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5|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鋼琴健身OIC

我的運動黑歷史

(六)「練習篇」


我到底在練啥呀~


初上團體課時,由於是運動館與健身房所提供的課程,所以上課的時候並沒有固定的學員,對一些初階會員來說,藉由多元化的課程類型,讓自己東沾一點西混一點(蛤?)來認識並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型態是挺便利的;但若想更深入地專精於特定ㄧ堂課,對教師與學員都是有難度的。但逐漸地,當連鎖場館(資深)會員穩定成長後,課程的編排與內容設計更完善:例如ㄧ季(三個月)才作ㄧ次課程與教師的更動、而每門課會依照該堂課的核心理念來設計一套套新版,甚至衍生出近似內容的新課(人的腦袋與肢體發展可能真是無限大🤣)…,如此終於較能達到重複練習的效果。

每個人「下手」ㄧ堂課的理由不盡相同,但最基本的約莫有以下需求:

~要能達到喘與流汗的狀態

~要「難易適中」(超出自己能力一點的範籌)


而由於某遜咖秉持著「在家不動」的原則,所以..多了一個篩選標準:那種明確要在家持續練習的運動(呃其實都要練的好嗎?只是有些不練還能在團體中自得其樂地作自己,有些課就只能當老師關注的標的物或其他人的路障了🤣⋯⋯),就被默默歸入「不適合」🙄。雖然如此毋要毋緊地看待自己的休閒,但對於本身所欠缺的能力與應補強的區塊心知肚明,終於乖乖走向原本對我來說只適合用來當地標的的器材:有氧與無氧、肌力與肌耐力、單關節與多關節的訓練,不同的訓練項目、在借助專業教練的幫忙下,從,不知道自己要練什麼,到

理解自己欠缺的是什麼,到該做什麼訓練?(雖然還是知道的比較多做到的比較少😔😛),終究有軟綿綿地前進著~




後話:有目的性的練習,即,針對要改善的區塊,在有限時間內,清楚的執行訓練強度、訓練頻率與練習時的先後順序、次數、組數等,這些在運動訓練過程中理所當然的概念運用在樂器的技巧練習上也是相對安全而有效率:為了達到演奏時的投入的狀態(感性),與必須經歷的過程(理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