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子習慣》摘要+感想

    分類:自我成長

    書名:《原子習慣》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個人評分:4/5

    ———-

    1、本書出版於2018年,作者立意深遠,結合大量不同領域的書籍&論述,對於「培養習慣」提供相當豐富的理論基礎&具體的實行建議,是本不錯的工具書。

    比較可惜的地方在於理論部分不夠清楚周延(不排除是翻譯問題),容易讓人覺得不知所云、老生常談;即便有所收獲,也容易流於表面,難以落實

    —————-

    2、全書若簡單概述,大概就是p286提到的:

    如果你很難記住某個習慣,就需要「讓提示顯而易見」;如果你缺乏開始的動力,就需要「讓習慣有吸引力」;如果你覺得這個習慣太過困難,就需要「讓行動輕而易舉」;如果你無法堅持下去,就需要「讓獎賞令人滿足」

    至於具體技巧,族繁不及備載,直接看書就行

    ———-

    3、作者於書中自承,本書核心宗旨之一,就是教我們透過建立諸多微小的、符合自身性格的「原子習慣」,再加以堆疊綑綁設計,合成更大的習慣系統(工作流程),以此達到實現自我(身份認同)的終極目標。

    這讓我想起《卡片盒筆記》也是提供一套「工作流程」——透過建立一張張可以公開發表的獨立筆記(原子卡片)並加以連結,進而產生主題(洞見、靈感)

    《從A到A+》則提到先找對人(原子人),組成卓越經營團隊,彼此分享洞見、決定策略,再決定做什麼,。

    三者存在異曲同工之妙。前兩本書提到,透過建立好的系統(工作流程、習慣),讓自己不需要用到有限的意志力,就能沉浸其中,形成正向循環;最後一本書則提到找到對的人,組成團隊不但容易因應瞬息萬變的世界,同時也不需要嚴格管理or強烈誘因,就能推動公司前進。

    ———-

    4、作者強調,改變習慣最重要的面向是改變「身份認同〈怎麼看待自己〉」,而改變身份認同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做的事。p49、p56、279,並提到「大腦隨時都在吸收資訊、留意環境裡的提示,進而產生不同的預測&詮釋,根據預測帶來不同感覺、慾望&衝動,進而觸發不同的習慣來滿足深層動機。」p156

    很明顯地,作者想闡述一套外在刺激與內在情緒互動關係的模型,但礙於個人理解能力,只能透過參考「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來領略其中意涵。

    薩提爾認為,如果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我們必須了解和處理他們的內在世界。由外而內排列分別為:

    a、行為(命令孩子寫功課)

    b、感受(生氣、煩躁)

    c、感受的感受(對自己經常生氣而感到無奈)

    d、觀點(孩子怎麼講不聽,我真不會管孩子)

    e、期待(希望孩子能節制遊戲,希望自己能好好說話)

    f、渴望(希望給予孩子愛與包容)

    g、自我(不是稱職的父親)

    用上面父親管教孩子的例子套用到《原子習慣》,大概是以下的模型:

    父親看到孩子玩遊戲(提示),為了孩子好(深層動機)希望孩子節制遊戲(渴望),「預測」孩子講不聽,生氣煩躁下「習慣」地命令孩子去寫功課,並透過壞習慣持續強化自己的身份認同(不是稱職的父親)

    ————-

    5、個人認為,雖然多本書籍都嘗試弱化意志力的作用,認為意志力短期有用,長期還是需要依靠好習慣(工作流程),但這並不代表意志力無用,而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用意志力去推動好習慣的養成。

    ————

    6、N本書都著重提到「自我覺察」的重要性。榮格:「倘若無法意識到無意識,它就會指揮你的生活,然後你會稱之為命運。」

    如果缺乏自我覺察,不但意志力毫無用武之地,大腦也將毫不猶豫採用最輕鬆的做法,更談不上改變習慣、意志力、溝通&身份認同等事。

    目前看到最有效提高「自我覺察」的方法就是冥想——持續嘗試專注於呼吸&安靜坐著。

    ————

    7、關於快樂(分泌6大快樂荷爾蒙,含多巴胺)、渴望(多巴胺)& 心流(分泌荷爾蒙說法不一),本書提到:

    〈1〉金髮女孩原則:執行「難度恰到好處」的任務,是維持動力並達到欲望最高點的關鍵。若恰好擊中金髮女孩區〈學習區〉,就能進入「心流狀態」。p262-p263

    心流是指在從事一段活動時全然沉浸其中「進入狀態」的一種體驗,而要達到心流狀態執行的任務必須超出目前能力約4%(難度恰到好處)。作者相信心流狀態,恰好落在系統一與系統二之間、意識與無意識合作無間之時。p264、p269

    《發現心流》作者認為在身體放鬆休息、享受暖陽或是人際關係和諧的情況下,人們也能從這類消極的休閒體驗到快樂;但這類快樂是脆弱的,唯有從心流而來的快樂,是自己塑造所得,對個人意識的拓展與成長才有助益。

    〈2〉快樂並非獲得愉悅感(渴望帶來的喜悅滿足滿足),而是不存在欲望(感到平靜);快樂是一個欲望被滿足&新欲望產生前的空檔,受苦(刻意練習)則是渴求「狀態改變」與「達成改變」之間的空檔,心流狀態介於系統一(無意識)和系統二(有意識)之間。快樂無法被求得,是隨之而來的;欲望是求得的,而愉悅緊接著行動發生。p290

    對照其他書籍,可以整理出:

    a、快樂有很多種,而渴望(酬賞系統)帶來的愉悅感是其中之一

    b、大腦裡掌管渴望(酬賞系統)的部位很多,但並非影響習慣的唯一化學物質。

    c、雖然有很多方式可以帶來快樂,但「心流狀態」被某些心理學家認為是無上體驗,可以透過「刻意練習」獲得。

    d、雖然過度滿足渴望(欲望)在現代社會會造成許多困擾,但沒有欲望的人生也不值得一活。心理學家建議我們在不同快樂中取得平衡,並善用渴望(酬賞系統)強化好習慣,進而創造生命意義,而非成為欲望的俘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