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關心的背後,是為了減輕他人的痛苦,還是另有意圖?


結婚第四年,她終於迎來第一個小寶貝。看她逗著寶寶的樣子,笑容平和。很難想像過去三年,她經歷五次流產,那段頻繁進出醫院,揪心的歲月。
󠀠
胎兒心跳忽然就停了,是胚胎染色體異常。或是受孕之後,生理期卻來了,醫生說可能是母體免疫功能的問題,好幾次,先生握著她的手一起落淚。
󠀠
「但讓我最難過的,其實是當時那些,自以為比我更清楚狀況,告訴我們該怎麼做的人。」終於喜獲麟兒之後,她輕輕說了出來。
󠀠
那段日子情緒很複雜,既傷心又困惑。她時常在心裡對沒緣見面的孩子說:「對不起,媽媽沒能留住你。」很自責,卻又不知道事情為什麼會不順利。看到路上的小孩,竟會升起一股連自己都難以理解的憤怒與自卑:「其他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我就是不行嗎?」天天都在無力感之中掙扎。
󠀠
樓上討厭寵物的鄰居,知道了她的狀況,多次叫她跟先生把家裡馬爾濟斯送走,說是因為養狗有病菌,才會生不出小孩。
󠀠
先生的姑姑更是堅信,是因為先生不夠孝順,沒有聽話繼承家業,祖先才不願意讓他們有後代。如果先生願意回家幫忙,事情就會不一樣。
󠀠
說到這,她深吸一口氣:「我一開始以為這些是好意的關心,後來才知道,有些人只不過是關心自己的觀念罷了。他們想要同化你,讓你也認同他而已。」
󠀠
痛苦的時候,真心關懷是具有療癒力的。但如果「關懷」背後另有意圖,比如藏著變相的要求和指責,我們的心便會因為這份虛假而受傷。
󠀠
就算知道是無稽之談,還是很難不受影響。「妳就是挑食、就是愛喝咖啡、妳就是太好動......」之類的勸勉雜沓而至,她愈來愈擔心自己又做錯事。
󠀠
其實,中西醫調理,或營養保健知識,她都已經盡力瞭解和實踐。但似乎只要是懷孕未果的一天,四面八方的「指教」就不會停歇。
󠀠
「不過我後來發現,這件事不會結束耶!寶寶平安生下來之後,只是關心指教的議題變了,他們還是同一套模式。好在我已經免疫了。」她嘻嘻笑。
󠀠
想去關心別人的時候,自問是不是真的在意對方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善良的,但要保持純粹,完全為對方著想,遠比我們想像中難。
󠀠
我們的認知,受限於背景和經驗。處境不同,視野也會完全不同。面對同一個現實,有時甚至會有完全相反的感受。對於認知往往深信不疑的我們,就算傷害了別人,第一時間也很難反省。因為自己也感到不被理解、不被對方接受,也因為被否定而難過,不曉得哪裡有問題。
󠀠
而當你覺得一件事明明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別人卻沒有這麼做,難免會急著想「給他最好的」見解。這時最好先忍住「假設自己比當事人更了解怎麼辦」的衝動,因為對方也許有我們所不了解的處境及限制,並非完全想不到我們所設想的角度。
󠀠
過於認同自己,會在想幫助他人的時候堅持己見,產生盲點,因而低估了對方所做的努力。輕易評論或指責他人,無法幫助對方轉化痛苦,忽略他人通常已經盡力,也悖離了關懷的本意。
󠀠
用心傾聽他人,耐心瞭解事情,才能靠近對方正在經歷的處境和感受。如此給予建議就會到位,交流順暢有益,彼此都感受到喜悅。
󠀠
如果我們不知道能為對方做些什麼,給予支持的態度,會很有幫助。說出你對他的支持和信任,讓你的存在化為力量陪伴著他,點燃他內在的信心,度過眼前的困難。
󠀠
很多人以為一定要提出具體的辦法,才是有用的關心。這樣的人遇到困難不會輕易說出來,面對身邊低潮的人,也經常手足無措。其實我們不需要擁有什麼過人的見識,光是讓人感到陪伴、被支持和理解,就足以帶來療癒和恢復;真誠本身就具有非凡的價值。
󠀠
每個人都是另一個自己。雖然我們不可能總是曉得該怎麼辦,也不能代替對方穿越苦痛,卻可以在相連的心意裡接住對方的情緒,知曉平安。我們彼此關心,為彼此而在。
󠀠
所有處境都會改變,但我們內在的光明不會。每段煩惱都會過去,但你關心過的人、用心過的事,卻會銘印在靈魂,成為永恆的智慧。當你在愛裡行動,為了能夠支持他人,而去淬鍊善意,提升處事細緻度的你,必定會點亮他人、溫暖另一顆心。這份光明恆久在世間流轉,幫助每一個正在穿越功課的人。
󠀠
圖|鹽可頌+黑咖啡=舒服搭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