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實習日誌 113.07.23 夥伴的力量 楊立騰】

    raw-image


    試教後的挫折

    今天是雙雙的試教日,她是最後一個上台的夥伴,想必是相當的緊張。


    課程的主題相當有趣,且貼近孩子們的每日生活——「QR code」,孩子們時常都會收到來自To師的數學試題QR code,抑或是個課堂上老師也會用QR code讓孩子掃入試題或文章,由此可見,對孩子來說QR code是一個非常熟悉的東西,但同時又有些陌生,因為多數孩子並不知道它原理,因此這將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主題。但雙雙的主題並不是一開始就打算介紹QR code,中間歷經一些轉折,我參與過雙雙在課前的一次討論,對資訊專業者來說,介紹QR code之前勢必要介紹條碼,因為會有QR code(也就是二維碼),就是從從條碼(一維碼)演變來的,然而當時To詩認為沒這個必要,因為孩子對一維碼沒這麼有感,不如直接切入二維碼。這就是做專業與做教育的差別,我在設計試教的藝術課時,也打算從所謂「專業的」原理切入,但To問我一句:「你有被這些原理說服、感動嗎?」,我頓時語塞,我並沒有被說服,更不用說被感動。


    事後,在讀書會期間,夥伴們齊聚一堂給雙雙回饋,看得出雙雙對於自己最後的設計與課堂上的表現有些許挫折,我想這是大家在上完第一堂課之後都會產生的情緒,總覺得自己已在實人學習了這麼久,為什麼還沒辦法好好的感動孩子、沒辦法啟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沒辦法跟孩子做順暢又有效的互動,究竟為什麼?


    然而夥伴的存在相當程度的平撫了我們自責的情緒,夥伴們很有默契的先給予雙雙許多肯定,的確,雙雙的試教中有許多亮點,必須讓她清楚的知道,否則在我們這種文化或人類自然的心理機制下,我們是不會看見自己的亮點的,然而知道自己的亮點除了有安慰挫折情緒的效果之外,在實際層面,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強項在哪,學會運用自己的優勢,進而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還記得在試教課程結束前,我就不斷對自己的表現產生質疑,爲什麼流程走得這麼不順暢?爲什麼第一個段落要拖的這麼冗長?為什麼我忘掉幾頁投影片?為什麼我沒有做好對某些對孩子的互動?為什麼我又太專注在單個孩子的回答,忘記「公共利益化」?然而,在課程結束的第一秒,我抬頭,孩子們掌聲,我突然看見欣恩在最後一排,對我大大的微笑,並用肯定的神情比了兩個讚,我當下幾乎要流淚,一股暖意由然而生,她什麼也沒有說,但我已感受到來自欣恩的真誠的支持與肯定,我想這就是夥伴的力量吧!


    讀書會的價值


    前一天下午,突然接到一項任務——主持隔天的讀書會,這是一個我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挑戰,因此我在當天晚上一直處在緊張又興奮的狀態。


    今天讀書會的主題是「獨立」,我把主題設定在「獨立的兩難」,不管身為孩子還是父母,都有想讓自己或孩子獨立,以及不敢讓自己或孩子獨立的一面。另外,我算了一下,發現竟然剛好有兩個媽媽(伊玲、漢娜),兩個孩子(雙雙、我)在場,而且,即位處同一個角色,也剛好都在各個角色中的不同階段上:

    伊玲:有兩個上小學的女兒,大女兒已經開始想在親戚朋友家過夜。

    漢娜:孩子一歲上下,正站在獨立之路的起點上。

    雙雙:大學剛剛畢業,而且身為女兒,與我身為兒子可做對比。

    我:出社會三年,財務獨立,但住在家裡,是一名兒子。


    四個不同角色與不同階段視角剛好可以產生有趣的對比與交流,而這場討論激發出的火花也不出意外的相當有價值!


    其中讓我收穫最多的是伊玲與漢娜以媽媽的視角跟我分享對孩子的保護欲以及期望孩子獨立的掙扎,伊玲對於開始有獨立慾望的女兒已經有一套明確的計畫,她提到,她會在自己的「設計範圍內」讓孩子獨立,例如當孩子想在同學家過夜,不如準備好食物與場地,讓同學們來他們家裡過夜;另外,當女兒想跟朋友出去玩時,也會明確告知,身為兒童及女性在外可能會遇到什麼危險,並討論應對策略等等,其中,產生最多火花的是「未來發展」議題,身為家長,很希望孩子是走在安全且財務充足的條件下生活,因次求學階段的部分目的是為了這個大目標在準備的,但過去的我,認為教育是認識自己的過程,從表層看,或許我學了一大堆東西在職場上都用不到,但至少我嘗試過了所有自己有熱情的事情,走過了我該走的低谷,也從低谷中學會了其他事情都無可取代的經驗與知識,即使父母以國來人的角度分洗想,也不如自己經歷的刻骨銘心且特殊,而現階段的我,對財務也沒那麼重視,我認為此階段是累積專業的階段,收入是第二順位,足夠支撐我日常生活及稍有存款即可,但在我爸媽眼裡,我這樣的價值觀讓他們頗為擔憂,在與夥伴討論過後,我想我更理解父母與孩子的觀點差異,也更讓我知道該如何與父母溝通。


    以上兩個例子,都讓我感受到夥伴的重要性,我想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夥伴的力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