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都市原住民的心聲:推薦收聽

原住民的被歧視經驗

「我覺得原住民一定會遇到的就是歧視。其實真的有。」一位原住民青年在他們製作的播客節目上坦露心聲:「我常常跟我身邊漢人的朋友說,你們可能不會意識到,但可能原住民從小到大被歧視。」


我們談論歧視時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歧視時,我們究竟在談什麼?為什麼身邊特定文化背景的成員,長年遭受歧視與偏見之苦,群體中的大部分人卻毫無感覺?你一直以為自己是個不錯的好人,結果你也毫無意識——直到有一天,一場意外的遭遇,讓你開始思索這些問題。

你真的了解原住民的困境嗎?

比如說,你參加了一場原住民資源中心的講座。你原本以為聽一場跟原住民有關的講座會很輕鬆,可能會聽到一些打獵或豐年祭的故事,甚至有人會唱歌。然而,講者分享的是一段充滿痛苦的歷程。

他談到自己因為名字拼音被刁難、因為口音被取笑、因為外型被警察攔檢。老師甚至帶頭恥笑他的原住民身分,讓他的青少年求學時期心理承受巨大的壓力。他長大後試圖尋根認識自己的文化,但一句族語也說不好,回到部落卻感到陌生。

都市與部落的雙重疏離

與你同樣在台灣出生長大的一個青年,靈魂在自己的故鄉裡流浪。他侃侃而談自己從失落到尋回的過程,你在他的臉上看得見歧視與殖民標籤的勒痕——而那是你之前從未覺察的記號。

歧視的標籤與質疑

當你聽完他的故事後,你驚覺社會中的諸多質疑是多麼惡劣與荒謬:你們原住民是不是都愛喝酒唱歌?是不是不愛讀書、不工作?為什麼你是原住民,卻不會說族語、不懂文化?這些問題常常來自你所屬的「多數」群體,而對方所承受的創傷往往源自這些刻板印象的積累。

從無感到自省:改變的契機

你該開始質問自己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已經開始感受到一些事情。這些事情能不能促使你做出一些改變?每一個勇敢願意拿起麥克風訴說的人,都懷抱著這樣的希望。

.....我也是用這樣的眼光和耳朵來對待每一次錄音活動,並深感榮幸能夠邀請許多朋友來分享他們的故事。最近,我觀察到探討原住民族議題的自媒體平台越來越多,學生與原資中心自主錄製的節目也不在少數。希望大家能夠互相轉播、收聽,因為許多自我揭露的故事不應被視為理所當然,而是作為療癒與互助的過程,這一點至關重要。感謝許多夥伴們,大家都做得非常好。


關於都市原住民

特別想推薦兩個最近上架的Podcast節目。首先是我自己的節目「Umav如何了!」第144集:什麼顏色是皮膚色?|Umav、Makai|國立屏東大學原資中心|全民原教

這一集我訪談了排灣族的Makai(廖瑋琳)。Makai 是資深原資專員,長期在大學校園中陪伴原住民學生,此外,她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這次訪談中,我們不僅討論了她在主流社會中如何建構自我認同,也深入探討了身為原住民+女性的一些獨特觀點。

另一個節目是國立成功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的「原形必錄」第12集:原資議起聊-都市原住民,啊不都還是原住民?ft.詠安

這一集的三位主持人都是原住民,來自不同的族群和部落,其中也有都市原住民。他們訪談了在校的原住民學生,從不同的處境談到了在都市生活中所面臨的偏見或困境。

從聆聽開始

就從聆聽開始吧!這兩個節目的觀點,誠心推薦給大家。

也歡迎至臉書粉專 看更多貼文與戶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