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許宸碩:在日本用美國的筆為臺灣戰鬥:王育德與他的派克51鋼筆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美國的鋼筆

一九八五年九月八日,育德在寫稿半途,妻子喚吃晚飯,他放下了手中的鋼筆。吃完晚餐後,說身體不舒服,便倒下休息,就此失去了意識。原因是心臟病發作。
   ——王育德、王明理(進藤明理)著,吳瑞雲、邱振瑞譯《王育德自傳暨補記》

王育德鋼筆。(藏品/近藤明理捐贈,圖/臺灣文學館)


後來,他其中一枝鋼筆成為國立臺灣文學館的藏品,那是一支美國的鋼筆——派克51(Parker 51)。這枝酒紅色的鋼筆有著派克招牌的箭夾,但筆夾上沒有藍鑽裝飾及「Parker」字樣;圓尾的設計相當單純;轉開筆身,裡面是壓囊上墨設計,墨囊外的金屬保護套上寫著「PRESS RIBBED BAR FIRMLY 4 TIMES」,這些特徵都顯示,這是一支生產於1950~1955年間的Parker 51 MKII-B[1]

這也代表王育德購買這枝筆的時間應該是他來到日本,還在讀書時購買的。不過派克價值不斐,雖然它是鋼筆史上產量最大的鋼筆(超過兩千萬枝),但它在1950年代的價格相當於臺灣當時公務員的數個月薪資。王育德在日本讀大學到研究所期間,大概也是靠臺南老家的資助,考量著這是將來要吃飯的工具,才決定咬牙花下幾個月的生活費,買下這支鋼筆吧!

派克51是鋼筆史上第一枝藏尖設計的鋼筆,藏尖使墨水更不容易乾涸,筆身也使用當時嶄新的塑膠材料「壓克力」,使筆相當耐操——王育德赴日後的三十年時光,應該都不斷使用著這枝筆。

 

戰後逃亡日本的臺灣人

他會去日本,是為了逃離國民黨的統治。

王家曾是臺南富有的家族之一,培育出王育霖、王育德等優秀的知識份子。王育霖是日本時代的第一位臺灣人檢察官,戰後他也擔任新竹地方法院檢察官,由於調查政府貪污弊案,獲得民眾支持,卻也被國民黨懷恨在心。二二八時,王育霖就此失蹤。

王育德最後一次看到哥哥是在1947年晚春之夜的夢中,他看見哥哥頭上頂著兩個彈孔,跟他說:「阿德!一切拜託了!」

一切,是指嫂子跟姪子嗎?但能拜託什麼?

王育德老早就被政府盯上了。在戰後不久,他擔任臺南一中的歷史教師時,就受學生之託,寫出諷刺政府的臺語話劇,在臺南小有名氣。之後,隨著國共內戰愈趨嚴峻,國民黨統治也愈來愈嚴格,南一中有不少教師與學生接連失蹤,王育德之後才知道他們是被帶到警總。

1949年,曾與他一同演臺語話劇的黃昆彬同學也被抓去警總,他知道再不走,恐怕下一個就是自己。他匆匆告別學生,離開學校,不久便買機票,從香港取道日本。

他始終深深記得離開臺灣那天的場景:

學校開始放假的第一天,我搭上飛機直赴香港。我一點都不知道,竟再也沒機會踏上臺灣的土地……。
那天是一九四九年七月四日。是一個晴空萬里無雲的寂靜夏日午後。

 

臺語研究第一人

來到日本後,王育德先回復學籍。他在戰前曾經讀過東京大學,不過只讀了一年,就因為戰爭而「疏開」回到臺灣。這次復學後,他就讀東大文學部中國文學語學科。他研究臺語,因為不希望統治者毀滅臺灣本地的語言,決定加以研究保存。

他小時候就在公學校體會過語言歧視政策,只要學生講臺語,日本人校長就罰錢。戰後,他寫臺語劇本時,也常被學生們稱讚臺語相當好,各種典故手到擒來,這些都隱隱透露日本時代時,臺語逐漸流失的狀況。只是他大概想不到,國民黨打壓的方式竟然比前殖民者更過份,使臺語愈趨弱勢。

他以自己的漢學、歌仔冊教養為背景知識,改良白話字表述,並將臺語與中國南方的其他方言作比較,以學術方式確認了臺語的特殊性。1956年,他將這些研究成果自費出版成《臺灣語常用語彙》,之後也靠著對臺語的研究,於1968年取得博士學位,獲得教職,是第一位臺語研究專家。

王育德,《台湾:苦悶するその歴史》原文版,日本東京:弘文堂,1964年。

(藏品/近藤明理捐贈,圖/臺灣文學館)

《臺灣青年》要臺獨,要先知道《台灣:苦悶的歷史》

王育德來到日本時,其實心心念念的最重要事項是臺灣獨立運動,不過恩師倉石武四郎勸誡他,既然恢復了大學學籍,就先努力學習,在畢業前不要介入政治運動,不過,王育德實際上仍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因此較晚獲得博士學位。

1959年,有一對訪客來到他家,是他昔日任教臺南一中時的學生黃昭堂及其妻謝蓮治。王育德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離開臺灣以後,臺南一中一直盛傳王老師已經死了,但黃昭堂親眼見證了他的存在,相當欣喜。兩人不僅在重逢後高談闊論,之後幾個月也陸續見過好幾次面。

1960年,王育德與過去的學生及其他青年共計六人,一同組成「臺灣青年社」,在日本發行《臺灣青年》雜誌,推動臺獨議題,甚至記錄二二八等臺灣島內禁忌的歷史事件。當時《臺灣青年》的編務都在王育德家中進行,王育德甚至在刊物後面列出自家地址,讓對臺獨運動好奇的青年們可以來信。

此外,他發現不少日本的臺獨運動者對臺灣的過去一知半解,用各種錯誤的歷史觀點拼裝臺獨的理論基礎,因此他決定援引史料,寫一本史料正確、篇幅精簡的臺灣史,不僅可以讓在日臺人知道臺灣過去的歷史,也讓更多日本人知道他們過去殖民地的歷史。

王育德最後的成果是1964年出版的《台灣:苦悶的歷史》,這本書不僅由日本的老牌出版社弘文堂出版,且初版銷量有十刷共四萬本,之後還得以修訂資料,於1970年再版。許多著名的臺獨運動者在旅日時都偷偷買過這本書帶回臺灣,堪稱是當時臺獨運動者人手一本的重要書籍。

 

孤立無援的臺籍日本兵

王育德生命的最後十年,則是在推動臺籍日本兵權利運動。

1974年,高砂義勇軍的史尼育唔(日文名:中村輝夫)在印尼被發現,喚醒全世界對臺籍日本兵議題的重視。在史尼育唔之前,還有兩名日本人也不知二戰結束,獨自在東南亞叢林求生數十年,回國後都得到日本政府賠償,但臺籍日本兵卻沒有相關資格或權利,日本政府也不予賠償,因此王育德決定推動臺籍日本兵運動。

他找到專家與朋友組成團體,經過十年的努力,從倡議、打官司到日本民間的支持,他們最後成功讓日本政府賠償每一位臺籍日本兵兩百萬日圓。遺憾的是,他還沒有見到這結果,就因為過度操勞,放下鋼筆,僅僅61歲便與世長辭了。

 

王育德於1969年以台語系統的《閩音系研究》取得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為享譽國際的台語語言學家。因政治關係無法回台的王育德,於日本仍持續台語研究、教學,並推動台灣的民主運動,1975年還擔任「台灣人元日本兵補償問題思考會」事務局長,四處奔波。王育德曾經透過這鋼筆,致力於上述相關事務。

(藏品/近藤明理捐贈,圖/臺灣文學館)


在日本用美國的鋼筆為臺灣戰鬥

那時,王育德的書架上,還放著推動臺籍日本兵運動的會報《思考》原稿;而他在桌上的殘稿,則是原本要刊在下一期《臺灣青年》的稿件〈「匹夫不可奪志」的戰鬥〉。他的女兒王明理(進藤明理)認為,「這對於享年六十一歲的育德而言,無異於最貼切的標題。」

臺灣受人殖民的命運,使他住在日本;美國支持蔣家在臺灣的政權,讓他無法回臺,但他買了一枝美國的鋼筆,書寫臺灣的語言、歷史與記憶,為臺灣人的權利戰鬥,至死方休。


[1] 鋼筆實驗室〈派克51筆款 (1942~1972)〉:https://pens.biolab123.com/?p=30 ;Parkerpens.net,〈Parker 51〉,https://parkerpens.net/parker51.html 。


★作者小傳

王育德 1924年出生於臺南世家,公認的臺語語言學家,在日本推動臺灣獨立運動的先驅之一,著作有學術性的臺灣語言研究,與歷史、政治、社會、文學評論,及創作性的小說、隨筆、劇本等。前衛出版社曾於2002年初版「王育德全集」共計15冊,目前《台灣:苦悶的歷史》、《王育德自傳暨補記》皆於2018年再版。

 

★轉譯研發團團員自介

許宸碩,筆名石頭書,宜蘭人,現任科普書編輯。曾拿過一些文學獎及補助,喜好科幻、詩、文具、鍵盤,作品收錄在《3.5:幽微升級》、《1947之後:二二八(非)虛構備忘錄》等。

 

參考:

鋼筆實驗室〈派克51筆款 (1942~1972)〉:https://pens.biolab123.com/?p=30

Parkerpens.net,〈Parker 51〉,https://parkerpens.net/parker51.html

王育德著,黃國彥譯,《臺灣——苦悶的歷史》(臺北:前衛,2018.09)

王育德、王明理(進藤明理)著,吳瑞雲、邱振瑞譯《王育德自傳暨補記》(臺北:前衛,2018.09)

王育德紀念館相關藏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