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同文,車同軌,國際紅茶採摘等級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成就了印度阿薩姆,斯里蘭卡及肯亞等大規模知名紅茶產區的建立,加速紅茶全球化浪潮。

了解國際紅茶採摘產製規範,從中養成看茶形,品茶湯,驗茶底的科學精神,心中方能有所圭臬,不盲目跟從,選擇自己所愛紅茶款。

國際紅茶產製等級劃分

西方世界實事求是,從茶葉採摘部位即定義了紅茶分級,採摘越細緻的,品質越好,再搭配產製後的篩選程序,建立起客觀等級標示,減少以主觀口感來衡量優劣,同時更可彰顯不同產區各自單品風土滋味。

紅茶世界最常見PEKOE等級(P),發音源於中國廣東話白毫,為採摘的第三葉;細緻採摘的第二葉,標示OP(Orange PEKOE,橙黃白毫);更細緻採摘至第一葉,標示FOP(Flowery Orange PEKOE 花橙白毫)。若有包含珍貴的芯芽,就加上TG(Tippy Golden),完整標示即是TGFOP,一芯一葉的採摘部分。



採摘部位說明

P (PEKOE) 採摘第三葉

OP (Orange PEKOE) 採摘第二嫩葉,【橙白毫】,第二嫩葉色澤偏橙黃色而稱之

FOP(Flowery Orange PEKOE)採摘第一嫩葉,【花橙白毫】,嫩葉似花蕊而稱之

TG(Golden Tip)採摘毫芽,最細膩部位,黃金毫芽而命之

最高等級 SFTGFOP1

採摘完後,去品質不佳或破損茶葉,即邁入正統紅茶製茶工序(Orthodox),至少一天工時,毛茶於焉而成。這些最初篩選過的茶葉,會標示1,透過人工或過篩機再次細挑的,標示F(Finest),再一次篩選的,標示S(Super),最高等級茶葉,標示SFTGFOP1(Super Finest 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其實如此高等級的原葉紅茶,占整體紅茶產量比例甚低,因成本高昂,更顯珍貴。

採摘有等級,製成後毛茶也有商業分級類別 :

全葉 SFTGFOP1 ~ PEKOE

碎葉 Broken

細碎葉 Fanning

粉末 Dust 

傳統紅茶工藝製成的毛茶,因揉捻工序,茶葉常無法保持完整度,製作完成後,需要四層過篩,最上層的是完整原葉,下一層是碎葉B(Broken), 然後細碎葉F( Fanning) 及粉末D(Dust)等不同等級。

通常用於茶包原料,多數是採用Broken、Fanning & Dust等級,好沖泡。而全葉等級,往往稱為 Loose Tea,置於茶罐銷售,或於茶館單壺沖泡。全葉紅茶等級越高,質地越細緻,風味越純淨,適合單品純飲,如大吉嶺莊園等級的精品紅茶。享受單品莊園茶美好的風土滋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