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有人詢問,怎麼入門研究紡織股?
身為曾研究紡織業三年的前傳產記者,也想趁機梳理一下,當初如何入門研究這項產業?供應鏈重點有哪些?投資有哪些重點?
事實上,台灣紡織業不只在全球服飾品牌供應,佔據關鍵地位,更在機能性布料技術領先全球,恐怕比多數人想像的「夕陽產業」更有前景!
要認識紡織股,首先得看懂紡織供應鏈。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 1970 年代的台灣,紡織業曾迎來出口黃金年代。但隨時代變遷、環保意識崛起、產業升級,紡織供應鏈有了不小轉變。如果以投資角度來說,供應鏈最關鍵的環節,落在在紡織最上游,以及最下游。
台灣紡織最上游,主要專注在石化原料與人造纖維。簡單想像,就是是從石化原料中提煉出 EG(乙二醇)、PTA(純對苯二甲酸)等原料,製成聚酯纖維、尼龍纖維等產品,供中下游使用。
而代表廠商包括遠東新、新纖、南亞、力麗等,這些業者與台灣石化業密不可分,通常兼營塑膠事業,具一定技術與資本門檻。
一如前述,紡織最上游與石化相關,不論是原料成本、產品報價,都會受油價影響。整體產業獲利趨於穩定,並非成長股首選。近年有永續轉型題材,但同時也受中國量產威脅,更多時候被當存股標的看待(如遠東新)。
這個環節,是紡織業汙染程度相對高、利潤也相對微薄的項目,目前台灣發展良好的中游廠商並不多,多數甚至已放棄台灣的生產業務,投資上相較可以忽略。
下游最知名代表廠商,莫過於紡織股王儒鴻、股后聚陽,這也是紡織股最具投資操作空間、獲利最好的環節。
由於成衣業加工層次複雜、勞力又密集,因此早在過去數十年,就大舉將生產基地轉移至東南亞的越南、印尼等地,壓低成本;產品組合上,更提高切進運動機能服比重,拉高平均單價與獲利。因此,近年具有技術升級、獲利上升議題值得關注。
下圖為紡織類股的市值排名,可發現,上榜廠商幾乎是最上游與最下游。
部分已不從事紡織生產業務、轉型資產股的公司不在上述討論範圍內
看懂供應鏈環節後,實際買進紡織股前,要留意哪些面向呢?我想從三個角度來分享:
首先,所有產業都一樣,要交易供應鏈,一定要先知道下游客戶是誰、市場在哪。
市場方面,以台灣紡織業供應鏈來說,多數最終銷往美國,也因此,美國的總經數據,包括通膨、利率、零售銷售等,都是觀察終端服飾需求的重要指標。好比 2022 年,由於高通膨、連續升息,就對紡織股造成重大衝擊。
客戶方面,可留意該紡織股客戶的股價、業績、財測指引、拉貨動能。當下游客戶營運逆風、庫存堆積、市占下滑時,中上游紡織廠也將同步受影響,如果以台灣三大成衣股來看,下游主要客戶組成如下:
和所有股票一樣,標的財報表現至關重要,我也整理幾個紡織股最受關注的項目:
除了每月營收、每季財報之外,我們還可以透過法說會、股東會年報,留意公司產品組合。因為一旦產品組合變動,也可能很大程度影響股票估值。
好比,紡織股后聚陽,早年專注在較低技術門檻的流行服飾,但近年技術升級、切入到更高單價、高毛利的運動機能,就為股價與獲利帶來不小挹注。
投資節奏上,由於不同服飾使用季節不同,因此存在不同淡旺季。好比運動機能服為主的儒鴻出貨旺季落在 Q4;過去聚焦流行時尚的聚陽則在 Q3;主力生產羽絨服的廣越旺季則是 Q3 ~ Q4 準備過冬前。
所以,如果預期今年該服飾消費旺季會有亮麗表現,則可考慮在旺季前卡位供應鏈。但因為淡旺季行之有年、市場都知道,所以更重要的還是回歸前面的基本面分析。
最後,跟所有股票一樣,除了基本面佳、技術籌碼面好,最後還是要注意買入位階。蠻有趣是,台股市場其實給予成衣族群相當不錯的本益比倍數。
好比下游成衣的儒鴻、聚陽,本益比倍數幾乎長年維持在 20X 以上,其中倍數與獲利波動,主要跟隨美國總經、終端消費景氣變化,以及當下是否有特殊題材(比如 2021 年塞港缺貨、終端品牌大幅拉貨)。
可以參考歷史本益比河流圖,來作為谷底買進、高檔賣出的參考依據。
買紡織股前,可以先把以下功課備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