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讓愛成為教室的日常

    “我對他寬容,就對其他同學不公平了”

    這是我在跟高關懷學生的導師討論個別關懷時,常常聽到導師的為難。

    一個經歷創傷事件的孩子,內心是比一般的孩子脆弱,他們會需要更多的心理安全來確認這個世界是值得信任的。在教室的老師,往往看到孩子的行為如常,忘了孩子並不會輕易舉白旗的,他們也在努力讓自己調適回到生活軌道,於是,就容易忽略了孩子需要比日常更多的關懷。留意到這件事之後,平常就營造心理安全的班級老師,要給予個別關懷並不難,因為這是教室的日常;對於平常習慣威嚴管理的老師,突然要改變方式來因應個別需求,就如同要離開舒適圈一樣的困難。

    大部分的老師第一個想到的困難都是關於公平。

    阿德勒說:”萬事取決與觀點。” 對於公平的觀點如果只有一種,那麼面對一個無法在這個公平機制滿足需求的孩子,就會讓老師卡住了。

    努力的經營班級,我們想要教給孩子的是什麼呢? 以公平為例,在教室裡的公平是每個人都吃一碗飯叫公平,還是每個人都能吃飽才叫公平呢?

    給一個比較餓的孩子多吃一碗飯,老師擔心因此讓其他孩子認為不公平,會發生什麼事呢?

    回到自身覺察,何以內心那麼在意公平呢? 回到教育層面,能否在事件中帶孩子討論學習,成為一個讓孩子們表達意見,討論理解的機會教育呢?

    由於現代家庭樣態的多元,班級裡需要多關懷的學生並不少,老師可以把和學生建立正向連結當成日常,在機會教育裡傳遞關係比對錯更重要的價值,當班級裡能營造這樣的友善氛圍時,面對高關懷生,孩子們會更在意的會是怎麼幫助身邊的這位同學,而不是爭愛搶關注的公平議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