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智能(EQ)的作者丹尼爾·高曼與彼得·聖吉在《未來教育新焦點》中指出,幫助孩子成功克服挑戰的教育方案往往具有幾個共同特點:長期執行、多次重複核心內容,並注重學校與家庭的緊密連結。
這些有效方案的核心可總結為五項:自我覺察、自我管理、同理心、社交技能以及做出明智決策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有助學生面對當下的情緒與社交挑戰,還能促使他們在未來生活中做出更負責任的決定。
現代社會越來越強調社交與情緒學習(SEL),培育關鍵的情緒與社交能力並非一蹴可幾,必須經過持續的指導與反覆練習。孩子需要大人像教練般的陪伴,才能真正掌握這些技能。學校老師應建立共識,將這些看似簡單的指導融入日常教學,長期施行。然而,在台灣,這些學習常因升學壓力而被忽視。
研究指出,當學生在校內感受到支持與連結時,學習動機更高,面對挑戰的毅力更強。學校若能推廣如正念、冥想等練習,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同理心與自制力,並改善其整體幸福感。
苗栗縣私立君毅中學積極推動幸福工程,已將正念練習融入課程,這些技巧能幫助學生面對壓力並增強韌性。正念不僅對學生有益,對教育工作者也有幫助。接受過正念訓練的教師更能提供支持性的教學環境,減少壓力與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