後,心中非常歡喜,合掌恭敬地向佛說:「我非常好樂出家。」

佛陀告訴他:「優波離!善來比丘!你現在可以在這裡好好修梵行。」

一聽到佛陀的話,優波離鬚髮自落,袈裟穿在身上,威儀端正具足,密護根門,六根寂靜安定,就好像出家已久的比丘。

而五百位釋迦族人也都經過了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成為比丘。(「白四羯磨」是想要出家的人在十位僧眾師長前,經過「一白、三羯磨」的程序,也就是一次報告、三次審定通過認可,才允許成為僧團中的一員,成為受具足戒的比丘。)

佛說:「現在我應當以方便法去除釋迦族新學比丘的憍慢心。」這時,世尊告訴這些新出家的比丘說:「你們現在要去頂禮比你早出家的比丘。」大眾依序頂禮上座的憍陳如、阿毘馬師比丘等,漸次這樣從戒臘高到戒臘低;由於優波離才出家不久,便坐在下座。

釋賢王是釋迦族新學比丘中的領導,就帶領大家禮敬戒長比丘。這時,釋迦族新出家比丘遵從佛陀的教導,依著次第頂禮戒長比丘,等到該向優波離頂禮時,看到他的腳:「奇怪!怎麼跟大家都不一樣?」便仰起頭來看優波離的臉。

當他們看到優波離時驚訝不已,他們的樣子就好像是從山頂急奔往下的瀑流打到崖壁所激起的水波一樣,震驚不已,於是這麼說:「我們是日種出身的剎利種姓(日種是釋迦族的一個名稱),為世間人所尊重,為何今天我們要向自己的奴僕頂禮呢?優波離他是卑下的種姓,他是以剃髮為業的奴僕啊!為何我們要向他頂禮呢?我們現在就向佛世尊說出我們的想法。」

於是,他們請問佛:「連優波離我們也要頂禮嗎?」佛告訴這些新出家的比丘說:「優波離現今出家了,是我釋迦沙門種(已經不是世俗的四種種姓,是釋迦沙門種。你們不要再認為自己跟佛一樣都是出身於釋迦族剎利的種姓,如今大家同樣是隨佛出家。佛門中人一律平等,同樣是釋迦沙門種,不要再有世俗的種姓分別),而這樣的禮敬之法,能夠斷除你們的憍慢心。」

這時,釋迦族新學比丘跟佛說:「這優波離是首陀羅的種姓啊!」

佛告訴他們說:「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種姓也不是固定的,大家在無常之下都是平等、平等,種姓也是一樣,在無常之下有什麼差別呢?」

這時釋迦族新學比丘又向佛說:「世尊!優波離是以剃髮為業的種姓,我們是出身於優良的日種種姓,怎麼可以向他頂禮呢?」

佛告訴這些新學比丘:「世間的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種姓與種姓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這些新學比丘又向佛說:「世尊!這優波離是僕人啊,我們是主人!」

佛回答:「一切世間人都是為了恩愛而成為生死的奴僕,如果沒有能夠了脫生死之前,貴賤是沒有差別的(無論種姓高貴或卑賤,大家還不是一樣在三界中輪迴,大家還不是一樣在三界中受苦受難。這樣子受苦受難,那不跟奴隸一樣嗎?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都是在三界中生死輪迴的奴僕),捨棄你們的憍慢心吧!」

這時,釋迦族新學比丘聽了佛的開示,特別莊嚴,有如盛開的花朵般,雖然向佛恭敬地合掌,不過仍然滿懷疑惑地請問佛陀:「一定要我們向優波離頂禮嗎?」

佛告訴他們:「不僅僅我的出家法是如此,一切諸佛的出家法都是這樣的,沒有例外。」

這時,諸釋迦族新學比丘聽聞佛再次說了諸佛出家的律法之後,莊重嚴肅的站著,就好像沒被風吹動的樹一般,心中仍然憂愁煩惱地同聲說著:「啊!我們怎能夠違背佛陀的教誡,我們應該順從佛陀的教導。」

先賢聖者這麼說:「如來之所以要先度化優波離,他的目的是希望破除諸釋迦族新學比丘的憍慢心。」

於是,各位新學比丘捨棄憍慢,隨順出家的律法,也為未來尊貴的種姓出家立下好的榜樣,這是為了讓他們也能夠順從律法的緣故。

拔陀釋等雖然長久以來有憍慢的習性,而現今能夠拔除憍慢的根,對優波離恭敬地頂禮。正當頂禮的時候,山河大地及都城都為之震動,諸天神讚歎:「今天諸釋迦族新學比丘的憍慢山已經潰散了!」

接著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嗚呼!捨棄了憍慢、高貴的種姓、容貌、權力與富貴,隨順於佛陀的教導,猶如樹木隨著風的方向而傾斜,風行草偃一樣。

日種的剎利種姓能頂禮優波離,捨棄我慢心,使諸根寂靜安定。

各位偉大優秀的人們,真實、不諂媚、不詐偽,福德、利益、諸多的德性都具備,其數量猶如竹林那麼多。有好名聲的婆羅門、貴族的剎利等,這些具有好德性的眾人,能安住於寂靜的聖人法中。莊嚴的諸位聖者,就好像眾星圍繞著月亮,分布在天空中,嗚呼!這是佛法熾盛的地方。

如來的智慧大海,無上尊貴的功德水,清澈而遍滿其中,是眾多河流的歸向處(眾多河流都歸向如來的功德大海)。

世間眾多殊勝的智慧,沒有不歸向佛法的。由於歸向佛法,墮三惡道的眾生減少了,而得人天善道的眾生增多了,更進一步能觀苦而得出離三界得解脫。

如來能善巧分別眾生的根性,演說妙法去除憍慢,弟子們同得解脫一味,如大海同一鹹味一樣。」

是什麼因緣而說這件事呢?佛法出現於世間,是為了斷除眾生憍慢心的緣故。

這個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藥不擇種姓,貴賤皆能治。法藥亦如是,能治貪瞋癡。」藥本身不會選擇病人的身分是尊貴或卑賤,都是平等地治療。佛的法藥也是如此,不分貧富貴賤、不分在家或出家,都能夠治療貪、瞋、癡、慢、疑等煩惱病,問題在於眾生是否依教奉行,有沒有好好地服用法藥?

另外,在印度自古以來有四姓的差別:第一種、婆羅門種姓:這是一些僧侶或者是宗教師。第二種、剎利種姓:是王族,掌管政治及軍事的這個階級。第三是吠舍:從事農、工、商的平民百姓。第四、首陀羅:這是最下位的奴隸階級。

釋尊本身他是出身於王族,是剎利的種姓,但是釋尊否定這樣的階級差別,無論四姓的任何人有心都可以出家。

那我們看優波離他本身是出身於首陀羅,是最下位的奴隸階級,他受的教育應該不是很高,甚至可能都沒有受過一般的教育。但佛陀不分種姓階級,平等攝受,後來優波離還成為釋尊的十大弟子之一,是持戒第一的聲聞弟子。從這裡可以看出釋尊智慧的高超、慈悲心的廣大!

而優波離也非常可貴,他不會因為他的貧困而貪圖釋迦族人的寶物。裡面提到「譬如人吐食,狗來噉食之,我收他所棄,與狗有何異?」(就好像有人吐了一堆嘔吐物,狗兒卻跑過來吃下去,如果我又貪著去取別人拋棄的物品,那麼我跟狗還有什麼不同呢?)

這經文主要是告訴我們,一般人總喜歡比高低,出身也比較,相貌也比較,財富、地位、聰明、成績、修行,連品牌也可以比較啊!有的年輕人還比較說:「誒!我這個是智慧型手機,你是智障型的。」這樣子不斷地比較,憍慢的人自以為高人一等,其實反而顯得自己是卑下。

在《大毘婆沙論》裡面對煩惱的「慢」有很微細的討論,裡面提到有七種慢:

第一種「慢」,是有人比自己稍微低下一點的,他就認為自己很殊勝,慢心就起來了。

第二種是「過慢」,有的人跟自己是平等,但是他硬要說我自己勝過對方;或者有人明明勝過自己,他偏要說對方跟我只不過是平等而已。這是「過慢」。

第三種「慢過慢」,對於勝過自己之人,他起相反的看法,反而認為自己勝過對方。

第四種「我慢」,就是於五蘊假合之身,執著我、我所。

第五「增上慢」,還沒證得禪定,或者還沒證得果位,他自以為已經證得,這是「增上慢」。

第六「卑慢」,有的人比我們殊勝太多了,優秀太多了,他卻認為「我只不過輸你一點點」,這一種是「卑慢」。

第七「邪慢」,本來是沒有任何功德,而自認為是有德。這故事主要是告訴我們,除了貪、瞋、癡之外,慢心跟疑(懷疑)這些煩惱都是障礙我們的修行,我們要好好地觀照,並努力地去除。

以上以這些與大家共勉!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一位射箭的選手想要得到好成績,必須在心態上留意三個重點: 第一,每天不斷地練習,熟能生巧。 第二,臨場沈著穩定、專注,放下得失心。 第三,平時勤加練習的真正目的,其實就是要在關鍵的時刻能用得上!
羅雲師兄 在《大智度論》裡面,有談到許多不錯的佳句、值得省思的話。《大智度論》裡面提到,我們的「業」除了「造作」以外,還有「積集」,那麼在《成實論》裡面就有四句。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一位射箭的選手想要得到好成績,必須在心態上留意三個重點: 第一,每天不斷地練習,熟能生巧。 第二,臨場沈著穩定、專注,放下得失心。 第三,平時勤加練習的真正目的,其實就是要在關鍵的時刻能用得上!
羅雲師兄 在《大智度論》裡面,有談到許多不錯的佳句、值得省思的話。《大智度論》裡面提到,我們的「業」除了「造作」以外,還有「積集」,那麼在《成實論》裡面就有四句。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原本是佛經的一個概念,結果被日本的一位女作家,講成了房屋收納的觀念和為人處事的細節指引! 曾經,對於朋友的事,我不僅出謀劃策,也親力親為的置身其中。現在不會了,最多就是有能力借錢,那就借他吧!其他就算了吧! 當然是有很多不愉快的經驗,因為共事之後,才會了解一個人的格局和氣度到底有多小。有一些人很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Thumbnail
在祇園的生活很規律,平常除了上課、打坐、托缽,還要輪組打掃、整理環境,每半年換一次組別,上回我和二十億同組,這學期開始,和周利槃陀伽分到同一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原本是佛經的一個概念,結果被日本的一位女作家,講成了房屋收納的觀念和為人處事的細節指引! 曾經,對於朋友的事,我不僅出謀劃策,也親力親為的置身其中。現在不會了,最多就是有能力借錢,那就借他吧!其他就算了吧! 當然是有很多不愉快的經驗,因為共事之後,才會了解一個人的格局和氣度到底有多小。有一些人很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Thumbnail
在祇園的生活很規律,平常除了上課、打坐、托缽,還要輪組打掃、整理環境,每半年換一次組別,上回我和二十億同組,這學期開始,和周利槃陀伽分到同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