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感受自由

讓感受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封面

封面

早在去年撰寫公務人員專書閱讀心得的時候,就從《當我們一起》這本書中認識到耶魯大學「情緒素養中心」在2005年所推出的情緒管理工具「RULER」。我當時就有想要深入認識這項工具的動機,但遲遲沒有找書來看。

接著,隨著演算法,我越來越容易接觸到有關「SEL社會情緒學習」的資訊。然後,「情緒儀表」就這樣出現在我眼前,讓我去找到《情緒解鎖》這本書。然而,《情緒解鎖》已絕版,我只好從圖書館借,偏偏拿到手的書籍是泡過水的,又皺又黃,實在不想看。透過網路文章的介紹,我才發現原來《情緒解鎖》以《讓感受自由》重新再版!於是,我購入電子書。

情緒管理是一輩子的課題,成人要能以身作則,孩童才能有仿效的對象。如果我不想總是當個吼叫媽媽,也不想要我的兒子成天無理取鬧,那麼我得先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到底什麼是RULER?

Recognizing 辨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情緒儀表

情緒儀表


辨別情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內在感受和外在表現不見得會一致。因此,辨別情緒除了觀察臉部表情、聆聽口語內容之外,更需要留心非口語線索,像是肢體動作等等。辨別的過程中,並非是去找出確切的情緒,而是先確定情緒大致落在情緒儀表的哪個象限即可。

Understanding 理解

在「理解」這個階段,要謹記「說不出來的話隱藏更深的含義」。因而,問對問題很重要!必須發自內心、真誠地想去理解對方。

書中給的例句是:

  • 通常是什麼事會讓你有這種感覺?
  • 發生了什麼事讓你有這種感覺?
  • 在你剛開始出現這種感覺之前,你在做什麼?和誰在一起?
  • 你現在需要的是什麼?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Labeling 標記-為情緒命名

當你可以為特定情緒命名並且能夠理解時,大腦的迴路和神經系統會讓你平靜下來。

用精確的詞來標記情緒的四大功用:

  1. 可以讓我們的經驗得到認可並加以組織。
  2. 讓他人滿足我們得需求,展現同理心。
  3. 讓我們理解他人的需求,知道如何提供協助。
  4. 它讓我們和世界的其他部分產生連結。

Expressing 表達

「讓感受自由」絕對不代表我們就能夠全然地做自己,肆無忌憚地將情緒表露無遺,而是必須遵守著人際之間不成文的規範、規則,這些規則受到文化、性別、種族、年齡、社會地位和權力的影響,會出現差異和變化。只有不違反規則,我們才能在表達自我的同時,不致於受情緒干擾,而作出無法挽回的決定。

表達情緒不限於口語或面對面的方式,透過書面方式也可以。

情緒表達的益處:

  1. 就醫次數明顯減少
  2. 增強免疫功能
  3. 降低血壓
  4. 長期改善情緒
  5. 減輕壓力

Regulating 調節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格羅斯(James Gross)是情緒調節的權威,他把情緒調節定義為「個人對於他們要有哪些情緒、何時發生這些情緒,以及如何體驗和表達這些情緒的影響過程。」

調節的五大策略

  1. 正念呼吸法
  2. 前瞻性策略
  3. 注意力轉移
  4. 認知重新框架
  5. 超時刻/暫停
  • 啟動超時刻的步驟
  1. 感覺到轉變
  2. 停止或暫停
  3. 看見最佳自我
  4. 制定策略並採取行動


這本書的精華真的就是那張情緒儀表和情緒素養五堂課(RULER)。光是一張情緒儀表,就提醒我情緒描述可以有很多詞彙,如果我不希望我兒子的情緒只有極端表現—開心和憤怒,那麼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習使用更精確的詞彙,也帶領兩個孩子認識到情緒不是只有開心、生氣、難過和沒感覺!

情緒表達詞彙不該只有這四種!

情緒表達詞彙不該只有這四種!


另外,很多教養書都寫道,如果想當戒吼媽,就要在發怒的時間點上讓自己暫停,不管是深呼吸還是掐自己大腿,其實也就是運用本書「超時刻」的概念。我個人很喜歡作者提到啟動超時刻步驟中的「看見最佳自我」這個概念,也就是當我準備破口大罵、發飆發怒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聲譽?我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嚴厲、缺乏母愛的媽媽」還是「溫柔有智慧的母親」呢?

總之,想要習得掌握情緒的技巧,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累積,才能建立起新習慣!

把情緒儀表貼在牆上,讓小孩練習把自己放在合適的象限上

把情緒儀表貼在牆上,讓小孩練習把自己放在合適的象限上


我發現情緒儀表中,有兩個「平靜」,還以為是我打錯字,才發現原來是英文不同(calm/tranquil)。於是,我想說那把「calm」改成「冷靜」總行吧!結果「冷靜」有另一個英文「Chill」。

我又覺得「chill」比較像是「放鬆」啊,怎麼會翻成「冷靜」呢?偏偏「放鬆」又有另一個英文「release」。

算了,我放棄!糾結在英中翻譯也不是辦法,我覺得只要了解情緒在四個象限中游移,有很多種詞彙可以表達情緒就好了!

avatar-img
微光筆記-Ember’s Note
9會員
46內容數
微光筆記一希望微弱的光,也能發揮影響力。我是Ember,育有兩個男孩兒,是個職業媽媽。雖然和老公雙薪無後援,每天在上班、照顧小孩之餘,還是用盡力氣利用零碎的時間充實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理治療老師請假的這段時間,我都靠著請教GPT來療癒自己。就只是看著GPT的回覆,我都能默默掉眼淚;要是和老師面對面談,估計我又會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吧!
1.承認感受,而非急著反駁感受。 2.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行為的背後會發現感受。
就算是心理諮商師,甚至是「教養專家」,育兒路上,仍舊充滿各種心寒、憤怒、焦慮、煩躁⋯等時刻。感謝志恆老師向讀者坦承育兒經驗,讓我再次驗證父母有這些負面感受、出現一點也不正向的教養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心理治療老師請假的這段時間,我都靠著請教GPT來療癒自己。就只是看著GPT的回覆,我都能默默掉眼淚;要是和老師面對面談,估計我又會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吧!
1.承認感受,而非急著反駁感受。 2.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行為的背後會發現感受。
就算是心理諮商師,甚至是「教養專家」,育兒路上,仍舊充滿各種心寒、憤怒、焦慮、煩躁⋯等時刻。感謝志恆老師向讀者坦承育兒經驗,讓我再次驗證父母有這些負面感受、出現一點也不正向的教養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