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不無辜的叛徒│失速芭蕾 Joika/The American (2023)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本片與<進擊的鼓手>、<黑天鵝>是異是同?
真人真事改編究竟控訴什麼
為什麼本片主角不值得同情?
本片原文、英文片名有何含意

每隔幾年就會有一部芭蕾相關電影,類型甚至橫跨動作、恐怖類型─<芭蕾復仇曲Ballerina, 2023>、<噬血芭蕾Abigail, 2024>(兩者其實和芭蕾關係不大)、2025年即將上映的<John Wick Presents: Ballerina>─或許是對芭蕾象徵的精英價值、以及芭蕾本身對人體究極矯飾的反動,但即使回歸正統的芭蕾、藝術題材,我們仍想問,為什麼現代會需要<失速芭蕾 Joika>這樣的電影?

如同行銷宣傳將本片和<進擊的鼓手 Whiplash, 2014>、<黑天鵝 Black Swan, 2010>相類比,不難理解是要吸引小眾爆款的前者和金獎加持的後者鎖定的觀眾群,不過一旦細想電影主軸就能感受三者不同之處:

<進擊的鼓手>描述權勢罷凌的教學主義,何以暴力包裝成堂而皇之的理由加諸相對弱勢的一方,故事踩中菁英教育的盲點,但更想戳破的是社會那套迎合權威的有毒價值觀,不僅是由J. K. Simmons飾演的老師Fletcher為代表,男主角Neiman(Miles Teller飾演)的自滿、不想讓人「失望」的自縛也算是咎由自取,他的不肯放棄更多涉及個人自尊而不真的與(不該被埋沒的)天份相關,因此可說是反殺的結局反倒仍重回某種「正確」而缺乏了角色的自省。

與<失速芭蕾>直接對標的<黑天鵝>,表現出藝術家追求藝術的不瘋魔不成活,由Natalie Portman飾演的主角Nina挑戰天鵝湖中分飾黑白天鵝,今日看來是刻意將「純真」與「入魔」做出反差以引導出雙重性格─但現實生活中哪還有純真之人?─這是為了凸顯藝術向來高舉真善美的虛偽,拉下總是高高在上的「境界說」,極端反向也可能成就一番藝術,只是絕對犧牲後的無我所形成的空殼,可能入主的並非神祇而是魔邪(卻又如何)。

<失速芭蕾>則聚焦「人界」中,探究人內在與外界能否分離,像是首尾呼應的連續旋轉動作,中軸得何其穩定以巧妙平衡離心力,全片卻和「離」有關,為了夢想主角Joy(由Talia Ryder飾演)必須離開舒適圈、必須把自己硬生生拔到另個環境,那種痛苦不只是隔閡、孤獨,更是強迫一個已然完整的人全部砍掉重練,一如Diane Kruger飾演的舞蹈學院院長Tatiyana所說:「沒有痛苦就沒有一切,一旦不痛苦也就不再是舞者」,話中同樣為了藝術的追求迫使人絕對進入一種身分狀態裡,再也沒有「我」。

全片多次以對白說穿了主角直面的挑戰,如,Tatiyana提到:「為了爭取一個角色願意做到什麼地步」,甚至藉著男主角說了兩次「芭蕾世界一切都與政治有關」─暫且不論在敘事上這樣破題有多無趣,卻呈現出主角肯定知道自己選擇要與什麼激烈衝撞:就算是傳達人類共通情感的藝術也不能凌駕社會制約,正統性始終是鞏固利益、維繫運作的根本,誰有能力突破千萬年來的龐大桎梏?於是我們能預見Joy會遭遇怎樣的不公,以及她如何瘋魔地做出犧牲,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能預見她的失敗─否則這部片就太不真誠了,卻也凸顯出本片和<黑天鵝>在主角設定上相同的弊病─天真。

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失速芭蕾>提出了主創(也就是故事原型的美國芭蕾舞者Joy Womack)的控訴,然而刻意二分角色與潛規則的對立反倒使得這樣的控訴顯得虛弱慘白,除了藝術本質理當去神化,也難相信美國芭蕾舞界就全然正派,即使出於某種被迫,也是主角出於自由意志順應潛規則而做出的選擇,一開始就知道這是場怎樣的遊戲(藝術本來就是遊戲)、也一直遵循遊戲規則的她,並不是鏡頭想要觀眾相信、同情的「受害者」,她的「受害」僅因她始終沒能打破那道高牆,讓人質疑的是,事實的原點從來不是對不公不義的本質展開挑戰,遑論那道高牆並不真的是「莫斯科芭蕾舞團」。

很難想像離夢想很近卻永遠碰不到的感覺是什麼,人們幻想的「夢想」是,因著我們「所是」實現了渴望的未來,Joy反倒因為她的所是而使得她夢想幻滅,她能夠不是她自己嗎?也正是這段她試圖「非我」的過程註定了失敗,她從Joy變成了Joika,甚至利用婚姻讓自己「成為」俄羅斯人,這個作法仍是一種依附,她無法從本質上改變自己,她究竟是誰、想成為誰、可以是誰、只能是誰,這些她忽略、逃避的「我、我、我」才是真正的高牆,她不肯面對的殘酷是,每個人都如此努力站上了舞台也不見得能成為主角,憑什麼相信自己是絕對的主角,卻不願成為自己真正的主角?

這個角色難以讓人同情的原因是,她沒有深刻自覺於「身體是妳自己的,但認同是別人給的」而不再追求那樣的認同重新展開自我觀看;她可以藉口被陷害、被壓迫、被潛規則,但Tatiyana也戳穿她實際上是被自己打敗的,英文片名<The American>不是她的身分標籤,而是代表她始終是以「美式思維」為真理:我理當、我可以、我值得,對照她片頭學習「這個女人買單」的俄語頗有諷刺興味,因為她根本沒有買單的能力,這也是Tatiyana對她的批評「有天份但始終像個美國人一樣跳舞」,角色缺乏真正的成長,也呼應最後的一段舞作<唐吉軻德>那樣活在幻夢中,就連自己的黑化也當成是種浪漫。片中因她的爆料而成了全俄的「叛徒」,問題是她究竟背叛了誰,俄羅斯從不承認她也就不存在所謂背叛,於是她實際背叛的也只有自己。

有意思的是<失速芭蕾>核心內涵的缺失超越了本身控訴的意圖,它激起的正反評價象徵全世界的人們是在用怎樣的觀點在看待所謂的公平、正義,以及所有集體價值所吹捧的價值觀。不論是Joy Womack或是莫斯科芭蕾舞團,都只是採取對自己有利的觀點,畢竟一切,都是政治。

同場加映:

你願意為了什麼而跪下<絕對公平>

她的身體成為巨大的謎語<無法融化的祕密>

發瘋有理<波紋>

合宜的背叛<塔爾>

負評如潮水退去之後<金髮夢露>

avatar-img
126會員
230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相較於法庭攻防、主角的身分背景,全片將懸疑重心放在「不去交代女主角Kelly-Ann執迷這個案件的原因」,這也像是人們對網路資訊不解的執迷,執迷於窮追不捨以至最後執迷成一種「無動於衷」,「讓我們看下去……」像是魔咒使人上癮,沒有理由、無須誘因,行為與精神的分割感也體現在觀眾始終看不透......
第三段的邪教組織首尾呼應了第一段故事近似聖經故事的設定,也與第二段內容圍繞的「信與不信」有關,也因著Daniel堅定的「不信」成就了他想像的「真實」,這層關係揭露全片的主題「信仰」,重回尤格‧蘭西莫早期著墨的題材,如同開頭提及的早期作品涉及的集體服從、超自然力量、精神崇拜有關,所以我們才會覺得<憐憫
「若你飆車時快如閃電,墜地時就會響如雷鳴」未料夥伴Robin一語成讖。看見機會更看見機會渺茫的Luke何其急迫,他決定靠著騎行的天賦鋌而走險,以奢求Jason能知道自己的存在;然而這個屬於他的故事卻沒給他主角光環,原以為的別無選擇成了走投無路,他最終竟哀求Romina別讓孩子知道有自己這樣的父親..
片中破解了抱臉蟲偵測體熱發動攻擊的模式,這個設定煞風景地破壞了異形的神祕性,卻呼應「去人性化」的目的,主角們得避免因害怕起雞皮疙瘩所引發的體溫升高以免於抱臉蟲的攻擊,人類本能反倒成了無法生存的弱點,一如Romulus 太空站復生的生化人科學官Rook所說:「人類『應該』是完美的」,不也說明現行的人類
美子身上表現出某種「理想的突兀感」,她的笑聲、她的天真,活脫脫像個66歲的少女,這種精神性也表現在她格格不入的穿搭─即使並不闊綽也總是用心打扮,在課堂上她分享之所以喜歡穿搭的原因:小時候代替生病母親照顧自己的姊姊,總是喚她過來給她穿上好看的衣服,儘管年紀小卻明白姊姊對自己的愛,這是童年的她對美善..
本片鑲嵌一部片中片、由一部未曾公開的電影<道別的眼神>揭開:臨近生命終點的富翁Levy託人到上海尋找混血的女兒Judith/Qiao Shu,但電影尚未拍完飾演受託者的演員Julio便人間蒸發,這部片也因此停拍。這段影史秘聞令人聯想到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作品《幻影書
相較於法庭攻防、主角的身分背景,全片將懸疑重心放在「不去交代女主角Kelly-Ann執迷這個案件的原因」,這也像是人們對網路資訊不解的執迷,執迷於窮追不捨以至最後執迷成一種「無動於衷」,「讓我們看下去……」像是魔咒使人上癮,沒有理由、無須誘因,行為與精神的分割感也體現在觀眾始終看不透......
第三段的邪教組織首尾呼應了第一段故事近似聖經故事的設定,也與第二段內容圍繞的「信與不信」有關,也因著Daniel堅定的「不信」成就了他想像的「真實」,這層關係揭露全片的主題「信仰」,重回尤格‧蘭西莫早期著墨的題材,如同開頭提及的早期作品涉及的集體服從、超自然力量、精神崇拜有關,所以我們才會覺得<憐憫
「若你飆車時快如閃電,墜地時就會響如雷鳴」未料夥伴Robin一語成讖。看見機會更看見機會渺茫的Luke何其急迫,他決定靠著騎行的天賦鋌而走險,以奢求Jason能知道自己的存在;然而這個屬於他的故事卻沒給他主角光環,原以為的別無選擇成了走投無路,他最終竟哀求Romina別讓孩子知道有自己這樣的父親..
片中破解了抱臉蟲偵測體熱發動攻擊的模式,這個設定煞風景地破壞了異形的神祕性,卻呼應「去人性化」的目的,主角們得避免因害怕起雞皮疙瘩所引發的體溫升高以免於抱臉蟲的攻擊,人類本能反倒成了無法生存的弱點,一如Romulus 太空站復生的生化人科學官Rook所說:「人類『應該』是完美的」,不也說明現行的人類
美子身上表現出某種「理想的突兀感」,她的笑聲、她的天真,活脫脫像個66歲的少女,這種精神性也表現在她格格不入的穿搭─即使並不闊綽也總是用心打扮,在課堂上她分享之所以喜歡穿搭的原因:小時候代替生病母親照顧自己的姊姊,總是喚她過來給她穿上好看的衣服,儘管年紀小卻明白姊姊對自己的愛,這是童年的她對美善..
本片鑲嵌一部片中片、由一部未曾公開的電影<道別的眼神>揭開:臨近生命終點的富翁Levy託人到上海尋找混血的女兒Judith/Qiao Shu,但電影尚未拍完飾演受託者的演員Julio便人間蒸發,這部片也因此停拍。這段影史秘聞令人聯想到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作品《幻影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一部動畫電影的評論,主要描述了兩位少女之間的友情和夢想的故事。影評還在詢問兩個重大問題:追求夢想是否值得撇下一切,以及出門和留在家中哪個是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驀然回首》電影心得 🖋暴雷注意 🖋個人觀影心得分享,如有解釋違,敬請見諒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也挾帶思念看著回憶的泡影......
Thumbnail
看完這部片,或者在看的過程中,一再浮出你腦海的記憶畫面是什麼?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電影觀後感分享,內容描述了對於臺北電影節的一部日本電影異國日記的感想。著重於該電影故事情節的內容和影片的觀影感受,以及對該片在漫畫劇情交代上的期待。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
Thumbnail
2023結束,順應每年的習慣來盤點一下去年看到的好看電影。懸疑的、溫暖的、荒謬的、驚艷的,電影的魔法是:你永遠能在其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謝謝拍出好電影的人。好的電影永遠需要觀眾。配點酒,做點荒謬的夢,跟親近的人吵吵鬧鬧(或打一架),一年又過了。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一部動畫電影的評論,主要描述了兩位少女之間的友情和夢想的故事。影評還在詢問兩個重大問題:追求夢想是否值得撇下一切,以及出門和留在家中哪個是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驀然回首》電影心得 🖋暴雷注意 🖋個人觀影心得分享,如有解釋違,敬請見諒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也挾帶思念看著回憶的泡影......
Thumbnail
看完這部片,或者在看的過程中,一再浮出你腦海的記憶畫面是什麼?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電影觀後感分享,內容描述了對於臺北電影節的一部日本電影異國日記的感想。著重於該電影故事情節的內容和影片的觀影感受,以及對該片在漫畫劇情交代上的期待。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
Thumbnail
2023結束,順應每年的習慣來盤點一下去年看到的好看電影。懸疑的、溫暖的、荒謬的、驚艷的,電影的魔法是:你永遠能在其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謝謝拍出好電影的人。好的電影永遠需要觀眾。配點酒,做點荒謬的夢,跟親近的人吵吵鬧鬧(或打一架),一年又過了。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