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7|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木葉動秋聲


今日立秋! 晨起,燥氣降三分! 古人對節氣的變化,極為敏銳! 而位於南方溫熱帶的我們,其實是,有些後知後覺的!


立秋 唐•劉言史

  •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king。
  •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sing。

作者將陽極而陰生的意境,用戒,驚,收,動,四個字,形象的點出幽微曖昧的天候變化,戒未斷,驚乍起,收未畢,動初蠢! 非常的見功力。七絕的第三句尾字,仄聲字,用字,sik 為入聲字,正好是庚韻的陽入轉字,可以說魔鬼藏在細節裡。讓此詩吟唱起來更為鏗鏘有力!




讀唐詩,應該用當時的文讀音,而閩南語有完整的文讀系統。以平水韻為準! 此詩押八庚韻! 但,近日看百度科論閩南語與福州話的差異,其中作者有一論點說,福州白話甚為古老,可以用唐詩是否押韻來論證! 其實,南方的各語言,閩粵客潮,閩東(福州)等,對古詩詞的押韻 都可以達到八九成以上! 如果用上面的韻腳來論證,閩南白話音,聲siann, 驚 kiann, 也是押韻的! 福州話,聲siang55, 驚 giang55 一樣押韻! 都是陰平調!




一年分四季,二十四節氣,故,節氣更能形象的描述天候的變化! 因此,古人對於節氣前後的氣象改變,有著細微而大概率的預測:


俗話說:「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立秋,多在陽曆的八月七號或八號! 但是陰曆則有可能在不同的月份,立秋在陰曆六月,稱為早立秋,反之在七月,則為晚立秋! 今年立秋陽曆八月七日,陰曆七月四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在一個禮拜後的七月十四日,從此起算是三伏天的末伏,也就是今天之後的十七天,都在末伏的籠罩之下! 要妄想[天涼好個秋],恐怕要落空了!台灣俗諺:「六月秋緊溜溜, 七月秋秋後油!」 六月立秋,那麼該年的冬天北風就會來得很快。但若立秋這個節氣是出現在農曆七月份,那麼立秋之後的天氣就會無風而炎熱,則冬天就會來得晚。這是金門澎湖的說法!

另一種說法是:農曆六月份立秋,天氣冷得早,秋熟作物結實得不好,收成會大打折扣,這一年的日子就會過得緊巴巴的。而七月份立秋,天氣將會持續一段高溫時間,這對你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這一年的收成就會比較好,每頓飯都能嘴上擦油。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o4yxmlp.html

但是在本島另一說,漁業的收成! 立秋在六月,漁業(海冬)會比較早結束;立秋在七月,天氣將持續穩定,漁業會較晚結束,漁民收入會較多。

其他俗諺:

  1. 雷打秋,年冬高(kuan5)地半收,低(ke7)地水漂流:立秋日打雷,占二期稻作歉收。立秋忌雷,全省皆然。
  2. 立秋無雨最堪憂,萬物從來只半收:立秋不下雨,占年成不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