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之際,庭院中那棵老桂樹,總是綴滿一簇簇的黃白小花,空氣中浮動著縷縷甜香。不過這不起眼的小花,自幼就不曾得到我的關注,它總在角落裡自開自落,偶爾嗅聞到一襲馨香才讓人知道它開了。直到讀了琦君的《桂花雨》之後,才開始對桂花有了不同的認識。只不過那採桂花、吃桂花的景象,以及「金沙鋪地」的描寫,卻始終只能想像。
猶記在陽明山讀大學時,公園路燈管理處有一棵丹桂,每年中秋都會開滿橘色的花朵,這下才知道原來還有橘色的桂花,宋人朱松筆下的「初時醉肌紅,忽作絳裙色」大概就是這類的桂花。丹桂花多而密、香味濃郁,至此對於琦君筆下那金沙鋪地的景況才能揣摩幾分,不過採桂花、吃桂花的樂趣卻始終尚無緣親身體會。
直到年前家裡的桂樹瘋狂似的開起花來,於是興起了泡桂花茶的念頭,將新鮮的桂花加到烏龍茶中沖泡,清淡的茶香中帶著桂花的馨甜,「人閑桂花落」的句子就這樣的吟誦了起來,不知不覺中人也感染了那份寧謐的閒情逸致。就這樣帶著閒情採花去,個把個鐘頭就盛滿小竹篩。
原本想把這些桂花曬乾後加到茶葉中,不過實在太多了只好另尋用處,查了相關作法不外是用糖熬煮的桂花滷或加糖醃漬的桂花釀,實在想要現做現吃,於是決定用煮的。
桂花滷的做法是先將桂花中的雜質去除,可於陽光下曬一下。接著將麥芽糖隔水加熱至融化,並加入蜂蜜使其不致太黏稠(不過蜂蜜加熱會破壞酵素就是了),並加入一些鹽使之不過於甜膩,最後再加入桂花不斷以小火攪拌熬煮約10分鐘即成。想不到桂花經過麥芽糖及蜂蜜的熬煮後,使原本只可嗅聞的氣息化成吃得到的馨甜滋味。將之淋到湯圓或甘薯上,不僅色澤美麗,清甜不膩,風味更是絕倫。過年時小姑帶兩個小孩回娘家,大半罐的桂花糖蜜一下子就被吃光了。
至於另一種桂花釀(糖漬桂花)的作法是找一只空玻璃罐,一層糖(砂糖、冰糖、麥芽糖、蜂蜜皆可)一層桂花,最後密封起來。三天左右糖就會開始化了,約一個月就可食用。不過,蜂蜜漬桂花不宜久放,放久了容易有發酵味。
瓶蓋打開的瞬間,香甜濃郁的桂花味一擁而上,等待果然是有代價。品嘗後發現,濃郁的香氣和滋味更甚於糖煮的桂花滷。不過這等待一個月的滋味當然也必須來點特別的,首選當然是《桂花雨》所提到的「桂花栗子羹」。
先將栗子切碎用水煮軟,再將蓮藕粉加水融解後,徐徐倒入鍋中勾芡,關火前將糖漬桂花倒入攪拌,再灑上一些新鮮桂花,就大功告成了。嘗上一口馬上明白,這道杭州名品果真不是浪得虛名。鬆軟的栗子及果香,搭上桂花釀的甜馨,調和在稠滑的藕羹中,自有一種渾然天成、無懈可擊的清雅飄香,這時才領略為何桂花會被稱為「天香」了。
據說這道桂花栗子羹是這樣來的,相傳在唐明皇時的一個中秋夜,嫦娥見到杭州西湖的迷人景色,情不自禁的跳起舞來,一時間「天香桂子落紛紛」,剛好靈隱寺的和尚正在煮栗子粥,這些從天上掉下來的香花正好落在粥中。僧人吃了這道粥之後,發現滋味實在太好了,於是這道桂花栗子羹就流傳下來了。
嘗過了桂花栗子羹的美妙滋味,不過對於林清玄所描寫的另一種吃法則更感興趣。將盛開的曇花摘下來淋上桂花釀,據說鮮香中帶著脆感的花瓣沒幾品比得上。另外還可將曇花煮成凍,再淋上桂花釀也是美味無比。林清玄沒有對其滋味多作描寫,不過光是想像就讓人神往不已。看來只好等夏天曇花開了,才能將這兩種傳說是天上來的花,搭在一起吃吃看了。
原作時間:2009/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