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4|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在墨爾本的求職之旅:心路歷程與自我突破

答應自己要記錄下這幾個月的心路歷程,還有這些時間的一些自我突破跟自我覺察。

一路走來其實不容易,但我做到了,開啟了一個新開始。

五月初離開了熟悉的土地,踏上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墨爾本,休息了一兩個月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充滿選擇的新開始卻讓人徬徨,嘗試了一些新的選項:開始看看能不能做自由接案的工作,重新看看行銷工作有沒有辦法在這裡重啟,有沒有顧問的案子可以接,回去找了老東家看這裡的新機會,投履歷到很多沒有做過的產業,有想過要不要去墨大唸書會出來好找一點,後來接受這邊一些顧問的建議,從retail的工作開始投遞履歷開始找,老實說retail是一個已經讓我覺得累的產業,如果可以轉行很想轉行,但人在換一個地方的時候,需要先有個落腳處,才能再開始轉換跑道,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也很感謝零售產業的廣納百川,很像包容一切的母親,(在我的嫌棄之下)持續溫柔的守護著人們,包容不同背景文化的人,能夠有個穩定的收入,加上零售業在澳洲很飽和的就業市場,缺人相對嚴重,最終讓我找到立足點,開啟新旅程。


記錄一下這次經驗學到的澳洲工作文化,和我自己對自己的小觀察跟小突破:

  • 非常重視本地經驗:據說到澳洲工作,或者外派到澳洲工作,每個人都要往下down-grade一個層級以上,因為沒有當地的實務經驗,非常難在第一關的CV screeming就得到機會,大概澳洲因為地理位置加上文化的關係,相對區域獨立,但他屬於英語系國家,流行文化上很接近美國跟英國,以英美的中心流派為主要的追蹤對象,但人民組成又十分多元,英語是主要語言,過去不同的移民潮帶入不同的歐洲,非洲,亞洲移民,生活的方式其實都還是貼近原本的文化,但所有人又能維持一個尊重彼此差異跟文化的共識(很多公家政府單位也還同時提供著多語言的服務),就業市場上,由於地域廣大,跨一個州有時候會有不同的假日或者不同的法律,因此非常的本地化,重視自己社區社群的發展和連結,目標的客群在不同的社區是會很不一樣的,也因此,要有一個宏觀的視野管理當地的生意可能也需要更多元的歷練,這是我猜為什麼澳洲工作都會要人down grade的原因,單一市場經驗相對辛苦,亞洲綜合經驗或是歐美經驗就很難說了,否則就是要從公司外派得到澳洲的機會。


  • 奇妙的志工面試經驗:可能因為重視本地經驗,許多有趣的機構因此誕生,我看到一個狀況是一種特別的志工組織,這些組織招募很多免費志工去協助他們的零售店面通路擔任接待或顧客服務的工作,而去參與的志工有些可能是支持該組織的理念,有些可能是想找當地工作,但沒有本地經驗而碰壁,因此從志工服務著手,我曾經去過某個非營利組織面試,該機構運用所有找工作的學生或者面試者,當作機構內的人力來使用,從事會計,行銷,顧客接待,客服,人事等職務,讓找工作的人去累積當地的工作經驗,以利找到正職的工作我也有去一個這樣的志工組織面試的經驗,這個機構從事二手商品的捐獻跟買賣,但機構主要目的是要幫助在澳洲求職者找到工作,該正職員工只有一人,就是創辦人,他們在招募網站的志工選項招募人才,我想著去試試看,於是就投遞了履歷,投完大概隔天就收到集體面試的通知,面試當天創辦人找了3個人面試2位候選人,我和另外一位中國裔的紐西蘭游泳教練,她之前在中國從事醫材相關的工作,後來搬去紐西蘭,現在落地墨爾本找新機會,被主事者找來的三位面試官,一位之前在墨爾本金融業工作被資遣,另外兩位做財務相關工作,這三位都是第一天到職從事志工工作,看起來沒有其他的on boarding就被找來當面試官(他們看起來都有點慌張),主要面試官問了一些背景跟一些我理想想找的工作和可以接受的工作,還有其他整體性的問題後,的確給了一些相對的建議,接下來就問我們什麼時候願意來排班,並告知我們說要排隊一個月以上才能開始無償在他那邊工作,希望我們現場就可以決定,這幾個話術老實說在我心中是警鈴大作,我這難搞的人第一不喜歡那個店鋪的整體環境,第二不喜歡該創辦人對待人相對比較急躁跟主導命令為主的語言,第三是整體的組織有種很亂,所有人都在等指令的感覺,於是就用距離家裡很遠我想要考慮一下當作脫身的藉口,結束了這回合。老實說,不知道這樣的志工機構存在的背後還有沒有其他的目的,但也許市場上就是有這個需求,又也許還有我沒有看見比較ethical的存在價值,是個種特別的存在。


  • 寫cover letter和CV:我找工作的時間相當的幸運,所有HR或者獵人頭都告訴我今年澳洲市場相對緊縮,非常競爭,也因此,cover letter跟履歷怎麼寫的可以符合不同工作的要求,就成為一個必須精通的技能,一開始我投的履歷我只寫cover letter沒有針對不同的項目調整履歷內的內容,完全沒有收到任何回音,或者直接就是得到拒絕信,真的是很慘。後來經過一些諮詢之後,得到一些相對的建議,當時的顧問把工作要件跟我的履歷直接放在同一個畫面上做對照的比較,要求我細讀過JD上所有的段落,在整理出要求的重點,讓我在每個工作之間列出這些重點相關的經歷和例子,一條一條地放進履歷中,履歷是可以超過一頁的,愈詳盡地列出相關的事情愈好(這點澳洲市場也跟我之前認識的市場很不一樣),完成後再寫cover letter,主要是論述自己如何適合這個工作並且舉出具體的例子,在加入個人的特色特質去述說職業旅程的故事,然後此故事能夠再次印證你就是此工作的完美人選(心已累)。


  • 面試重視在該工作上需要的性格跟相關經驗:澳洲人相當務實,在很多的文化介紹中你會看到這樣的描述,down to earth,realistic,也因此排除不重要的枝微末節,只留下最重要有效率的事情,展現在我這一路的求職經驗中;第一關HR的面試通常直接在電話上只進行15-20分鐘,問一些你的領導風格是什麼你的經驗,為什麼想要找這份工作的問題,大部分會要求你舉例支持你的自我描述,第二關面試就會和直屬的主管見面,面試著重在他們需要的經驗,不太問你以前的狀況,以及你會怎麼做去改變不同的狀況,請你提出過去的例子證明你知道他們列舉的這些條件你會如何處理,我被問過會如何進行和主要通路商的joint business plan的協議跟協商,也被問過如何處理團隊之間的衝突,另外也被問了針對表現不好的團隊成員有沒有過處置的經驗,被問過會如何做增加官網的流量,如何讓用戶更快可以收到網購的產品等。每個工作崗位上的面試官是很清楚知道他希望該人選達成的目標,也因此,面試主要就看你各方面是否能達到此工作想要的需求條件,相對務實跟客觀的衡量。


  • 自信心和表達能力:第一次離開台灣找工作,即使使用英文工作已經快20年,但在一個完全不熟悉的環境,在全英語的環境找工作真的好挑戰,澳式英語偏向英式的語法,和美式不同喜歡用一些比較深奧(文言文)的字,用字比較文雅,但腔調也容易黏再一起,常常得掙扎找一個精確的字描述自己的感受,溝通原本是你的強項,但如何用你的第二語言去表達跟感受字裡行間的氣氛,成為一件得持續努力的事情。這一路上其實經歷許多自我質疑,也因為個性上的腳踏實地,不確定的事情就會比較不敢大聲的說,在一開始面試的時候,回答問題會很不確定,容易聽起來缺乏自信,或者用一些I guess...I think...這種很推論的語言,讓自己聽起來無法成事,或者很猶疑不知道該怎麼做,事後想起來真的對面試本身很沒幫助,於是乎逼自己轉換心態,就算不確定答案,還是很有自信地把可以得到的答案講出來,以及開始讓自己去聽相關澳洲產業知識的podcast,建立更多的了解,讓自己可以更有信心地回答。


  • 人脈networking:這件事情一直是我自己很不擅長的,工作的時候,建立了一些人脈,也有不錯的名聲,但很不會用這一些關係,這次來到這陌生的地方,也希望自己能夠和以前工作有連結的人,持續聯繫或者得到一些機會,這次有因為做了這件事情得到一個面試的機會,還有運用以前的聯繫去討教打聽一些看法,雖然其他運用人脈的方式可能還是不夠精練,但也想要為自己邁出這一步掌聲鼓勵!


墨爾本的天空


另外一方面,我對自己的觀察跟認識因為這將近半年的時間有了更多的認識:

停止自我懷疑的聲音:對自己的認識在這一路上也是又增加了一些,首先在這裡找到工作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肯定,原來我可以做得到(找工作的期間一直覺得自己價值全無,澳洲又是每個人都跟我說很難的),原來有走過之前那些路的經驗,還是會留下痕跡的,之前在別人評價我以及我自己看我自己的中間,常常自我質疑(倒是旁邊的人都很相信我),但可以找到這份工作讓我自己蠻驚訝的(到底有多不相信自己),也真心感謝這個小小的里程碑停止懷疑的那個聲音。


Reset,Restart:像是按下暫停鍵一樣,走到了澳洲這一步,帶來的挑戰是如何可以讓自己重新來過,不管是職涯也好,面對工作的心態也好,身體健康,還有個人的興趣也好,其實都是一個新開始,要放下自己曾經做過哪些事,達成哪些成就的念頭,重新認識這裡的人,工作環境,社會形態,然後藉機調整自己在過去工作中概念裡面不喜歡的習慣,讓自己不要重蹈覆徹,進入另外一種循環,例如:不喜歡自己過去給自己很多壓力追求很多成長,讓工作把生活給佔滿,沒有時間探索各種自己的興趣(寫東西?法文?等這些),這次的重來,要記得這些點,然後去調整才是重要的。


為什麼要上班:這段時間一直認真的問自己這個問題,有一部分我想我還是把工作成就跟我自己的價值綁在一起(無法否認這件事情),一部分是需要一份固定收入帶來的安全感跟自我價值感,一部分是覺得工作裡面不斷認識一些新的概念品牌或人,似乎是讓我看見更多不同的人事物價值的地方,一種持續探索這世界的方式。


錢也很重要:理財,十年之後才能用被動收入隨心所欲的達到想要的生活品質,調整自己的時間到一些十年二十年後想要的生活中那些方向上面去。不需只是無盡追求高職位帶來的高收入跟高壓力,沒有去計劃該如何好好的處理自己的財務,畢竟對我而言,錢也只是讓自己過的舒心的工具罷了。


墨爾本天后宮:這也是個很奇妙的地方,在我家附近有個媽祖廟,裡面有著佛教跟道教眾神明們,我觀察下來,越南華人,印尼華人,馬來西亞華人,香港人,台灣人,廟宇信仰在墨爾本可能從淘金的時代就隨當時候淘金潮的人落腳此處(想到一本書叫做金山),Footscray的那個廟宇是新蓋,我覺得也是溫柔地接住在澳洲華人們的煩惱(都是找工作,移民,求學這些,家人身體健康),也給我一些援引跟方向,非常的感謝。


10/7下週一開始上班,希望是個好的開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