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通膨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5k月薪,10k房租,孤身一人北漂。25歲時的我,很清楚自己為什麼對金錢感到焦慮。


幾年後,換了幾份工作,生活品質隨月薪翻倍。然後我開始困惑,為什麼我依舊對金錢感到焦慮。


那些「成熟的大人」們告訴我要學會理財,他們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確實,走進誠品,總有幾本投資理財書在暢銷排行榜上。看來,至少我不是唯一對金錢感到焦慮的。


我開始學習現代必備的金融求生技能:辦信用卡,準時繳費,累積信用;定期定額,買ETF,指數基金;海外券商,美股美債,追蹤趨勢。


走到這,大部分人應該都覺得仁至義盡,自己能做的差不多都做了,剩下的就是努力工作吧。


但我心中,長期以來總有個疑問:為什麼這世界是這個樣子?反骨如我,對此甚至深感憤怒。


憤怒。


因為生命有這麼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們體驗,有這麼多豐富有趣的知識與技藝等待我們發掘,有這麼多呼喚我們的熱情及志業尚未被探索,但在我們辛苦工作八小時後,我們下班還得斜槓當個業餘金融研究生,別無選擇。


為的是什麼?


為的是保護我們辛苦工作的果實,保護我們犧牲換來的回報。


如果一個人犧牲自己換來的回報,可以被其他人無聲無息、一點一滴地偷走,而且大家還默許這種事情,雙手一攤說「這世界就是這樣」⋯⋯


那這個世界豈有正義可言?


我不曉得經濟學家和政治精英是對社會大眾灌了什麼藥,讓大家對經濟、GDP、物價都「應該要越來越高」的宣稱,能不置可否地全盤接收。


我們明明都知道,三十年前買一台電視的錢,可以拿到三十年後買一台好上幾萬倍的電視,不是嗎?為什麼我們對「價格應該越來越高」這件事,卻有著不符經驗的迷信呢?


所以我想,為什麼一定要有通膨?為什麼通膨目標是2%,不是其他數字?


從專家學者們口中,我得到的答案大概是:「這就是全球央行的共識,再講更多你也聽不懂,你就儘管相信我們專家的安排吧!」


想不到,取信大眾竟有如此方便的方式,這恐怕只在經濟領域看得見。就算是做火箭,我一介平民也至少知道你要飛上太空才不算失敗。


但經濟領域缺乏了某種清楚的「可證偽性」;更多時候「專家」們只是企圖用海量的數字和線圖來逼迫我們放棄理解。它根本是門各說各話的「偽科學」。


讓我們用常識理解「2%通膨目標」是什麼。


想像你在一個密閉實驗室裡的跑步機上慢跑,外頭的研究人員偷偷以每分鐘2%的速度,把實驗室裡循環的氧氣抽掉。不知不覺間,你發現越跑越費力、越來越難保持相同速度;如果這個實驗持續下去,它會結束在你心臟罷工的那一刻為止。


這裡的氧氣,就是我們手中金錢的購買力;而實驗室外頭的,是經濟專家和政治精英們,以「價格穩定」、「經濟成長」之名操弄著你我活命用的氧氣,祈禱在我們心臟爆掉之前可以跑得越久越好。目的,是驅動這個追求永恆成長的經濟機器。


因此我得到結論:人為通膨,是不義的隱形稅收,是政府在光天化日下對人民行竊。


2%的通膨率,只不過是許多央行公認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從百姓手中偷走購買力,不被發現也不惹民怨的「理想速度」。


當錢越來越不值錢,等同是懲罰儲蓄、節制、有遠見、延遲享樂的人,鼓勵借貸、寅吃卯糧、「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行為。


將未來的錢挪到今天花比較便宜,所以我們拿信用卡消費、靠貸款買房。存錢沒有用,所以股票、保單、房產、加密貨幣都被熱錢追逐。手上留著現金的人,也樂意追隨消費主義文化,趕在發免運券的日子把遲早會貶值的錢花在各式各樣的小確幸上。


即便如此,錢仍是現代人生活最大的焦慮因子。為了賺錢,我們必須做自己痛恨的工作、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甚至投入高風險的經濟活動。理想上,我們要用比通膨更快的速度累積財富,但現實中,大多數人的努力可能頂多讓自己「變窮得慢一點」。


通膨導致的金錢焦慮,就是生命的根本焦慮。


,讓我們懷疑「犧牲會有回報」的信念,所以我們對未來感到徬徨,對工作感到無力,成家立業、買房生小孩自然也就成了天方夜譚。


因此,我並不責怪身邊許多年輕人的憤世嫉俗、玩物喪志、虛無主義,因為我也曾經如此。當犧牲難有回報、未來失去憧憬、又沒有替代方案時,生活的巨大空洞當然只能被更多消費和享樂所填補──相信人活著沒有意義,才是這個情境下最合情合理的反應。


腐敗的錢,最終會摧毀倫理。

avatar-img
28會員
14內容數
As long as you are looking down, you cannot see something that is above you.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_dans huang 的其他內容
大部分企劃和PM的工作,完全可以被正確的溝通工具和扎實的寫作文化所取代。
化石燃料的使用關乎大規模的人類存亡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資格決定今天在破爛醫院裡、空蕩碗盆前、肆虐天災中死去的是別人的父母、手足、朋友和孩子,而不是我們自己。
停止接收新聞。如果一件事情真的這麼重要,你的配偶會告訴你、你的朋友會轉傳連結給你、你的同事會在午餐時提起。
正確的決定依賴好的思考,而好的思考需要時間和專注。好的思考雖然奢侈,但壞的思考更是得不償失。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不受約束的權力行使在短期內可能有效,但在某個時間點,這種無視過去、信任、自主公民的意識形態,將反噬社會。
大部分企劃和PM的工作,完全可以被正確的溝通工具和扎實的寫作文化所取代。
化石燃料的使用關乎大規模的人類存亡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資格決定今天在破爛醫院裡、空蕩碗盆前、肆虐天災中死去的是別人的父母、手足、朋友和孩子,而不是我們自己。
停止接收新聞。如果一件事情真的這麼重要,你的配偶會告訴你、你的朋友會轉傳連結給你、你的同事會在午餐時提起。
正確的決定依賴好的思考,而好的思考需要時間和專注。好的思考雖然奢侈,但壞的思考更是得不償失。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不受約束的權力行使在短期內可能有效,但在某個時間點,這種無視過去、信任、自主公民的意識形態,將反噬社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濟壓力的侵蝕 當你短期內無法開始賺錢,經濟壓力就像一隻隱形的手,悄悄的侵入你的生活。沒了收入來源,日常開銷如房貸、房租、水電、食物等基本生活所需,變成了一座座山峰壓在你的肩上。 此時,你可能會開始削減不必要的花費,省吃儉用,甚至動用存款或向親友借貸。然而,這樣的生活會讓你感到壓力重重,精神
Thumbnail
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每個月的房租、水電、餐費、手機費等等,就像不斷的扣血、扣血。
Thumbnail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這幾年非常嚴重的「Lifestyle Inflation」問題。 我覺得中文不管怎麼翻都很難精準表現出”Inflation”的狀態🤣總之,按照字面意思是「生活型態膨脹」、而詞意更接近「賺多花多」。 自從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後的每一年,我都很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消費水準不斷升高...
Thumbnail
HI 大家好 我是宥爸 今天跟大家來分享 為什麼要理財呢? 大家心中可能會有這個疑問? 我剛出社會的時候也是覺得有沒有理財沒差啊 後來慢慢發現 物價其實會一直上漲 薪水會慢慢追不上漲幅 2010年一塊雞排35元 3塊雞排100元 2022年已經漲到1塊雞排60元 通膨會造成實質購買力
Thumbnail
別說錢不重要,當你離職時會深深明白有錢真好的道理,「錢到用時方恨少」,而且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比你還在意。 #有人認為,人生中有70%的煩惱來自於上班。 #可是不上班,會發現100%的煩惱都來自於沒錢。 沒錯,對於我有深刻的體會,金錢焦慮感會不自覺包覆生活。
Thumbnail
今天休假,出門以前看了一篇我追蹤已久的創作者的文章,主要是《你與金錢關係?探索金錢的冰山下,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舊有信念》,但說也奇怪,我突然覺得。
Thumbnail
【金錢焦慮心得與重點】聽了主婦的新節目,心得是養小孩金錢焦慮比較大~ AI幫忙整理重點: #理解金錢焦慮表現、來源與性質 1. 金錢焦慮的常見表現: - 錢不夠,賺的錢不夠多。 - 房價高昂,通膨嚴重。 - 財務目標或責任(如養小孩、承擔父母負擔)使人感到焦慮。 2. 焦慮來源:
Thumbnail
自從接案之後,金錢與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曖昧。生活的不穩定性帶給我金錢上的焦慮和恐懼,這樣低頻的生活讓我感到內心的孤寂及匱乏感越來越強烈。然而,這段對金錢的撞牆期也成為挖掘內心的機會。透過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我逐漸找到了安全感,並重新建立了對金錢和生活的自在。
不知道這是不是年紀到了都會有的焦慮。 大概是不符合社會主流的關係,即使日子原本過的也不覺得如何,還是會開始思考,我,以後會過怎麼樣的下半場? 金錢的議題不意外是第一個想到的。 錢不夠用,還在租屋的我可以再租多久? 開始反省自己的理財方式太薄弱,開始有了想買房的想法,有了之後更覺得錢不夠用
Thumbnail
透過改變消費習慣和增加收入來提高儲蓄。強調量入為出,並提倡自主理財,以達到真正的心靈自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濟壓力的侵蝕 當你短期內無法開始賺錢,經濟壓力就像一隻隱形的手,悄悄的侵入你的生活。沒了收入來源,日常開銷如房貸、房租、水電、食物等基本生活所需,變成了一座座山峰壓在你的肩上。 此時,你可能會開始削減不必要的花費,省吃儉用,甚至動用存款或向親友借貸。然而,這樣的生活會讓你感到壓力重重,精神
Thumbnail
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每個月的房租、水電、餐費、手機費等等,就像不斷的扣血、扣血。
Thumbnail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這幾年非常嚴重的「Lifestyle Inflation」問題。 我覺得中文不管怎麼翻都很難精準表現出”Inflation”的狀態🤣總之,按照字面意思是「生活型態膨脹」、而詞意更接近「賺多花多」。 自從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後的每一年,我都很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消費水準不斷升高...
Thumbnail
HI 大家好 我是宥爸 今天跟大家來分享 為什麼要理財呢? 大家心中可能會有這個疑問? 我剛出社會的時候也是覺得有沒有理財沒差啊 後來慢慢發現 物價其實會一直上漲 薪水會慢慢追不上漲幅 2010年一塊雞排35元 3塊雞排100元 2022年已經漲到1塊雞排60元 通膨會造成實質購買力
Thumbnail
別說錢不重要,當你離職時會深深明白有錢真好的道理,「錢到用時方恨少」,而且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比你還在意。 #有人認為,人生中有70%的煩惱來自於上班。 #可是不上班,會發現100%的煩惱都來自於沒錢。 沒錯,對於我有深刻的體會,金錢焦慮感會不自覺包覆生活。
Thumbnail
今天休假,出門以前看了一篇我追蹤已久的創作者的文章,主要是《你與金錢關係?探索金錢的冰山下,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舊有信念》,但說也奇怪,我突然覺得。
Thumbnail
【金錢焦慮心得與重點】聽了主婦的新節目,心得是養小孩金錢焦慮比較大~ AI幫忙整理重點: #理解金錢焦慮表現、來源與性質 1. 金錢焦慮的常見表現: - 錢不夠,賺的錢不夠多。 - 房價高昂,通膨嚴重。 - 財務目標或責任(如養小孩、承擔父母負擔)使人感到焦慮。 2. 焦慮來源:
Thumbnail
自從接案之後,金錢與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曖昧。生活的不穩定性帶給我金錢上的焦慮和恐懼,這樣低頻的生活讓我感到內心的孤寂及匱乏感越來越強烈。然而,這段對金錢的撞牆期也成為挖掘內心的機會。透過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我逐漸找到了安全感,並重新建立了對金錢和生活的自在。
不知道這是不是年紀到了都會有的焦慮。 大概是不符合社會主流的關係,即使日子原本過的也不覺得如何,還是會開始思考,我,以後會過怎麼樣的下半場? 金錢的議題不意外是第一個想到的。 錢不夠用,還在租屋的我可以再租多久? 開始反省自己的理財方式太薄弱,開始有了想買房的想法,有了之後更覺得錢不夠用
Thumbnail
透過改變消費習慣和增加收入來提高儲蓄。強調量入為出,並提倡自主理財,以達到真正的心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