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漫的孩子,如何建立自動自發的習慣?

散漫的孩子,如何建立自動自發的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將襪子對準嗎?

2.設定目標:若一個3歲孩子不會自己脫鞋子,對照同齡的發展檢核標準,這可能就是我們想要解決的"孩子無法自動自發",根據孩子當前的狀況去思考我們想設定的目標。

3.找到原因:當3歲孩子不會自己脫鞋,是什麼原因讓他無法達成?大人協助過多?還沒聽到提醒脫鞋就跑走?因為還想要在外面玩拒絕脫鞋?覺得鞋子很緊不想用力?孩子還沒做到她應該做的自動自發,有時侯原因不止一個,除非有其他潛在醫療因素,否則照顧者通常能猜的八九不離十。

當我們找釐清了目標、找到了原因,我們便可以開始著手協助孩子往自動自發之路前進!


  • 在孩子從什麼都要人盯到自動自發有幾個過程:
raw-image


1.幫孩子解決環境干擾、使用鷹架語言、照顧者接受的範圍內給予選擇權決定權、給予獎勵:若我們希望孩子自動自發完成功課,我們可以協助他關掉電視(解決環境干擾)、詢問他若沒有在時間內完成功課會有什麼狀況(鷹架語言)、詢問你希望30分鐘寫完還是15分鐘休息一下再寫15分鐘(給予選擇權)、時間內完成可以看電視(給予獎勵)

>>>>>當上述方式都不管用,覺得孩子還是有需要額外加強的目標,以下:

2.借用照顧者的大腦:當孩子無法自行釐清自己的狀況、無法規劃如何解決問題時,照顧者把你的腦借給孩子吧!直接告訴孩子,你現在該做的事情、下一步該如何做、監督孩子是否完成、適時給予回饋。孩子第一次面對時,是沒有過往經驗可以參考的,不斷的試誤碰壁又反覆地被責罵,動機很難提高。

3.根據清單記得流程:根據目標,我們可以列一張清單協助提醒孩子"下一步",我們不再直接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而是"去看那張表",年幼的孩子尚無法閱讀,我們可以提供口訣,以口訣的第一個字做為提醒。

4.責任轉移:當孩子越來越熟悉,我們改以詢問代替告知"現在該做什麼?"迫使孩子思考應該如何處理或應該要做什麼。

5.能力內化,自主獨立:孩子開始詢問自己"接下來我該做什麼?"、"我要怎麼規劃時間?"、"這個問題我可以找誰幫忙?"

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自己思考如何處理、解決問題,但也忘了他是個孩子,在完全沒碰過的事情前,他並沒有相關的背景知識及經驗知道該怎麼做、怎麼尋求幫助,以年幼的孩子穿鞋為例,孩子甚至不知道鞋子還分左右腳、黏扣帶怎麼黏才會緊,因此,照顧者從旁解說、告知前因後果能讓孩子獲取經驗累積知識,若孩子還是無法自己想出辦法判斷左右腳,我們也可以給予他解決辦法提醒他如何判斷;知識經驗的累績,孩子會越來越好,過程中會有挫折,但也會有成長,給予孩子能夠重新振作的支援,即可。


父母是孩子的啦啦隊!鼓勵孩子的努力、稱讚孩子的成功,讓孩子知道我們愛她/他。
只要父母開始行動,孩子就會開始改變!

此篇內容,參考自書籍[聰明又過動,這樣教就對了],十分推薦有需要的家長閱讀!


avatar-img
馥樂親子
15會員
26內容數
治療師新手媽媽,在跟著寶貝女兒小迪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想分享、紀錄下這些的小日子而創立了馥樂(full love),用全心的愛,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馥樂親子 的其他內容
文章主要介紹孩子執行能力的相關內容。在文章中提到,執行能力是孩子在做事情時特定的腦部運作習慣,包括做計劃、開始工作、持續堅持、控制衝動、情緒控制、適應不同環境等能力。最後,文章推薦了一本相關書籍,並預告了下一篇的內容。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BLW(Baby-led Weaning) 是指在輔食階段,讓嬰兒主導自己想吃的食物和份量。本文介紹了採用BLW的進食方式的一些必備能力,以及在4-6個月和6個月以後的飲食安排和注意事項,最後還分享了對這種進食方式的感受和建議。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文章主要介紹孩子執行能力的相關內容。在文章中提到,執行能力是孩子在做事情時特定的腦部運作習慣,包括做計劃、開始工作、持續堅持、控制衝動、情緒控制、適應不同環境等能力。最後,文章推薦了一本相關書籍,並預告了下一篇的內容。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BLW(Baby-led Weaning) 是指在輔食階段,讓嬰兒主導自己想吃的食物和份量。本文介紹了採用BLW的進食方式的一些必備能力,以及在4-6個月和6個月以後的飲食安排和注意事項,最後還分享了對這種進食方式的感受和建議。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