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科技社會學|我們花錢買AI,只是為了變笨又變窮


近日,美國電動車及太陽能板公司巨擘特斯拉(Tesla)推出了一系列AI智能新品,從沒有方向盤、剎車的無人駕駛計程車Cybercab、多乘載的全自動巴士Robovan到人形機器人Optimus,發表會上展示的科技宛如讓電影《機械公敵》成真。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親自主持,將這些創新科技展示給大眾,進一步激起了資本市場的狂熱。


然而,這一波技術革命中不僅僅是硬體設備的進步,近期更出現了一款無需手動操作就能操控螢幕的新型軟體,甚至能根據個人習慣「預測」操作。隨著這類技術的普及,我們不再需要熟悉操作步驟或動手輸入,僅需依賴AI的記憶來完成。然而,這些炫目的科技產品真的帶來了便利,還是掏空了我們的財富與智慧?


AI與資本的互利共生

自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便以效率和利潤為核心驅動,透過技術優化生產、降低成本、提高利潤。AI技術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全新工具,無人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新興產品讓科技公司得以將我們的需求轉化為可被量化、分析的「商機」。隨著AI逐漸滲透日常生活,從智能助理到無人汽車,消費者不得不投入更多資金以維持「便利」,這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需求陷阱」,使人們擔心若無法緊跟潮流,便可能被科技拋棄。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原本需要動腦的部分逐漸減少。無人駕駛技術讓我們不再依賴自身方向感和地理知識;無需動手的螢幕控制技術則進一步讓我們的選擇權被「包辦」。這些技術的普及,不僅削弱了我們的自我判斷力,更使我們愈加依賴科技,逐步喪失了主動掌控生活的能力。


最終,我們逐漸懶化成「科技的笨蛋」,即便技術出現問題時也無所適從。 依賴科技的副作用還包括對批判性思維的侵蝕。研究指出,習慣依賴AI產品可能會導致認知能力的退化,最終使人們難以判斷資訊的真偽。當技術越來越無縫地「代勞」日常選擇時,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否正在被重塑,而最終喪失了獨立判斷和批判的智慧?


人性科技化的警示

這種對科技的盲目依賴,正是《權力與進步》一書中所批判的現象。書中提到,18世紀的圈地法案和早期工業革命的經歷,便是一個警示。圈地法案將土地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以引進先進的農耕技術,但收益大多流向資本家,而普通農民的生活未見改善。早期工業革命更是造成了紡織工人處於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工時過長、童工濫用等現象屢見不鮮,直到社會制定規範進行干預,才有所改善。


這些歷史教訓提醒我們,在AI時代,我們必須小心別重蹈覆轍。當資本主導未來發展時,科技紅利往往集中於少數人手中。「人性科技化」的現象揭示了當代社會中人類對科技的盲目依賴,並引發了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危機。當人們將科技視為「成功」的象徵,認為擁有更多AI便是進步,卻忽略了其背後的剝削本質。科技巨頭在「高科技」名義下,用華麗的創新掩蓋了企業責任,透過削弱勞工權益、降低成本,資本家以理性化、科技化的計算人類未來,將消費者變成「韭菜」和「笨蛋」,而企業也逐步脫離了應有的人性與社會責任。


科技的「假進步」與「偽需求」

根據《權力與進步》一書的觀點,現代科技的發展逐漸顯露出「假進步」的危險。這些表面上的技術提升,其實並未真正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反而讓我們付出了更高的代價,換取「便利」的假象。科技企業的無限創新,誘使人們不斷購買新產品,形成消費性需求循環,讓我們誤以為擁有最新科技就是成功和幸福的象徵。然而,這不過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偽需求」。


隨著資本與科技的互相驅動,現代社會不斷強化「擁有更多科技等於進步」的觀念。我們在無數的發布會和科技新品中,逐漸被洗腦,認為擁有這些科技產品能讓我們更接近理想的生活。正如書中提到的早期工業革命,我們陷入了同樣的「生產效率迷思」,將便利與進步畫上等號,卻忽略了科技所帶來的「成本」。


快速竄起的AI詐騙

AI的快速進步雖然為生活帶來便利,但其潛在的負面效應不容忽視,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警告的,AI詐騙的成長可能使其成為未來的新興犯罪產業。他提到,當他看到自己深偽影片時,驚訝地發現,即使是他的家人都難以分辨真偽,甚至笑稱自己可能被「假自己」騙走資金。台灣最新數據顯示,AI技術的應用在詐騙案件中激增,僅8月一個月就報告了6千多件詐騙案,詐騙案的逐年攀升揭示了AI助長犯罪的現象,尤其是語音與影像的深偽技術,讓普通民眾難以辨別,導致防範不及。


不僅民眾深受其害,連政府機構也難以倖免。刑事局破獲的一起犯罪集團案件中,犯罪者利用AI合成技術將護照持有人的臉與「買家」臉型相似的AI圖像結合,以此取得護照。這些事件顯示,政府機關的檢核系統面臨挑戰,難以偵測AI生成的假照片,反映出台灣現行制度在AI監管上的缺口與治理不足。專家指出,如果社會繼續將資源集中於AI應用發展,而忽略AI治理技術,將讓社會面臨更大的「技術負債」風險,即創新發展超過了治理的步伐,令法律和監管難以追趕。


為科技賦予應有的理性與人性

AI技術的發展不應僅僅為少數企業及詐騙者謀利,而是應該成為真正改善人類生活的工具。為此,我們應該回歸理性和人性,避免被科技與資本捆綁。就像工業革命時期社會逐漸意識到必須制定勞工保護規範,我們在AI時代也應確保科技紅利能夠公平地分配給每一個人。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我們需要意識到科技僅僅是工具,而非生活的最終目標。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平衡,而非無限制的更新與替換。我們應該開始質疑科技的真正價值,拋開對AI的盲目崇拜,不再將其視為解決一切問題的萬靈丹。相反,讓我們以節制的態度看待AI,確保它能夠為人類服務,而非讓人類成為科技的附庸。


結語:科技進步,還是人性退步?

從18世紀的圈地法案到今天的AI技術,我們見證了科技進步的雙面性。它確實帶來了便利,但在資本的掌控下,這種便利也可能成為我們的枷鎖。若我們無法賦予科技以理性和人性,科技便會在資本主義的驅動下,逐漸侵蝕我們的自主性和判斷力,讓我們成為「科技的笨蛋」。


當未來被資本主導只剩「科技發展」一件事,環保、人性與倫理逐漸被擱置,所有酷炫的發布會都大說人類的未來,但其實只有一句真話,你們的「未來」只能用錢來向我買;暢談改善身心障礙者和高齡者生活,但背後其實是幫助「有錢的障礙者和老人」,其實和宗教洗腦沒什麼兩樣,從電腦發明、手機、智能助理等,已經滲透了幾十年,我們早陷入消費性的需求循環,而非真正的成長與啟發。


這不僅侵蝕了我們的自主判斷,更讓資本在削減社會責任的同時,不再重視勞工與環境的正義,更可怕的是,不論我們說了什麼,這一切仍會繼續。因此,在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必須警惕這種「人性科技化」的危機,為科技賦予應有的理性與人性,避免被科技與資本捆綁,失去自我與生本質。讓我們用理性和節制,牢記AI僅是提升人類生活的工具,不要再輕易成為「韭菜」與「笨蛋」。


參考資料

經濟日報(2024),AI 造假難辨 潘朵拉盒子打開了

艾塞默魯,D.,& 強森,S.(2023),權力與進步:千年以來我們對科技與繁榮的奮鬥。天下文化。

Dunning, D.(2020),科技依賴心理學:對認知功能與決策的影響。《應用認知心理學期刊》,34(5),1034-1048。

特斯拉(2024年10月15日),特斯拉全新AI技術進展:Cybercab、Robovan與Optimus發布會



本文亦轉載於關鍵評論網 :我們花錢買AI,只是為了變「韭菜」與「笨蛋」?


+左邊女孩IG 會不定期辦贈獎活動哦 !

+左邊女孩專屬網站有機會看到更完整的文章哦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