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雙生火焰之間的反依附 (Detachment)

對於Detachment一詞我一直都找不到很好的中文翻譯,分離、脫離、分拆之類的形容,都很容易與其他概念混淆,也解釋不了那種先有attachment (依附),然後才會出現的detachment,所以我就用「反依附」來形容這個狀態吧。

什麼是依附 (attachment)?

人與人之間的牽絆是屬於依附關係,人類嬰兒無法獨立存活,必須依附大人供給維持生命的需要,以及滿足情感需要,方能發展成身體健康及人格健全的個體。這種依附的關係會一直存在於每個人的潛意識裡,以滿足小時候沒有被滿足的缺塊,將自己的情緒(甚或快樂)與其他人的行為和感受綑綁起來,就是一種依附的生存模式。例如父母總愛控制子女的行為,有些人無法接受孤獨必須找人陪伴做每一件事,戀人認為對方必須要做某些行為才是愛自己的表現,這些都反映出一種依附的生存模式,彷佛沒有他人的映照,就沒有了自己。

心理學的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提及人類從嬰兒期就會根據照顧者的教養方式發展出四種不同的依附模式。

四種依附模式:安全型依附、逃避型依附、焦慮型依附、混亂型依附(圖片來自Wiki)

只要不是安全型依附 (secure attachment),就會帶來日後不少的心理問題,而即使在嬰兒時期被照顧周到,也有可能在成長過程的經歷上基於習得無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而發展出其他的依附模式。

本篇重點不在於那些依附的模式如何影響一個人,我想分享的是,當一個人能夠打從心底裡感覺到「安全」(以佛家的用語是「本具自足」),就不會去在意別人的眼光,不會介意世俗的評價,從而活出自己的人生。而那種本具自足的安全感,即使沒有從成長過程中被生成,也是可以憑自身的努力去後天改變的

對於雙生火焰的關係,不少同路人都會認為那是命定的連結,因此和他「沒辦法」地綑綁在一起,其實那種認命式的綑綁,並不是臣服,而是一種很深的依附關係。雙生火焰需要達到不再依附的境界,才能拿到重聚合一並進行主任務的入場券。

什麼是反依附 (detachment)?

顧名思義反依附就是脫離本來的依附關係,和另一個人的關係不再糾纏不清,而是各自獨立而完整。Detach絕不等同我們不再需要某一個人存在於我們的生命裡,假如我們覺得和另一個人「分離」沒交集是最好的話,那是一種消極的放棄心態,是心底裡在逃避痛苦的表現。雙生火焰之間的反依附,是非常健康的自我覺察過程,表示我們終於能夠將自身的能量都回歸到自己的身上,不再需要與另一個人綑綁著過日子,是「愛自己」的昇華狀態。

試想像這個案例,孩子長大了希望出國留學,作為多年來一直陪在孩子身邊看著他成長的父母,固然是萬般不捨,內心千萬個掙扎,擔憂孩子不能自理,幻想和他分離之後的種種不適應(不管是自己還是對方),也害怕即將要面對的孤獨。後來,父母終於接受了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如果父母真的為他好的話不應該耽誤。到孩子出國後,初期還是會經常聯繫擔心這擔心那,看到當地新聞也好,路過街邊店舖也好,都會記掛著孩子現在不知道怎麼樣,孩子依然是生活的重心。日子久了,父母會偶爾才和孩子聯繫,分享近況,因為距離他們更珍惜每一次的相聚,相處得更愉快融洽。當孩子不再是父母的生活重心,他們就會將心思轉移,多放在自己的事業興趣,或者夫妻之間的相處上,發展出新的生活模式。

以上的這個生活實例,就是一個成功從attachment轉化為detachment的過程,那是非常健康的體驗。與孩子的分離,從當初所認為的「危機」,到後來內化後變成自身的「成長」,將自己還給自己,將孩子還給孩子。反依附的最終結果,是一個全新且健康的相處模式,二人之間的關係不但不會疏離,還會變得更為緊密,只是換了個方式,不需要再被彼此的行為牽動著每一串神經。

雙生火焰如何做到反依附?

通常假如我們以detachment為目標的話,根本就無論做什麼都是不得其法的,因為那是一個反義詞,會像吸引力法則那樣,越告訴自己「不要想香蕉」,香蕉🍌就會馬上浮現在腦海中,只有當我們的心思都在其他地方的時候,香蕉才不會再不受控地出現在大腦,而是當我們想它的時候才出現。

雙生火焰同路人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當前與雙生的關係,假如套用在上述的例子,是處於一個怎麼樣的狀態?分離期的同路人,會否對方不在身邊卻經常掛念?經常會想「他在想什麼?」「他有沒有想我?」「他是否已經忘記我了?」當你的心思還一直在「他」怎麼怎麼的時候,就表示你還是處於一個依附的狀態,他的一言一行,甚或斷聯,都還在影響著你的日常生活,就像孩子初出國時的父母那樣。

Detachment並不是一個課題,不是拿來修的,而是一個狀態(參考文章:《臣服不是姿態,而是狀態》),是一個當我們繼續靠信神聖力量往前走的時候,有一天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自然達到的狀態。既然是狀態,也容許有時好時壞的空間,毋須對自己過於嚴厲。偶爾還是想他,會返回之前的胡思亂想,也就接受,總之活在當下,感受每一個情緒與念頭的流動。我們需要訓練自己不要跌入小我念頭的圈套,不再繼續在同一個位置思考,去餵養小我的不實幻象,內心越平靜越能看到真相。

假如真的要給同路人一個溫馨提示,我只能說一句老掉牙的話:「將專注返回自身」,自然會看到前面的路。

很喜歡一句說話:

Attach to nothing. Connect to everything.

意思是我們就容許自己做自己,容許別人做別人,不需要讓任何人的言語及行為影響你自身的表現,同時我們亦可以與世間的萬事萬物連接,關心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與自己有關。

分享一則網絡小故事:

一隻蠍子掉入水中,老禪師伸手去撈,被蠍子蛰到,老禪師再次伸手去救蠍子。反複幾次之後,老禪師終於將蠍子打撈上來。一旁的小和尚表示不解,便詢問道:「師父,為何蠍子不斷蟄你,你卻還要去救它呢?」老禪師緩緩道:「蠍子蛰人是它的天性,善良是人的天性,我不能因它的天性而丟掉自己的天性。」

假如你會因為別人對你說髒話而與對方對罵或自己生悶氣,請停一停想一想,那個「回應」的你是本來的你嗎?是你喜歡的自己嗎?如果不是,你有需要因為別人的行為而改變了本來的自己嗎?要認清「我是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必須要先找到這個答案,才不會隨波逐流而迷失了自己的本心。這就是雙生火焰的道路,願同路人共勉。

反依附的終極目的是要認清「我是誰?」,從而忠於自己就是自己,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襯托。


關於雙生火焰的體悟,純屬個人的經歷、見解與感受分享,僅供參考,當中有些資訊不一定理解正確,歡迎交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