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童年(二十五)親水之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由於我在中學唸書時代就學會游泳,成長的過程也一直沒有離開過游泳這項運動。不論是公眾泳池,或是週末呼朋喚友去海邊玩水,甚至潛泳,游泳、戲水一直是休閒生活的一部份。很自然的,我也把這樣的習慣傳給了家人。

定居紐西蘭時,買房竟然也把游泳池當成住家選擇的條件之一,後來也真的入手了。因此,兩個小孩也先後學會了游泳。

只是學校的標準池游久了,他們慢慢覺得家裡的十幾米長泳池就像是個大浴缸,踢兩下水就到對岸了。孩子就說過,這池子夏天泡泡水可以,這也正式把辛苦維護泳池的價值降到最低點了。

但是,我是覺得還可以,因為這池藍色的水,清澈美麗,和環繞四周的綠意搭配起來,增添後院不少春夏季節的生氣盎然。幾個黃昏後院露台的咖啡時間,或是從客廳白色落地窗往外看的水中倒影,實在挺休閒,而且蠻療癒的。

儘管如此,孩子的親水活動還是得繼續開發。會游泳,讓他們喜歡各式各樣的水上和水邊活動,例如,抓蚌殼魚類,釣魚,浮潛,衝浪板等等。

住家走路五分鐘可以到的懷卡多(Waikato River)河畔, 他們可以玩水,也可以釣大鱸鰻。那條河水乾淨的程度,據說可以直接生飲。它是從中部雪山融雪流下來。上游的水溫較低,有不少的野生鱒魚。到了我們那一帶,比較多的野生魚類就是鰻魚,尺寸可能比亞洲北部飼養的要大上兩倍。


取材自維基百科

取材自維基百科

有一次,準備晚餐前,我們切下幾塊那天超市剛買的牛肉,帶上簡單釣竿就走去河邊淺灘釣魚去了,只要把小牛肉塊勾在魚鈎上,放進河裡就行了。

前後不到半個小時,我們就帶著一條近一米長的大鱸鰻回家了。不過,問題來了,那鰻魚真夠肥的,看起來像是一條大蛇,全家沒有一人敢下手把牠變成食材。後來決議放洗衣房的水槽,再想一下明後天是否會有外援?

除了玩水,釣魚也算是蠻有趣的親水活動,也是我們幾個熟識好友家庭的共同興趣。我們就有一次,三個家庭開車去了一百五十公里遠的南方旅遊勝地“陶波” (Lake Taupo)。我們去的目的,就是去遊艇巡航,還有釣鱒魚。


Lake Taupo, from courtesy of databank

鱒魚和鮭魚一樣,都是洄游魚類,最好的垂釣季節是等在牠們洄游到上游河口處,採用“拋投釣”方式捕捉。想像起來,是有些殘忍,竟然在牠們回去故鄉產卵‘’了此殘生‘’前,痛下毒手。

當時季節不對,我們不會有那個煩惱。我們是租了一艘遊艇,三個家庭,半船的小孩,就來個大湖巡航,也是不錯的水上親子遊。暫時把釣鱒魚當成了次要目的。


取材自維基百科

取材自維基百科

陶波湖足足有一個新加坡國土面積那麼大,開船到湖中央,還真的像是置身在茫茫大海之中。十幾個人,尤其小孩上下甲板穿梭,吃喝、嬉鬧,好不熱鬧。很快的,就有人想起了釣魚這檔事。

於是,我們請船長(Skipper) 在船尾安排下釣。湖的深度大約三十米,必須在釣線的一頭裝一個鉛球大小的釣錘,在上頭一點裝一隻食指大小色彩鮮豔的金屬假魚當餌,然後船慢速前行。這時釣錘在水底,和船體配合移動,釣餌就會像活魚一般游動,吸引附近的鱒魚上鉤。

整個作業是由船尾的一部小捲揚機(Winch)負責,加一套高品質釣竿。孩子們的責任就是盯著釣線看,一有吃餌的跡象,就去操作釣竿捲軸,這就是刺激,也是樂趣的地方。

每一次看到釣線有了上鉤跡象,全船的人幾乎同時興奮的大叫、騷動,也會有大一點的孩子去捲釣線。不過,結果都不太理想。不是讓鱒魚跑掉,就是把線給扯斷,必須重新來過。初步結論是,有科技的協助還是不夠,釣魚技術和經驗還是決定因素的。

這樣幾次的興奮和稍後的失望,有些孩子已經顯出挫折感,失望的表情全寫在臉上了。我想了一下,去找船長商量,請他出手相助。

他看租船時間也快到了,讓我們空手而回,也許怕會影響以後的生意。他很快的答應。他交代,他繼續開船,要我留意釣線。一有動靜,別讓孩子碰,趕緊通知他,這樣就好。

果然,不出幾分鐘狀況就出現,就看他在收放之間的鬆緊有序,兩下就釣上來一條超過五十公分的大鱒魚。這是合法的鱒魚尺寸,我們可以帶回家享用。

大湖巡航垂釣的成果差強人意,但是目的算是圓滿達成,可是,我們要如何處置這條剛得手,還活蹦亂跳的嬌客呢?

大人們商量的結果,就趕路回漢彌頓,找一家華人餐廳幫我們處理,來一頓淡水魚大餐。


取材自維基百科

取材自維基百科

當天的晚餐真的弄出了一頓豐盛的鮮魚大餐,除了餐廳的拿手料理以外,我們全部都要活魚下廚。首先是“油浸筍殼”,這樣的吃法,我們在台灣很少見。接著是當地人叫“大河魚” 的大吻鱸(Barramundi), 我們要清蒸的。最後是包含生魚片的鱒魚三吃。據當天統計,各家的孩子,每人平均吃了三碗白飯,才結束漫長的,且精彩的一日親水之旅。




avatar-img
195會員
288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天放學回家,依慣例,兒子讓我們看一下家長聯絡簿,如果沒什麼特別的,就簽一下名就好。 才想合上簿子,竟掉出一張對折的A4紙張。打開看,是一張隨堂作文,老師已經批過的,紅筆寫的是A+, 旁邊還附註幾個字:「Very creative, well done! 」(很有創造力, 寫得很棒)。 兒子的
像我家這類型的新住民,選擇居住地的考慮因素會稍微多一些。除了一般購屋必要考量的條件以外,對於融入僑居地有所影響的因素,也會一併列入考慮。 為了讓孩子能融入當地社會,也為了不被看成少數族裔的蓄意聚集,我們選擇購屋的郊區會稍微離開台灣人多的社區。由於移居之前,我們並沒有當地朋友的引導,因此所有資訊都來
西元兩千年之前,網際網路還不太普及,像我們這樣的台裔居民,在紐西蘭想要欣賞故鄉的影視節目,一般都是裝設有線電視(Cable TV), 或是安裝類似衛星信號接收雷達的“小耳朵”。如果想看中文的影視節目,那就到專門出租VHS錄影帶的店去租。 當地朋友也都會趁回台的機會,帶回各式各樣的錄影帶,看完之後,
那是一個夏天的星期日午後時分,中午吃館子回來後,家人各佔一個角落做自己的事情。 我太太在起居室,和遠在台灣的娘家兄姐們電話聊天。可能在討論娘家那本難唸的經,音量有一點大,我在一、二十米外的後院籬笆邊上都隱約聽得到,只是內容不太清楚。 我回到家就連忙去了工具屋,拿出我需要的園藝裝備,去做我的園丁工
孩子都上學以後,一直就有個自我承諾,就是希望每一天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當年的僑居地是北島的漢彌頓 (Hamilton) ,這個小鎮畢竟不是個都會型的城市,沒有車子就像是沒有腳一樣。 無奈,想像的和現實總會出現無法契合的地方。為了把企管碩士唸好,又可以即時銜接遠距的亞洲上班時間,若要有效率的接小孩下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有一天放學回家,依慣例,兒子讓我們看一下家長聯絡簿,如果沒什麼特別的,就簽一下名就好。 才想合上簿子,竟掉出一張對折的A4紙張。打開看,是一張隨堂作文,老師已經批過的,紅筆寫的是A+, 旁邊還附註幾個字:「Very creative, well done! 」(很有創造力, 寫得很棒)。 兒子的
像我家這類型的新住民,選擇居住地的考慮因素會稍微多一些。除了一般購屋必要考量的條件以外,對於融入僑居地有所影響的因素,也會一併列入考慮。 為了讓孩子能融入當地社會,也為了不被看成少數族裔的蓄意聚集,我們選擇購屋的郊區會稍微離開台灣人多的社區。由於移居之前,我們並沒有當地朋友的引導,因此所有資訊都來
西元兩千年之前,網際網路還不太普及,像我們這樣的台裔居民,在紐西蘭想要欣賞故鄉的影視節目,一般都是裝設有線電視(Cable TV), 或是安裝類似衛星信號接收雷達的“小耳朵”。如果想看中文的影視節目,那就到專門出租VHS錄影帶的店去租。 當地朋友也都會趁回台的機會,帶回各式各樣的錄影帶,看完之後,
那是一個夏天的星期日午後時分,中午吃館子回來後,家人各佔一個角落做自己的事情。 我太太在起居室,和遠在台灣的娘家兄姐們電話聊天。可能在討論娘家那本難唸的經,音量有一點大,我在一、二十米外的後院籬笆邊上都隱約聽得到,只是內容不太清楚。 我回到家就連忙去了工具屋,拿出我需要的園藝裝備,去做我的園丁工
孩子都上學以後,一直就有個自我承諾,就是希望每一天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當年的僑居地是北島的漢彌頓 (Hamilton) ,這個小鎮畢竟不是個都會型的城市,沒有車子就像是沒有腳一樣。 無奈,想像的和現實總會出現無法契合的地方。為了把企管碩士唸好,又可以即時銜接遠距的亞洲上班時間,若要有效率的接小孩下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沒什麼特別的原因,純粹因為我從小就很會流汗,體育課時唯有待在泳池才不顯得狼狽,加上小學體育課我所有項目都不行,跑步慢吞吞、打球被球打,只有游泳我能贏過其他人,因為我漂得起來,又會換氣。但是在泳池來回打水畢竟是都市小孩的親水體驗,離真正的「會游泳」還有好大一段距離。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女兒換班後的泳池經歷,從一開始的不情願到最後的自得其樂。透過女兒的故事,反映了人性的可愛和變化。故事輕鬆有趣,極具感染力。
Thumbnail
女兒明明已經學會蛙式,卻不想跟我一起到慢泳道去游。每次都要揪很久,才願意跟我去遊個50公尺。一次意外的邀約,卻讓女兒展開了超乎預期的游泳之旅。
記憶中,由於弟弟早產,小時候常常生病,爸爸為了健康,要我們凌晨起來去青年公園晨泳。 若是秋冬,怕冷的話就跳繩或跑步—畢竟,那時候,還沒全民健保,每每感冒,總不免跑到板橋後火車站的診所,看了很多次才好…….爸爸總說薪水因此這樣去了一大角。 為了鼓勵我們游泳,國小暑期學游泳時,爸爸總是說,若能一口氣
所以開始想像開始學游泳的時候 練習把自己交給水的浮力,相信它會托著我 回想起正念冥想時老師常說 「把身體重量交給大地」 因為害怕 不安 恐懼的掙扎焦躁 在開始有意識與自己對話後 沉靜了
Thumbnail
每個人的人生就像游泳一樣,自己跟自己競賽,有些人很厲害,很快完成了階段性的泳池,不斷朝著下個階段泳道游泳,有些人遲遲學不會游泳,每天在水上載浮載沉。
Thumbnail
和平島地質公園內的海泳池讓人驚艷,只需120元門票,就能在安全的環境中玩浮潛。水底世界豐富多彩,適合不熟悉大海的大人小孩們。救生員眾多,讓遊客放心。這個夏天,不妨來感受和平島海泳池的魅力。
Thumbnail
游泳池的常規教學包括踢水、劃手、換氣等技巧,但學游泳的目的是多樣的。有人想成為游泳選手,有人想提高泳速,也有人只是想安全地玩水。對於害怕下水的人來說,身體自信和環境知識的建立比單純學會游泳更重要。熟悉水感覺、親近海洋知識的教學課程,能幫助人培養身體自信和認識環境的能力。
Thumbnail
每週游泳個3至4次,每次2,000~2,400公尺不等,這幾年已成為我生活的日常。 年輕時各種球類運動都玩,當兵時也很愛跑步。 但年近半百後,現在持之以衡的運動,就只賸下游泳了。
08/10/2010 我和孩子的暑假邁入第二週了, 一如往常的去游泳池練習游泳。   和睿恩一樣,我自己教他們游泳。 不到十天的時間,六次的練習, 睿宇己經進步到 由開始的頭不敢潛到水裏。 到今天可以一口氣游十公尺了。 因為我是真的了解怎麼教小孩游泳了。 睿宇是個多麼怕水的小孩。
Thumbnail
沒什麼特別的原因,純粹因為我從小就很會流汗,體育課時唯有待在泳池才不顯得狼狽,加上小學體育課我所有項目都不行,跑步慢吞吞、打球被球打,只有游泳我能贏過其他人,因為我漂得起來,又會換氣。但是在泳池來回打水畢竟是都市小孩的親水體驗,離真正的「會游泳」還有好大一段距離。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女兒換班後的泳池經歷,從一開始的不情願到最後的自得其樂。透過女兒的故事,反映了人性的可愛和變化。故事輕鬆有趣,極具感染力。
Thumbnail
女兒明明已經學會蛙式,卻不想跟我一起到慢泳道去游。每次都要揪很久,才願意跟我去遊個50公尺。一次意外的邀約,卻讓女兒展開了超乎預期的游泳之旅。
記憶中,由於弟弟早產,小時候常常生病,爸爸為了健康,要我們凌晨起來去青年公園晨泳。 若是秋冬,怕冷的話就跳繩或跑步—畢竟,那時候,還沒全民健保,每每感冒,總不免跑到板橋後火車站的診所,看了很多次才好…….爸爸總說薪水因此這樣去了一大角。 為了鼓勵我們游泳,國小暑期學游泳時,爸爸總是說,若能一口氣
所以開始想像開始學游泳的時候 練習把自己交給水的浮力,相信它會托著我 回想起正念冥想時老師常說 「把身體重量交給大地」 因為害怕 不安 恐懼的掙扎焦躁 在開始有意識與自己對話後 沉靜了
Thumbnail
每個人的人生就像游泳一樣,自己跟自己競賽,有些人很厲害,很快完成了階段性的泳池,不斷朝著下個階段泳道游泳,有些人遲遲學不會游泳,每天在水上載浮載沉。
Thumbnail
和平島地質公園內的海泳池讓人驚艷,只需120元門票,就能在安全的環境中玩浮潛。水底世界豐富多彩,適合不熟悉大海的大人小孩們。救生員眾多,讓遊客放心。這個夏天,不妨來感受和平島海泳池的魅力。
Thumbnail
游泳池的常規教學包括踢水、劃手、換氣等技巧,但學游泳的目的是多樣的。有人想成為游泳選手,有人想提高泳速,也有人只是想安全地玩水。對於害怕下水的人來說,身體自信和環境知識的建立比單純學會游泳更重要。熟悉水感覺、親近海洋知識的教學課程,能幫助人培養身體自信和認識環境的能力。
Thumbnail
每週游泳個3至4次,每次2,000~2,400公尺不等,這幾年已成為我生活的日常。 年輕時各種球類運動都玩,當兵時也很愛跑步。 但年近半百後,現在持之以衡的運動,就只賸下游泳了。
08/10/2010 我和孩子的暑假邁入第二週了, 一如往常的去游泳池練習游泳。   和睿恩一樣,我自己教他們游泳。 不到十天的時間,六次的練習, 睿宇己經進步到 由開始的頭不敢潛到水裏。 到今天可以一口氣游十公尺了。 因為我是真的了解怎麼教小孩游泳了。 睿宇是個多麼怕水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