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大哥說的都對?短評王陽明娘炮爭議

最近有個人很紅,是說出娘炮一詞的王陽明。因為出席電影宣傳,在拍照有人要求比出愛心手勢,因此說出:「我不比娘炮動作」。有人緩頰說,這是為了符合人物設定,這是角頭態度,會請他退駕。不過性別歧視並非可以輕描淡寫過去,以下,我將從三個層次分析:公眾人物的言論限制、娘炮的歧視意義、如何建立性別意識。


公眾人物不能亂說話嗎?


欸,還真的不太行。由於公眾人物和普通人比較的話,擁有話語效力不太一樣。公眾人物通常仰賴媒體宣傳與行銷,因此資訊的傳遞是非常快速,而且是「跨年齡層」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在法院裁判書中,誹謗罪、公然侮辱罪對於公眾人物都是課予較高的查證義務。因為擁有的資源就是跟我們大家不一樣。

娘炮歧視在哪裡?


我相信在過去,大家一定都會聽到類似的說詞,包含「你的行為很Gay!」、「X,你這個娘X。」很多性別平權團體,都已經表示娘炮是很嚴重歧視用語。事實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選擇該如何呈現自己,無論是透過語氣、動作、穿搭,那就是屬於「個體的展演」。人家要比什麼拍照姿勢,並不會因為性別有所不同。更白話的說是,我要比什麼,要怎麼活,都與你無關。娘炮就是一種莫須有的指控,更是枷鎖在個體表現的囹圄。


性別意識的建立


筆者同時在教育現場工作,發現學生在受到各種社群平台影響下,日常用語也漸漸改變,現行平台包含抖音、小紅書、YT、IG等等在內,已經讓很多學生學習到許多歧視用語。但更可怕的是,他們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那個用語的意義,這才是令筆者最為擔憂。只要認為無所謂,就容易有船過水無痕的效果。你當然可以認為王陽明沒有惡意,筆者認為這些抨擊,才是性別意識建立的首要條件,那就是當你知道這是一種性別歧視後,跟當事人進行告知,並請他不要再有類似的行為發生。

同為教育現場的筆者,發現與其在上課講授性別平等,不如讓當事學生從錯誤中學習。我只要聽到類似的歧視用語或是行為,當下一定是立即告知嚴重性,並讓學生之間互相進行道歉。當你的環境開始改變,人的慣習才會有質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