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字的起源及詞性演變

力陸-avatar-img
發佈於Nippo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人所有內容僅為猜想,這個網站只是個人想法的存放點,未經同意請勿轉發或分享,謝謝!


「倭」字最早并无贬义性,并不是一种蔑称。

倭,上古汉语标注为影母q/ʔ/、窩小韵,说明该字在上古到中古的很长时间里他的发音是近似于わ音的(类似于现代汉语的wa音)。

彼时的日本人或者说ヤマタイ/邪馬台人,其语言的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我们」为ワレ/ware。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倭就是对ワレ的ワ的音译。

这并不奇怪,古代中原人对外族的名称其实多是音译自该族语言。例如,对西南夷即僚人的称呼「僚」就是来源于上古侗泰语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词语。

至于倭的本义,《说文》记载:「順貌。又倭遲,回遠貌。」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倭的本义指的是一种容貌或形态,大概是一种柔顺的形貌,与矮没什么关系。所谓「矮」的含义只是后人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说法,更与贬义性扯不上关系。(此外中国古人形容人矮一般使用「短」字,如《禮·王制》中注「侏儒,短人也」。「矮」字用法并不常见。)

包括日本人长期以来也自称为「倭」:根据昭和15年日本官方出版的某本汉和辞典的介绍来看,倭为「日本之称」。 

图中可见「倭」字下的第四个释义是「日本の稱」,该图出自爱奇艺的一个视频

图中可见「倭」字下的第四个释义是「日本の稱」,该图出自爱奇艺的一个视频

可见「倭」在日语里是没什么贬义用法的,那么就不存在日本人因为倭字含有贬义性所以才改掉倭为「和」一说。(尽管倭确实被改为了和,因为「倭」「和」二字的上古汉语读音相似,到日语中也都发ワ音)

那么倭字是怎么贬化的?应当是从倭寇一词出现开始。但倭寇一词含贬义性的是寇而不是倭,那么多半是中国人没怎么见过这字,不知道这字到底表达什么含义,只是听着和看着别人「倭寇倭寇」的叫唤,结果因倭寇一词的大量使用而使得寇字词性扩散到了倭字上,使得倭字在现代汉语里被沾染上了贬义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原人给异族起蔑称往往是反犬旁/犭的,如獠、猫、獞、猺等。倭字是单人旁/亻,根本称不上和蔑称有什么关系。)

avatar-img
1會員
24內容數
about history and geograph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繼上一篇的「「頓珍漢」是什麼日文來著?為什麼日本人造出這種單字?」之後,又來了這一個非常神邏輯的日文漢字。它是日本人的成語嗎?還是又是哪個漢方中藥的牌子?這篇帶你解開有趣的日文奧義。
Thumbnail
歡迎訂閱贊助「中美洲古文明維基計劃」,一個月100元,讓大使繼續找資源寫下去。 馬雅文字是中美洲馬雅人使用的一種文字系統。馬雅文字源自於更早的中美洲書寫系統,諸如奧梅克文字、瓦哈卡河谷的文字等系統。馬雅文字大致上在前古典晚期開始發展,大量使用於古典時期(A.D. 250年~800年)。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剛開始學日文的新手,容易被日文的促音(小寫的「っ」)搞瘋。本文標題列出的5個日文單字,每個都有「っ」,都長得有點像,有些意思卻完全不同,到底哪裡不同、要在什麼場合使用,這篇給你完整的總整理。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以注音為排序標準,範圍為N5-N3的日語漢字筆記。 本次排序為ㄑ。
Thumbnail
語言學裡有句名言:Language is rooted in its culture.(語言植基於文化)。拿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來看,日本許多外來語(borrowed words)源自於英文,而台語(因各地口音略有差異)但許多字的用法承襲自日語。例如:pan(胖=麵包),beer(r作lu發音
Thumbnail
隨著明治政府帶著大批的日本人(和人)進駐了北海道,並實施了許多同化政策,各方面都處於弱勢的愛奴人雖曾嘗試反抗,但最終仍不得不開始改用日本姓名、改說日文、放棄狩獵而開始農耕、被禁止舉辦傳統祭典...等等。在長時間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以及與和人通婚的演進之下,愛奴人就這樣被迫逐漸消融在大和民族中...。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日文特殊詞「~にとって」「~について」「~に対して」的文章,解釋了它們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
Thumbnail
繼上一篇的「「頓珍漢」是什麼日文來著?為什麼日本人造出這種單字?」之後,又來了這一個非常神邏輯的日文漢字。它是日本人的成語嗎?還是又是哪個漢方中藥的牌子?這篇帶你解開有趣的日文奧義。
Thumbnail
歡迎訂閱贊助「中美洲古文明維基計劃」,一個月100元,讓大使繼續找資源寫下去。 馬雅文字是中美洲馬雅人使用的一種文字系統。馬雅文字源自於更早的中美洲書寫系統,諸如奧梅克文字、瓦哈卡河谷的文字等系統。馬雅文字大致上在前古典晚期開始發展,大量使用於古典時期(A.D. 250年~800年)。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剛開始學日文的新手,容易被日文的促音(小寫的「っ」)搞瘋。本文標題列出的5個日文單字,每個都有「っ」,都長得有點像,有些意思卻完全不同,到底哪裡不同、要在什麼場合使用,這篇給你完整的總整理。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以注音為排序標準,範圍為N5-N3的日語漢字筆記。 本次排序為ㄑ。
Thumbnail
語言學裡有句名言:Language is rooted in its culture.(語言植基於文化)。拿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來看,日本許多外來語(borrowed words)源自於英文,而台語(因各地口音略有差異)但許多字的用法承襲自日語。例如:pan(胖=麵包),beer(r作lu發音
Thumbnail
隨著明治政府帶著大批的日本人(和人)進駐了北海道,並實施了許多同化政策,各方面都處於弱勢的愛奴人雖曾嘗試反抗,但最終仍不得不開始改用日本姓名、改說日文、放棄狩獵而開始農耕、被禁止舉辦傳統祭典...等等。在長時間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以及與和人通婚的演進之下,愛奴人就這樣被迫逐漸消融在大和民族中...。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日文特殊詞「~にとって」「~について」「~に対して」的文章,解釋了它們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