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人類思想的前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改變一個地區的文化、道德、觀念、意識形態,絕對不會只是把美德寫進國小參考書、或仿效先進國家的投票方式,就能輕易做到的。


台灣人和日本人和美國人的觀念想法都如此不同,所以我們出國旅遊時會感受到「文化衝擊」。究其根本,當然不是因為大家共同決定腦袋裡要相信一樣的東西,而是因為我們用非常不同的方式參與社群、組織家庭、投入政治及經濟,以致我們認為某些東西比其他東西更重要──此即「價值」。


這些社會因素的底下,又被更根本的東西支撐著:每個國家及區域有著截然不同的氣候、地理、天然資源、甚至災害,因而發展出不同的產業、技術、能源、聚落方式、應變措施等,這些都深遠地影響著一塊土地上的人們如何共存與治理。


人的思想,深根在環境、科技、及能源裡。而歷史向我們顯示了,思想的轉變往往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讓我們看些例子。


農業革命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在那之前,人類以狩獵採集為生,只顧滿足每日的糧食需求,不會長期定居,難以形成穩定的社會結構和文明。


當人類發現了農業技術,開始種植糧食、畜養動物、囤積收成,也就出現了「未來」的觀念,知道要規劃及預測將來。人類開始定居,並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投入建築、藝術、科學和宗教等領域,促進文明的茁壯、和知識的傳承。


後來,印刷術的發明,徹底改變了資訊的傳播方式。它讓聖經從稀有的手抄本,變成大眾可以私藏的書籍。這削弱了教廷原本壟斷的聖經解釋權,並為宗教革命埋下種子。文藝復興和科學發展也因此受益。


近代,蒸汽機等技術推動工業發展,也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興起,大大改變人們對於財富和社會階級的觀念。現代化的工業社會裡,人們能合情合理地支持民主資本主義;對立的論點如馬克思主義,也當然不可能缺席。


再者,女性生理用品和避孕用品的普及,讓女性能更自由地參與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活動,也賦予女性在生育上的更多控制權,改變了兩性間的「風險分配」,催生出新的愛情關係和性觀念。


由此可見:


人的思想,如果沒有「科技」作為土壤,是不可能發芽的:沒有農業技術,就不會有農民、武士、封建制度;沒有印刷術,就不會有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沒有工業革命,就不會有資本主義和馬克思;沒有大眾媒體和網際網路,就不會有「知的權利」,以及百花齊放的自由言論。


科技,是人類歷史背後一股無形的巨大力量。其肇始者未必留名,但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新,都引領人類社會走進前所未有的新時代。而現在,我們就站在歷史的灘頭,眺望著下一個難辨遠近的巨浪。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我相信,積極支持和推廣能為人帶來自由主權的科技,是更好的替代方案。

avatar-img
28會員
14內容數
As long as you are looking down, you cannot see something that is above you.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_dans huang 的其他內容
台灣央行稀釋了全民的積蓄,去替政府賺免費零用錢,讓政客能多開點政策牛肉討好選民,聲稱他們有能力解決那些如果沒有人為干預匯率利率,就根本不會出現的問題。
當貨幣的價值隨時間流逝,等於鼓勵人們變得更短視、背德、膚淺,並且激勵他們去創造更多無法長久的事物,來賺取更多無法保值的錢。
通膨導致的金錢焦慮,就是生命的根本焦慮。金錢的腐敗,最終走向了倫理的摧毀。
大部分企劃和PM的工作,完全可以被正確的溝通工具和扎實的寫作文化所取代。
化石燃料的使用關乎大規模的人類存亡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資格決定今天在破爛醫院裡、空蕩碗盆前、肆虐天災中死去的是別人的父母、手足、朋友和孩子,而不是我們自己。
停止接收新聞。如果一件事情真的這麼重要,你的配偶會告訴你、你的朋友會轉傳連結給你、你的同事會在午餐時提起。
台灣央行稀釋了全民的積蓄,去替政府賺免費零用錢,讓政客能多開點政策牛肉討好選民,聲稱他們有能力解決那些如果沒有人為干預匯率利率,就根本不會出現的問題。
當貨幣的價值隨時間流逝,等於鼓勵人們變得更短視、背德、膚淺,並且激勵他們去創造更多無法長久的事物,來賺取更多無法保值的錢。
通膨導致的金錢焦慮,就是生命的根本焦慮。金錢的腐敗,最終走向了倫理的摧毀。
大部分企劃和PM的工作,完全可以被正確的溝通工具和扎實的寫作文化所取代。
化石燃料的使用關乎大規模的人類存亡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資格決定今天在破爛醫院裡、空蕩碗盆前、肆虐天災中死去的是別人的父母、手足、朋友和孩子,而不是我們自己。
停止接收新聞。如果一件事情真的這麼重要,你的配偶會告訴你、你的朋友會轉傳連結給你、你的同事會在午餐時提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但社會卻充滿著分裂。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地理上的小範圍還是個人心靈的獨立世界,人們都似乎不願意看到更大的外界。然而,認識世界的重要性是為了突破自我,並對社會與地球盡一份力。這是一個關於內心迷失、掙扎追求更好的思索之旅。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世上本來就沒有單一普世的絕對標準,反而有著一堆是非對錯的爭論,甚至到最終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些思辨與實踐的過程中,更多元的空間也因此被打開,更多的人就可能因此受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為我們做出資訊的決定、行動,沒有絕對的好跟壞,都是依據個人經驗與狀況長出..... 」我們的社會是個集體意
Thumbnail
在現代文明社會人們已習慣了「國家」這個形式,默認自己屬於某個國籍,在某個被圈定為「國家領土」的範圍內生活,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及習俗。在國際賽事時為自己的國家加油,發生戰爭時為自己的國家出戰。 然而,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國籍,讓你成為A國人而非B國人?地域關係嗎?但國家疆土可能改變,AB兩國也可能合併?
每個人針對某件特定的事物往往都有其處理方法與模式的
很多人面對時代潮流,經歷了 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四個階段   人類歷史上很多重大的創造和發現, 看似是在know how上突破, 實則是在know what 或者know why上突破, 也就是在見識上的突破。   這個現象還在繼續上演,不同的是, 我們都不會看不起ES
「台灣自成一格」(自治)這一政治議題,已經深化為社會議題與文化議題—「政治」已滲入「社會層面」、「社會」已滲入「文化層面」。表示,長一輩過去的努力已經開花結果,體現於新一世代的身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但社會卻充滿著分裂。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地理上的小範圍還是個人心靈的獨立世界,人們都似乎不願意看到更大的外界。然而,認識世界的重要性是為了突破自我,並對社會與地球盡一份力。這是一個關於內心迷失、掙扎追求更好的思索之旅。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世上本來就沒有單一普世的絕對標準,反而有著一堆是非對錯的爭論,甚至到最終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些思辨與實踐的過程中,更多元的空間也因此被打開,更多的人就可能因此受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為我們做出資訊的決定、行動,沒有絕對的好跟壞,都是依據個人經驗與狀況長出..... 」我們的社會是個集體意
Thumbnail
在現代文明社會人們已習慣了「國家」這個形式,默認自己屬於某個國籍,在某個被圈定為「國家領土」的範圍內生活,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及習俗。在國際賽事時為自己的國家加油,發生戰爭時為自己的國家出戰。 然而,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國籍,讓你成為A國人而非B國人?地域關係嗎?但國家疆土可能改變,AB兩國也可能合併?
每個人針對某件特定的事物往往都有其處理方法與模式的
很多人面對時代潮流,經歷了 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四個階段   人類歷史上很多重大的創造和發現, 看似是在know how上突破, 實則是在know what 或者know why上突破, 也就是在見識上的突破。   這個現象還在繼續上演,不同的是, 我們都不會看不起ES
「台灣自成一格」(自治)這一政治議題,已經深化為社會議題與文化議題—「政治」已滲入「社會層面」、「社會」已滲入「文化層面」。表示,長一輩過去的努力已經開花結果,體現於新一世代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